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李斯颖]壮族蚂拐节仪式起源神话的探析——从盘瓠型“龙王宝”神话说起(3)

http://www.newdu.com 2018-04-02 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 李斯颖 参加讨论

    剥离这些后来增添在蚂拐节起源神话上的叙事,笔者认为“烫死蚂拐需赔罪”“蚂拐拐祈雨”母题产生的年代较早,以女性“蛙婆”为信仰对象的历史更为悠久,甚至以女性牙游等作为主角的叙事存在的时间也更长一些。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进入父系社会是不争的事实,至今社会中仍遗存着大量的女性生殖与女体信仰痕迹。蚂拐节仪式及相关歌谣中多见与生殖、繁衍主题相关的展示与期盼,如跳各种具有性暗示的舞蹈;板么村蛙婆神像的下身有一处窟窿被用于埋葬蚂拐,常被学者解读为女性生殖器官的隐喻;尚未生育的夫妇多在蚂拐节期间拜谒蛙婆以求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神话叙事中的蚂拐神发展出男性形象,或性别依然模糊。如“蚂拐祈雨”母题中描述蚂拐为雷神的孩子,未言明性别。通过蚂拐向雷神求雨,契合人们观察到的“蛙鸣——下雨”的自然现象规律,因果关系简单明了。此后,“东林葬母”母题的融入才形成了《东林郎的故事》等神话文本。龙王宝神话得到传播与颂扬,是对蚂拐信仰进行演绎、拔高的结果。
    三、蚂拐节起源神话与地域文化传统
    从简单的“烫死青蛙需赔罪”“蚂拐祈雨”母题到龙王宝、索吉、壮族统领以及东林郎等神话异文的出现,蚂拐节起源神话经历了由简到繁的多样化发展,层垒痕迹明显。可以说,这变化亦是“传统的发明”的一个过程。“在传统被发明的地方,常常并不是由于旧方式已不再有效或是存在,而是因为它们有意不再被使用或是加以调整。”在红水河流域,较早期的蛙婆信仰与叙事依然存在,但关于龙王宝、索吉等的叙事母题在纳洞、那地、丹炉屯等红水河东岸的村落占据了主导地位,已取代旧的“蛙婆”信仰和部分仪式内容。如纳洞村蚂拐节展示的主要是龙王宝的丰功伟业,香炉屯强调葬蚂拐仪式上的幡代表了壮族统领夫妻及其子嗣。民间精英阶层主导与推进的效果是明显的。
    蚂拐节以龙王宝等为主角的新叙事或新传统之发明与实现,是历史上中央王朝汉文化“大传统”的不断渗透与南方山地“小传统”顽强延续相碰撞、融合的产物。所谓大传统,“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文化传统”,在红水河蚂拐信仰区域,这大传统的掌控者主要是指近几百年的土司阶层以及掌握了汉文与方块壮字的壮族民间精英阶层。早在北宋时期,流传龙王宝神话的纳洞村属于地州世袭罗氏土酋的管辖范围,流传英雄索吉神话的那地村是那州世袭州长官(土酋)的治所所在地。那州、地州都是当地土酋主动向北宋请求内附、表示臣服而设立的羁縻州,在明、清时合并为那地州。据说,至今当地仍有人保存着那地清朝土司罗腾皋写的蚂拐节祭词。那地村的新街蚂拐亭位于原那地土司衙署建筑群中,应与官府祭祀有关。在中原王朝汉文化大传统的观念输出下,世代传承的蚂拐节仪式及其叙事风格突变,神话母题展示出了明显的“忠君”“报效”思想。“东林葬母”母题侧重于强调“孝”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原汉文化大传统的核心观念之一。可以看出,羁縻州统治范围下的蚂拐节神话叙事融入了中原王朝秉承的“忠”“孝”理念,大传统对于南方山地的影响可见一斑。小传统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与蚂拐节小传统相关的神话叙事主要指“烫死蚂拐需赔罪”“蚂拐祈雨”等母题,这类母题与壮族传统的稻作农耕生活方式联系得更为紧密,因果关系明确,具有本土的民族思维特点与文化特征,在民众之间口耳相传,流传较广。“一个区域的文化传统一旦形成,是很难被完全放弃和割裂的,即使它在政治上不能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也会作为地方文化小传统,以各种方式被传承,并发挥着某些作用。”此外,流传在那湾村林丹炉屯的神话将蚂拐视为壮族统领的化身,由于他们抵抗外敌入侵,被朝廷视为反叛而被杀害。这或许有历史事实的映射,亦是地方小传统与统治王朝大传统的一种抗争,甚至可能曾是“犯了统治阶级的禁例”的“地下小传统”,故而流传不广。蚂拐节起源神话传承的若干形态是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博弈、交错、融合的结局。
    蚂拐节起源神话根植于壮族文化,又受到中原王朝汉文化的浸润,产生出盘瓠型等神话异文。新的神话异文配合蚂拐节仪式的展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蚂拐节在土司时期曾受到重视,对于土司确立地方权威、明确社会秩序、增强区域社会的凝聚力等有着重要作用。“如果蚂拐节在历史上是以土司官为主祭人、以麽公为仪式的操作者这样一种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祭祀仪式的话,那么每年都举行这么一种仪式,土司都会以某种能标示着权力的方式进入到族群的视界里,这是一个强化认同的方式,也是彰显自己合法性的方式。”如今的蚂拐节依然对村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起源神话也在文化传统中得到新的发展。以笔者调查的纳洞村蚂拐节为例,龙王宝的威名家喻户晓。仪式期间,人们在布麽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分工合作,完成蚂拐亭的修建,进行寻蛙、祭蛙及葬蛙等仪式步骤,演出龙王宝的传奇经历,敲铜鼓、唱山歌、吃五色糯米饭和彩蛋,接待村寨外的来客。村落中的个体在如此大型仪式活动中找到了集体的认同与依附感,有益于村寨的团结与内部和谐。
    (原文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3期;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