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中华民国专题史》:展现两岸学界历史共识

http://www.newdu.com 2018-03-26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参加讨论

由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4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70位学者,历经5年合作撰著的《中华民国专题史》一书,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和台北思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分别以简体字和繁体字版本出版。这套书共18卷约800万字,是两岸史学界第一次大型学术合作,也是两岸学术界的盛举,对推动两岸学术事业的进步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华民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发动辛亥革命,经过艰苦卓越的奋斗,前仆后继,推翻清王朝,建立起来的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坚持建设现代国家的政治理念,制定建国大纲、实业计划,以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理想,奋斗终生。1925年孙中山逝世以后,国共两党由于政治理念的不同,在革命道路和革命方法方面存在差异,20余年间经历了合作、矛盾、分裂,又合作、又矛盾、又分裂的过程,最终,国民党移往台湾。
    1949年以后,差不多有30多年时间,国共两党依然处于政治、军事对峙状态。由于双方对历史资料采取封锁政策,并以“特藏”对待对方史料,广大民众对真实历史无法了解,加上受意识形态影响,一些人的历史观念和认知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经常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对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终于迎来曙光。改革开放的思想深入各领域,学术界的精神枷锁被打破,学者们开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学术研究,重新认识各种历史问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术研究逐步走向繁荣。在一些政策的推动下,台湾许多老兵、学者等,重返大陆探亲、访友、旅游、经商和交流学术。1990年,台湾学者以30余人的规模首次赴广东翠亨村出席“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研讨会,其后多次赴南京、溪口、北京、上海等地出席民国史方面的研讨会。台湾学者赴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民国史档案,更是络绎不绝。而大陆学者于1994年、1995年曾组成10人至30人的学术团队,赴台北参加“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学术研讨会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大陆学者也深入台湾的学术机构、档案馆、图书馆,寻找各类珍稀史料。开始时,双方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研究方法等方面也有分歧和争论。譬如,“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还是全民革命?”“孙中山是否提出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如何看待南京国民临时政府建立初期的经济政策和成就?”“如何看待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诸多问题,都有多角度的讨论。
    两岸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不断往返交流,相互出席各种学术研讨会,查阅各类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各自梳理、更新以往不当的历史观念和学术认知,学者们的观点和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日益接近或形成共同认识,其中包括对许多重大历史的认识,有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包括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这是两岸实现开放、交流以来,追求真实、坚持真理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了历史学家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学术品质,对两岸共同构筑的历史科学有积极意义。
    为了向国人展示两岸历史学者共同研究民国历史所作的努力,《中华民国专题史》按照历史顺序设计了18个专题,即《从帝制到共和:中华民国的创立》《文化、观念与社会思潮》《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与外交》《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国民政府执政与对美关系》《南京国民政府十年经济建设》《中共农村道路探索》《地方政治与乡村变迁》《城市化进程研究》《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抗日战争与战时体制》《抗战时期的沦陷区与伪政权》《边疆与少数民族》《华侨与国家建设》《台湾光复研究》《国共内战》《香港与内地关系研究》《革命、战争与澳门》。
    两岸四地学者以合著《中华民国专题史》的方式,开展共同研究,这一做法在两岸分隔以来无先例。期望这一合作对民国史研究和两岸关系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本文摘自《中华民国专题史》总序,此次刊发略有修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