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科技考古 >

山西明清时期乡村牌楼的对比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02-19 中国文物信息网 常亚平 刘建昭 参加讨论

    (上接2017年12月22日8版)
    保德县陈烈女坊(清)
    4.牌楼枋木联结
    山西明、清时期的牌楼,在牌楼柱间上端需要用枋木进行联结固定,这是稳定牌楼必不可少的构件。
    明代牌楼枋木联结的方式,根据牌楼的类型,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
    第一种方法是明代时期的一间两柱一楼式的牌楼,柱间枋子雕作月梁形,两头由顶头栱支托。实例是沁水县的西文兴丹桂传芳牌楼、西文兴青云接武牌楼、沁水的曲提牌楼,这些牌楼在柱间施用了额枋两层,以此增强柱头上端的拉接力。
    第二种方法是明代时期对外观造型比较奇特的牌楼,采用柱间平板枋来发挥重要的结构作用,例如翼城县的石四牌坊,屋顶四角向外延伸,外檐四柱与内柱之间用平板枋等连接支撑次楼。再看翼城县的木四牌坊,各柱之间以穿插枋相连,四面各柱间施以华替等枋木联固。
    第三种方法是明代时期对于体型较大的牌楼,采取在柱间增加额枋层数的办法,保证牌楼上端的整体联结性,例如和顺县的石牌坊,明楼柱间设额坊以及上、下枋共八层,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是结构所需,也是便利悬挂牌匾和题字。
    清代牌楼柱间上端额枋的联结基本继承了明代的处理方式,但是在构件细部的处理上,显示出清代独有的特点。以下为不同类型的牌楼实例。
    第一是清代时期一间两柱一楼式的牌楼,除了柱间使用平板枋与兰额外,通间雀替的使用普遍多见,这个构件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加拉结作用,而且便于外观装饰。例如翼城县的北梁壁牌坊、翼城县的下石门牌坊均使用了通间雀替。
    第二是清代时期三间四柱三楼式的牌楼,在柱间使用通间雀替。例如襄汾县的李氏节孝坊、稷山县的武城赵氏节孝牌坊、清徐县的贞节牌坊、原平市的朱氏牌楼等。
    第三是清代时期三间四柱五楼的牌楼,柱间运用通间雀替,也不乏其例。这种类型的牌楼,雀替的运用主要是放置在牌楼的明间部位,以此突出中心部位,这虽是一个微小的变化,但说明清代不同类型牌楼在运用雀替方面,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侯马市的贾氏节孝坊,它在明间的两柱间使用雀替,与同位置的平板枋、额枋上下结合。
    汾阳义丰南牌楼(清)
    5.牌楼斗拱运用
    明代牌楼斗拱的运用,按照不同类别与规模是有一定区分的。一间二柱一楼式的牌楼,运用斗拱的类型要相对简单一些,多用三踩单翘斗拱。像沁水县的西文兴丹桂传芳牌楼、西文兴青云接武牌楼、下韩王牌楼就是这方面的实例。
    明代过街牌楼斗拱的运用,要讲究一些,这些牌楼因为体型较大,有的高达10米,为了与建筑相匹配,斗拱类别的选择与使用自然要提升档次,例如和顺县义兴镇北关村中和北街的石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式,使用了五踩斗拱。和顺县义兴镇北关村中和北街的木牌楼,牌楼通高10米,使用了九踩斗拱。洪洞县的龙章世显牌坊,作为三间四柱五楼的过街牌坊,明楼、次楼、夹楼檐下均为五踩双翅斗拱。这些牌楼斗拱的巧妙构置与应用,显示了明代牌楼稳重明快的风格。
    清代在斗拱布列的朵数、形制的采用方面既有规范的定制,也有灵活的处置,在整体中追求细微的变化。大致有四种情况值得关注。
    第一种情况是一间二柱一楼式的牌楼,使用斗拱的形制比较简洁,多采用三踩镂空异形雕花斗拱、五踩单翘斗栱等,实例是翼城县的下石门牌坊、昔阳县的东寨节烈坊,此种类型的牌楼斗拱布列朵数一般为四攒,成为基本的定制。当然也有个例,使用斗拱比较富有特点,像汾阳市的义丰南牌楼,楼檐下设十一踩如意斗栱,确实比较少见。
    第二种情况是三间四柱三楼式的牌楼,使用斗拱形制发生了变化,体现在明间与次间的区分,例如介休市的太和岩牌楼,三间四柱三楼式的牌楼,明间设七踩三翘斗拱七攒,次间置五踩单翘单昂斗拱五攒。河曲县的牌坊,也是采取上述方法进行处理的,明间额枋上施九踩品字斗拱,两次间设七踩如意斗拱。所以说牌楼居中的明间部位使用斗拱的形制显然要高于次间,以便突出重点。这种类型的牌楼为了追求细节上的变化,喜欢在斗拱个件上做文章,像沁县的关帝庙牌楼,明、次间檐下均设如意斗栱。次间斗栱出45度斜昂。在斗拱布列的处理上,三间四柱三楼式的牌楼采取了简化的手段,例如沁水县的樊山牌楼,檐下每间施石雕斗栱各二朵,均三踩单翘,牌楼整体看上去十分的舒适美观。
    第三种情况是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牌楼,使用斗拱出现了新的变化,例如襄汾县的毛氏节孝坊,明间为重檐歇山顶,上檐斗栱七踩三翘,下檐斗栱九踩。两次间斗栱七踩三翘。这样在同一座牌楼中,不仅明间与次间使用斗拱的形制有区别,而且在明间上、下檐使用斗拱形制也有区分,这种变化使得牌楼层次分明,外观秀丽。
    第四种情况是砖砌结构的牌楼,仿照木结构砌筑,做出砖雕斗拱,说明清代牌楼使用斗拱十分盛行。例如稷山县的勋重王氏节孝牌坊,系一座四柱三楼式砖雕牌坊,通高约10米,明间檐下施七踩三昂斗拱,两次间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这种主次有别,使用不同类型的斗拱,是清代砖砌结构牌楼的固有特色。
    河曲县南元牌坊(清)
    6.牌楼其它构件配置
    明、清时期牌楼的其它构件配置也是辨别时代特征的一个要素。例如像雀替、垂莲柱等构件的使用,明、清时期就有各自不同的制作手法。
    明代已经出现了雀替,并且在牌楼屋檐下有雕做的垂莲柱实例。在翼城县的木四牌坊、 洪洞县的龙章世显牌坊、阳城县的郭峪村张好古宅院牌楼,都可以看到雕做的垂莲柱。
    清代普遍使用通间雀替,而且在雀替上雕饰各种不同的图案,雕刻手法有高浮雕、镂空透雕。这种做法在山西省翼城县广为盛行,例如翼城县的北梁壁牌坊、下石门牌坊、感军四明牌坊都是采用通间雀替,雕饰图案多样。这类情况有别于明代牌楼仅在柱角做雀替,较少雕刻的做法。
    清代砖砌结构的牌楼,同样有砖雕雀替,而且雀替是雕饰各种图案的主要构件之一,雕刻繁多引人注目,装饰效果十分明显。
    清代牌楼在垂莲柱的使用方面,同样比明代牌楼普及,昔阳县东寨节烈坊、新绛县东林陀牌坊、保德县陈烈女坊均采用了垂莲柱,这些垂莲柱均设置于平板枋两侧,短小的垂莲柱与牌坊的立柱,上下对照,格外分明,使得牌楼立体感顿然而生。
    沁水县樊山牌楼(清)
    7.牌楼屋顶形式
    牌楼的等级,可以从牌楼屋顶形式加以区别,山西明清时期乡村牌楼,常用楼的数目表示牌楼的规模,例如一间二柱三楼,三间四柱七楼,三间四柱九楼等。楼顶数量少则一楼,多则三、五、七楼,最多的为十一楼。
    明代牌楼屋顶形式,从调查的17座牌楼实例观察,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一间二柱一楼式的牌楼,通常采用单檐悬山式的屋顶,这种配置使得牌楼从外观看上去简洁朴实。例如沁水县的西文兴丹桂传芳牌楼等7个实例,就是采用单檐悬山式的屋顶。
    第二种情况是过街楼式的牌楼,它的结构类型比较多样化,有三间四柱三楼式、三间四柱五楼式、八柱五楼式、八柱九楼式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过街楼往往选择歇山式的屋顶进行配置,显得牌楼庄重大气。
    第三种情况是明代乡村主要街道上设立的过街楼,配置的屋顶显然是等级最高的庑殿顶,这种配置庑殿顶的牌楼,是给在官府有职位,有功业的人设立的。例如洪洞县的龙章世显牌坊就是典型事例。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明代牌楼中多采用庑殿顶或歇山顶,这是对功德者的业绩与品行表示崇尚的纪念。另外牌楼因奉旨而建,所以屋顶采用高等级的形式,多见于寺观或节孝牌楼上。
    清代牌楼屋顶形式,基本沿袭了明代牌楼屋顶传统做法,呈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清代牌楼盛行歇山顶,调查的51座牌楼,使用歇山顶的牌楼就有28座。这与牌楼的用途有着密切关系,初步统计28座牌楼中,其中18座牌楼是节孝牌楼,这种功能用途的牌楼,突出歌功颂德,所以采用比较高级的歇山顶。
    第二个特点是圣旨牌楼,它使用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即庑殿顶,被立牌楼者曾经是在朝官员,故去后由皇帝下旨设立牌楼,扬其业绩,显其功名,像夏县禹王乡中其里牌坊、永济市虞乡镇东阳朝牌坊、洪洞县万安功德坊等就是此类情况。
    第三个特点是砖券结构的牌楼,采用的屋顶形式不拘一格,可以灵活选择,例如:昔阳县赵壁乡东寨节烈坊、稷山县稷峰镇武城段氏牌楼、长治县韩店镇庞氏节孝坊都是砖券结构的牌楼,分别采用了悬山、歇山、硬山式屋顶,各得其所,外观造型同样优美。
    闻喜县郭家庄节孝坊(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