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随笔 >

中国碗的进化史

http://www.newdu.com 2018-03-23 宝鸡日报 祝嘉 参加讨论

    在宝鸡北首岭遗址博物馆,陈列着几件其貌不扬的陶碗,据考证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仰韶文化遗物。从那时至今的五六千年里,碗的工艺和材质随着文明的演进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它质朴的形状,却从来没有改变。碗,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乃至中国制造工艺的代表和象征——
     
    老祖先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爱吃”也“会吃”,数千年来,在“吃”上花费的心思和功夫,早已累积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化体系,以至于有人说,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就先要了解中国的饮食。
    而要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具象到一个点上,那么这个点非“碗”莫属。中国人吃米、吃面用碗,喝汤、喝粥用碗,饮酒、饮茶也用碗——碗里盛着的,不仅是食物,更是文化。
    文明的见证
    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人们获得食物的方式主要是狩猎。但狩猎也要看运气,运气好时,出门就能遇见野兔撞死在树桩上;运气差时,一整天甚至好几天都捕不到任何飞禽走兽。于是,所有人不得不饥一顿饱一顿、有上餐没下餐地过日子。
    直到智慧的先民成功地种植繁育了粟等谷物,人们才逐渐告别了不稳定的狩猎生活,开始了相对稳定的以种植为主的农业生活。对于谷物的烹饪,就不能像肉一样用火烤,人们一点点摸索、一次次尝试,终于发现可以加水煮着吃。当然,水加得少了,煮出来的是米饭;水加得多了,煮出来的是稀饭。但不论是米饭还是稀饭,总得拿个容器盛着吃——于是,碗应运而生。
    考古研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有了陶制碗的雏形,而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至晚期,灰陶、黑陶、彩陶制的陶碗已屡见不鲜,甚至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过木制的碗。在我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北首岭遗址,就出土过几件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陶碗。北首岭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的代表,共出土包括石器、陶器、骨器在内的生活器具 5000余件,其中跟饮食相关的,除了碗,还有鼎、甑、盆、壶、瓶、钵等。出土的碗与今天的碗造型相似,普遍开口较大、足底较小,有的碗内外壁略带纹饰。
    在夏、商、周三代,随着文明的发展,饮食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讲究,而碗已成为人们主要的餐具之一。即使在青铜文明高度发达的商周时期,陶碗仍是老百姓吃饭必备家什。
    文化的载体
    历经秦、汉两代,小麦种植逐渐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扩展;及至唐代,中国已形成“南米北面”的饮食格局。在长安城,老百姓的主食就是面,但不是今天的面条,而是面饼,包括烙饼、油饼之类的烧饼,馒头、包子之类的蒸饼,还有面片、馄饨、饺子之类的汤饼。其中,面片汤是人们最常吃的食物,更有一个专业名词“馎饦”,据说还流传到日本,成为当地名吃乌冬面的原型。
    要吃馎饦,就得用碗。唐代的碗,早已由粗制的陶碗进化为细致的青瓷碗。根据考古发现,彼时的碗已有直口、撇口、葵口等类型,碗底多为平底、玉壁底或环条形底。普通的碗施半釉,精致的碗施满釉,还带有一些简单纹饰。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碗的功能除了盛食,还能饮酒和饮茶,甚至饮酒和饮茶已上升为碗的主要功能。有网友粗略统计唐代诗歌中的“碗”,以其盛食的仅有两例,更多的是将其作为饮酒、饮茶的器具。比如王昌龄的“玉碗金罍倾送君,江西日入起黄云”,描写的就是以碗盛酒送行的场景;又如白居易的“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可以想见当时饮酒、饮茶普遍都是用碗。
    以碗饮茶还形成了“斗茶”之风,这是唐宋时期民间流行的一种雅玩文化,斗茶不但要斗茶品、斗茶令,还要比谁的茶碗好,这也加速了造碗技术甚至制瓷工艺的发展。在凤翔县博物馆内,珍藏着蓝釉瓷碗、紫釉瓷碗、印花瓷碗等几件宋代瓷碗,其釉面光亮、釉色均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宋代公认上等的茶碗是兔毫盏,黑色釉面散布着细密的筋脉,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纤细柔长,从宋徽宗赵佶到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都对兔毫盏褒赞有加。
    艺术的典范
    从元代开始,中国碗风格、造型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制作工艺越来越成熟,其观赏、收藏价值也越来越高。
    不同于南宋的细腻婉约,元代的碗更加粗犷豪放,具体表现为高、大、厚、重,中东地区曾出土过直径超过 40厘米的元代大碗。而元代的碗对中国碗的最大贡献是青花瓷,这是一种釉下彩瓷,是在瓷坯上描
    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最后经高温烧制而成。青花瓷在唐宋已露端倪,但元代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以丰满的构图、错落的层次、鲜明的线条而达到艺术顶峰。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国内著名博物院(馆)都藏有元代青花瓷精品。
    到了明代,碗已不仅仅用于饮食,更成为文人雅士的玩物和摆件。现存最著名的明代碗当数成化斗彩鸡缸杯了,所谓斗彩鸡缸杯就是以各种鲜艳颜色画着公鸡、母鸡、小鸡一家其乐融融的小碗,而成化斗彩鸡缸杯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的主人是明代的成化皇帝——一位英明神武的仁君。 2014年,收藏家刘益谦豪掷 2.8124亿港元,拍得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清代的碗在各方面均胜过前朝,形状、釉色、纹饰更为丰富多样,制作工艺更为精巧细腻,素三彩、五彩、粉彩装饰的宫廷皇家用碗尤其让人叹为观止。清代的碗由于距今较近,存量较多,在我市也有不少人收藏,其中主要是青花瓷碗,碗底大都有帝王年号或吉祥语款。业内人士还透露了一个辨识清代青花瓷碗的小技巧,碗底若是“制”字,如“大清康熙年制”,则多为官窑出品;而若是“造”字,如“大清乾隆年造”,则多为民窑出品。相对而言,官窑的碗要比民窑的碗更具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