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察吾乎沟口文化: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小区与南缘。以察吾乎沟口墓群为代表,包括新塔拉晚期、哈布其罕、拜乐其尔、群巴克、孢孜东、克孜尔吐尔、喀日尕依、上户乡、开都河南岸等多处墓葬与遗存。目前出土铁器的墓葬与遗址有: 1、和静县察吾乎沟口四号墓地出土过一件锈残铁刀。四号墓地西南为一号墓地。一号墓地的碳十四数据为距今2825±80—2525±80年。发掘者认为:四号墓地的年代肯定早于一号墓地。(25) 2、和静县察吾乎沟口二号墓地曾出土少量铁器,“且均为残碎小块,形状多不辨。M14:11,似为鉄刀残段,残长5、宽2.1厘米。”时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春秋中晚期。该墓地所测碳十四三个数据,分别为2585±80、2450±70和2395±75年,即公元前635-445年,树轮校正为公元前695-470年。(26) 3、轮台县西北群巴克墓地出土的铁器有小刀、镰刀、锥子等。群巴克墓地的碳十四测年集中于公元前800~400年这个区间。(27) 4、和静县哈布其罕Ⅰ号墓地出土的“铁器多锈蚀严重,完整者仅一件耳环。标本M6:2,椭圆形环状,粗端外套石环,细端插入环中,长径2.5、短径2.2,粗0.2~0.3厘米。”“ 哈布其罕Ⅰ号墓地与察吾呼Ⅰ号墓地具有类似情况,即位于较地处的墓葬根本不见铁器,只是到了最晚期如M6、M9、M39等最高处的墓葬中才偶见铁器。” (28) 5、和静县察吾乎沟口三号墓地出土“铁器数量较多,但绝大部分残锈严重,器形莫辨。保存较好者有剑、镞、刀、牌、环。剑:长叶形,直柄均残损,无格。M1:2,窄长,剑身长17.7、宽1.9、厚0.8、剑柄残长4厘米,在一侧粘结有木片残块,原来当有木鞘;M10:1,较厚重,剑身长18、宽4.5、厚2、剑柄残长8厘米,在表面粘结有木片残块,并见有赫色漆片,原来当有漆木鞘。镞:均为三翼形,尾部尚存残木杆。M9:4,较大,长7、宽4.1、木杆残长5厘米。M10:3,较小,长4、宽1.9、木杆残长3.5厘米。刀:长条形,柄、刃分界明显。M2:1,背稍弧,直刃,长16.5、宽16.5、宽0.9厘米。牌:一般出于人骨腰部,多残损严重。M12:2保存较好,稍呈舌形,在上下两端和中腰两侧各有一小乳突。长10、宽6.4、厚0.03厘米。环:略呈长圆形。M8:4,长4.6、宽3.1、体径0.8厘米。” 察吾乎沟口三号墓地,据碳十四测年并经树轮校正,在公元前190年至公元145年之间。(29) 6、1986年7月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阿拉沟水管站附近,即河谷西岸发现的三座竖穴木棺墓中曾出土铁渣一块(86TOAM:19),呈褐色铁锈块。这批墓葬的年代,发掘者认为:应为战国至西汉。(30) 7、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且末县加瓦艾日克墓地1号墓出土“铁器1件(M1:8)。通体锈蚀,形呈长条形,两面圆鼓,背部较厚,刃部稍薄,尖端已残。残长9.8、最宽18、最后0.9厘米。”1号墓出土器物与和静县察吾呼口、轮台群巴克等墓地的一些特征相近,据碳十四测年,经树轮校正在公元前751~267年之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31) 8、2003~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究所新疆队在于田县阿羌乡昆仑山深处流水村(现名喀什塔什)附近,地处克里雅河上游河道与流水河交汇处的阿克布拉克台地上,三年累计发掘了52座石围墓。其中有“4座墓(M10、M24、M34、M28)曾出土铁器残片(铁刀)”。流水墓地的考古学文化年代为公元前一千纪前后。所测碳十四数据:M12: 2980±50;M15: 2640±80;M17 :2890±40;M26: 2950±40年。(32)。 9、1996年8、9月,且末县扎滚鲁克二号墓地M1出土铁锥1件。残,不能复原。木柄,圆柱形。木柄长4.9、柄径1.2厘米。铁锥体已破裂,变形,截面为圆形,尖缺失。铁锥尾部呈锥体,插于木柄。全长9.8、锥径0.9”。M2出土铁器5件。“仅铁刀一种。皆残,爆裂,形制不很清楚。”截面均呈现显两面刃。“从扎滚鲁克二号墓地出土的文物资料看,居民还处在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中。”年代大体相当于中原王朝西汉时期。(33) 10、1989~1990年,文物普查时,在且末县来利勒克遗址中区发现到“一些残石磨盘、铜片、铁块等。”该遗址时代为汉至晋。在尉利县夏勒都尔乌依遗址采集到一件残铁镞。在轮台县羊达克企給遗址“采集有铁镞一件。铁镞残长3厘米左右,为柳叶形,通体布满了锈。”这两处遗址时代相当于汉。(34) 11、温宿县孢孜东墓地M41石堆墓曾出土铁牌、铁刀、铁镞、铁带钩、铁钉、铁笄等计31件。其中铁刀7件,皆为长条形,断面呈楔形,椭圆状或方柱状柄、环首。较完整的全长约16厘米、宽1.3厘米。铁镞12件,有镞身断面呈三棱形、有倒刺、锥铤,有镞身断面呈等腰三角形、铤为三棱锥状,有镞身呈圆锥状、有銎的箭镞。时代应为公元前1000—前500年。(35) 12、位于洛浦县西南约8公里的山普拉乡附近山普拉墓地,1984年发掘墓葬52座,随葬品中的铁器有小刀、镰刀。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后100—200年。资料尚未公布。(36) 由此可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小区与南缘的以察吾乎沟口墓群为代表,包括新塔拉晚期、哈布其罕、拜乐其尔、群巴克、孢孜东、克孜尔吐尔、喀日尕依、上户乡、开都河南岸等早铁器时代的多处墓葬与遗存。其年代范围在公元前1000—前500年,最晚延续到公元前100年。 d.伊犁河流域文化:主要分布于伊犁河流域小区与石河子-乌苏小区。以穷科克、索墩布拉克、奇仁托海、南山墓地为代表的文化遗存,也有少量铁器出土。目前公布的资料有: 1、伊利尼勒克穷科克一号墓地出土铁器15件,“一般一座墓中1件,只有一座墓中2件,除了2件为铁锥,其余均为铁刀,一般与羊骨放在陶钵或木盆之中,大多只留残铁渣,只有两件铁锥可以复原器形。”“铁锥,2件。圆锥状,顶端呈圆球状。M12:3,残长5.8厘米。M2:2,残长8.2厘米。”陈戈先生认为,尼勒克穷科克一号墓地的时代在公元前的800年到公元前后,属伊犁河文化范畴。经碳十四测年:该墓地M11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980年至830年。M52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040至906年。(37) 2、2004年7~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巩留县南部西格里克山北麓山前坡上发掘了伊勒格代墓地、红旗砖厂墓地、龙口墓地、东方红砖厂墓地。其中在伊勒格代墓地M3死者“腹部见一铁器(疑是带扣),南壁见一残铁刀及羊骨。”M10“随葬1件陶罐、1件残铁刀及羊骨。”M21“在死者身右侧随葬2件铁器。” 伊勒格代墓地出土的“铁质小刀,均残。M3:2,柄部呈圆柱状,残长15.2、宽2.4厘米。M21:2柄部截面为长方形,残长8、最宽处1.8厘米。” 红旗砖厂墓地M1出土铁刀1件、铁环1对。M8出土铁刀1件。红旗砖厂墓地共出土“铁器4件。大都锈蚀,难辨其形。M1:11,铁环,一对。以一根铁条对接成圆环。直径1.4厘米。”发掘者将伊勒格代墓地、红旗砖厂墓地的年代推定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38) 3、1976年6月,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在尼勒克县哈拉图拜乌孙墓三座,出土“铁器3件,除铁剑1件稍完整外,其余两件残的很厉害,看不出器形。”“铁剑是M3(1):2出土柄为工字形,刀叶两面刃,中间起脊,剑全长19.6,叶最宽处2.4厘米。”这三座墓属乌孙早期。(39) 4、尼勒克县加勒克斯卡因特墓地曾出土铁器38件,可辨器形者有:钉2件;刀2件;圈、钩、盖各1件。大部分因锈蚀不辨器形。该墓地的年代经树轮校正后的碳十四数据显示为公元前5世纪至汉代。(40) 5、特克斯县恰甫其海A区XV号墓地曾出土“铁器29件,其中铁刀24件,M8:3,残长约10.4厘米,宽约0.9厘米。M16:1,残长约12厘米,宽约1.2厘米。M30:1,残长约12厘米,宽约1厘米”。“其它铁器5件。M16:3,敞口,似有流,圜底。口径0.6厘米,高2厘米。该墓地属“塞—乌孙文化”,时代为公元前七世纪—公元三世纪。发掘者将该墓地的年代确定在公元前4~3世纪。(41) 6、2005年伊犁巩留县山口水库墓地57座墓发掘出土“铁器20件,锈蚀严重,大多已不成形,除1件可辨为簪子外,主要应为小铁刀。”“铁簪1件。M60:1锈蚀严重,一端呈圆球状,一端呈尖状,长12.5、直径约0.3厘米。”“铁刀19件,M20:1锈蚀严重,直柄直背,单面斜刃。残长12.7,刃长约6厘米。 M15:1,直柄直背,弧刃。残长12.5、宽1.5、厚0.9厘米。其中柄长9厘米,刃部残。M30:M60:4;M63:1;M57:3;M61:2皆为直柄直刃形。”山口水库墓地的大体年代在公元前后至公元三、四世纪。(42) 7、1981—1982年发掘的新源县铁木里克圆形土堆石圈墓与同属铁木里克类型的,1984年发掘的七十一团一连鱼塘遗址的墓葬,其殉葬品中除陶器、铜器等外,铁器中分别出土有外包金箔的高圈足球形器,和铁刀、铁带扣。铁木里克类型的绝对年代,可定在公元前约700—前200年。(43) 8、2003年4月至10月,尼勒克县奇仁托海墓地石碓石圈墓:M5、M8、M47、M79、M129、M135、M6、M130、M152、M62、M29、M116、M139出土的殉葬品中铁器众多,但大多已锈蚀,基本以小铁刀为主,与羊骨同出。其中“M116出土一件大型铁器为一长铁刀,正锋,直背,弧刃,柄部稍残缺。残长75.8、到最大宽3.2厘米,扁径长约7.9、宽约1.6、格最大宽约8.7厘米。”该墓地的石碓石圈墓的年代发掘者推断:在公约前5世纪前后。(44) 9、特克斯县恰甫其海A区X号墓地出土“铁器4件:其中铁刀2件(M4:2;M5:2;)铁锥1件(M2:4),铁带扣1件(M:6)。由于年代久远,环境潮湿,都锈蚀严重。”“苏联同行在伊犁河流域乃至七和地发掘过大量这种地面有封堆的墓葬,并认为大部分属历史上的乌孙,时代为公元前2世纪—3世纪”,发掘者通过墓冢排列形式和埋葬方式以及随葬品的多少,认为“其时代应为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世纪,这些早期乌孙墓墓地布局、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与恰甫其海其它编号墓地、尼勒克穷科克墓地都非常相似。”属伊犁河流域文化(45) 10、察布查尔县索墩布拉克古墓曾出土“铁器1件(乙M3:14),条形,已锈蚀,看不出原形,长6.5厘米”。发掘者认为:乙M3具有乌孙早期墓葬的特点。其时代约为西汉初叶,该墓地“B区中出的铁器已看不出原形,但对断代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乌孙墓葬随葬小件铁器是比较普遍的。”(46) 11、1990年8~9月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察布查尔县索墩布拉克古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33座。出土“铁器九件。均为小件,多锈蚀过甚,可辨的器形很少。小刀:一件,20:2出自封土中,柄长3.8、刃长13.1厘米。锥:18:1,残长5厘米。剑:一件,M1:1,残长10.5,刃宽1.1厘米。”据碳十四测定, 索墩布拉克古墓群的年代大致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属乌孙之前游牧于伊犁河流域的塞克人的遗存。(47) 12、特克斯县叶什克列克墓地8座墓中发现铁器。其中AM3、AM4殉葬品中有铁刀;BM3随葬品中有铁短剑和一些铁器残块。CM5随葬品仅见一些锈铁渣。这批墓葬属乌孙早期。年代约为公元前3~前2世纪。属伊犁河流域文化。(48) 13、石河子市南山发现的一批2000多年前的墓葬中,出土“铁器9件,小件铁器多因锈蚀过甚,器形难辨,有的似为鉄刀”,发掘者认为:这批墓葬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王朝的战国到西汉时期。(49) 14、新源县黑山头发掘的圆形石堆石圈竖穴土坑墓其殉葬品中除彩陶、铜器外,出土有小铁刀。与黑山头墓葬类型相似的特克斯县一牧场墓葬、察布查尔县所敦布拉克乙区墓葬其殉葬品中均出土铁器,唯锈蚀严重,器形难辨。黑山头类型某些陶器与乌拉泊水库类型和阿拉沟类型相同或相似,大致年代可推定在公元前约500年左右。(50) 由此可见,分布于伊犁河流域小区与石河子-乌苏小区,以穷科克、索墩布拉克、奇仁托海、南山墓地为代表的早铁器时代文化遗存,其年代范围:除伊利尼勒克穷科克一号墓地突破公元前900年这个界限外,多数都在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个别延续到公元前100年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