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1825年秋英国陷入一场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危机覆盖生产流通、货币银行、海外证券投资等领域,大量企业倒闭,金融信用体系受到重创,同时也使经济制度上的一些弊端凸显出来。英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市场拯救措施,并实施了金融制度改革。尽管拯救措施的实际效果不大,并未克服危机,但其方式仍给未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金融制度改革以建立股份制银行为核心内容,为英国银行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提高了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金融体制。 关 键 词:英国 金融危机 英格兰银行 金融体制 经济史 作者简介:徐滨,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天津 300387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借鉴意义研究”(14JZD038)资助。 英国工业革命向世界展现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前景,但其走势却并非平稳无险,而是呈现出繁荣与萧条交替的特征。进入19世纪后,这种周期性波动趋势变得相当明显。自1815年至1850年的35年间,英国经济至少经历了四次程度不等的危机。①每次危机都呈现出价格下降、银行业和其他商业部门破产的状况,其中1825年金融危机就是相当严重的一次。②这场危机中,英国政府为拯救市场作出了诸多努力,并最终推动了19世纪最重要的一次金融体制改革,使英国的银行业登上了现代银行制度的台基。 1825年金融危机,当时被普遍称为“恐慌”。③危机暴露出来的生产、投资、货币、金融制度上的诸多问题值得后人思考。对于这场危机的研究,学术界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危机爆发的原因。拉里·尼尔将危机归结为由伦敦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所致,并且通过银行的信用网络向各地工商业扩散。④但乔治·福多尔则认为,当时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或真或假的消息,内容颇为丰富,投资方和借款方并非信息不对称。⑤信息不对称,通常指对于交易品,卖方比买方掌握更多信息。债券市场上肯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否能将危机归因于此却值得怀疑。此次危机的一个方面是拉美债券投资危机,有关研究相对较多,其中弗兰克·道森的研究比较系统,他认为拉美国家新政府的经济困境是引发危机的致命风险。⑥弗兰德里奥和弗洛里斯认为,危机发生时伦敦的银行业遭到挤兑,多家银行倒闭,拉美债务证券的中介机构深受连累,危机由此扩散到该领域并引发主权债务违约。⑦单就拉美债务危机而言,上述两种观点基本上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尽管强调的角度不同,却并不冲突。其二,危机引发的金融体制改革。克拉潘强调金融制度改革的想法本已成熟,危机则为改革创造了契机。⑧拉里·尼尔提出,英格兰银行没能有效应对危机的挑战,政府决定开放股份银行准入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公众和政府提供服务。⑨斯蒂芬·奎因把对法战争和1825年危机一同视为触发英国货币银行制度改革的因素。⑩露西·牛顿认为,1826年银行改革法案的起草者考虑的就是银行业的稳定性和抗挤兑能力。(11)可以看出,学者们一般都认可危机是改革的直接触发事件,而改革则使银行体系更安全、发展空间更广阔。 上述研究从多个角度解读了这场危机及其触发的金融体制改革,为关注该问题提供了诸多线索与材料。本文的关注点则在于探讨英国政府如何应对1825年金融危机,政府采取的危机应对措施对结束危机起到怎样的作用以及产生何种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反思政府在经济领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