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研究终成专门之学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遍布希腊世界的官刻与私刻经水火兵燹多已残泐或被移作他用,更多的则消失殆尽或仅见于文献记载。在近代欧洲,对古典碑刻的收集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在众多古物收藏家、旅行家、商人、外交家中,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奇里亚科(1391—1452)是早期收集碑铭的众多旅行家之一。在经商途中,他先后游历意大利南部、希腊、埃及以及近东地区,所集希腊、拉丁铭辞数以千计,辑有三卷本《碑铭经眼录》(Commentarii),后因火灾失传。从现存部分笔记和抄本可以得见,奇里亚科当时采用的方法是如实临摹原刻。继奇里亚科之后,收藏家在很长一段时期依旧不加区分地把希腊语碑刻与拉丁语碑刻一同在博物馆展陈或结集出版,历史学家也很少把铭文视为可信的史料加以利用。直至意大利诗人、史家F. S. 马费伊在其所著的《石刻文分类要义》一书中才对希腊铭文与拉丁铭文做出了区分,并引起意大利学界对研读古希腊语的关注;在用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撰写的出版希腊、拉丁铭文汇编计划书中,马费伊进一步阐述了铭文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意义。至19世纪,德国古典学家A.伯克所确立的以区域分类、仅著录希腊铭文的编撰体例最终使铭文研究成为专门之学,铭文作为基础资料在历史研究中也得以采信。 伯克在铭文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伯克自幼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年后,他专注神学,后受F. A.沃尔夫的学术影响转做古代希腊研究。伯克于1817年出版的《雅典国家财政》一书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和已知铭文的基础上,通过历史叙述方法“第一次使近代的人们了解一个古代国家的日常生活”。也正是在撰著《雅典国家财政》的过程中,伯克更加意识到铭文作为史料的价值所在。1822年,他上书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建议出版一套希腊铭文汇编,并得到立项支持。在建议中,伯克除强调铭文研究的重要性外,还制定了相应的整理规则。1825年,《希腊铭文集》第一分册出版;最终成书的四卷本中,前两卷由伯克编撰,第三卷由J. 弗朗兹编撰,至1859年E. 库尔提乌斯与A.基希霍夫完成了第四卷的编撰工作,H. 勒尔负责整理的全书索引于1877年出版。从1860年起,基希霍夫接续《希腊铭文集》的整理;在维拉莫威兹负责期间(1902—1931),《希腊铭文集》更名作《希腊铭文》,并成为古典学研究最重要的史料集之一。作为柏林—布兰登堡人文与自然科学学院(即原来的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在研项目,《希腊铭文》历近200年已出版63册,涵盖了巴尔干半岛及周边地区已发现的铭文遗存。 从近代嗜古者的狂热搜罗到伯克的系统整理,至罗贝尔一代,国外学界的著录成果蔚为大观,众多选注本更是旁及到小亚细亚、黑海、埃及等地的铭文,综合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亦风气渐成。在学科分类上,与文献学、考古学、草纸学、钱币学、古文字学、史学等一样,铭文学也成为西方古典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专著《古希腊铭文辑要》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