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让文物活起来

http://www.newdu.com 2018-04-13 中国文物信息网 傅柒生 参加讨论

    文物是民族的精神座标,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近年来,文物越发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单以央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再到《如果国宝会说话》,你方唱罢我登场,听取赞声一片,口碑爆棚,好评如潮。文之载物、国之瑰宝以各式各样的方式走向大众,揭开神秘遥远的文明面纱,唤醒大众的文化热情,兴起社会的文物热潮,让“高冷”的文物“活”起来。诚然,让文物活起来,这本身即是一个鲜活而有趣的话题,也是新形势发展必然出现的时代性课题,更是全球化背景下共同拷问的世界性问题。而何以让话题鲜活而有趣?何以让文物活化起来呈现活态?笔者认为可以从文物保护者、文物讲述者、文物创意者、文物观赏者的四维角度,以文化自信为核心,试予解答。
    增强文物保护者的文化自信,强化文物生命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文明的证物,文物工作作用显著、意义深远,文物保护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广大文物工作者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站立政治定位,把牢思想方向,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护好文物,并深入研究文物,充分挖掘文物的前世今生,夯实文物活化的基础。要坚定能做到费孝通所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自信,坚定能让文物唤发生命力的自信,坚定能身为榜样的文化自信。
    增强文物讲述者的文化自信,传递文物影响力。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物虽然蕴含深厚文化积淀,的确是静态的,不会四处流动辗转,也不会对话表达,但文物是有着内在的灵魂和自己的生命力的,是有生气、有立场、有尊严的,问题是它被唤醒,被人格化,需要文物讲述者——尤其是研究、展示、宣传和讲解人员的讲述和“翻译”,敞开文物心扉,传递文化内涵。博物馆是文物集中展示的重要平台,策展能力是博物馆的核心要素,要注重学习提升策展能力,多策划群众喜闻乐见的展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览、彰显鲜明时代特色的展览,讲好中国故事,从而增强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首都博物馆曾因举办西汉海昏侯刘贺和殷商王后妇好两个精品特展,引来“首博热”,故宫博物院推出“石渠宝笈”大展,引发“故宫跑”,此番现象不言自明。
    增强文物创意者的文化自信,激发文物吸引力。进入新时代,文物工作要顺应新形势,满足新需要,拓展新领域。要激活文物的核心价值,增强文物的生命力,让文物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伦理、治国智慧等文化精萃,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要深入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在法治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创新文物资源利用模式,借力“互联网+”新动能,拓展思维方式,开发文创产品,丰富文化供给,多维度增强文物的吸引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实上,以故宫为龙头的文创产品的影响已经日益广泛,并逐步完成了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华丽转身,也证明了文物创意可以让文物活起来。
    增强文物观赏者的文化自信,体验文物亲和力。让文物活起来,说到底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喜爱,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先要文物得以保得住、留下来,再而使之活起来,传下去。那么,文物就应当以更加亲和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并以更平易近人的形式走向人民大众。当然,同时也应当导向鲜明地倡导全社会热爱和关切文物,形成全社会认同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良好氛围,不断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向国家捐赠文物、捐资修缮文物、开办非国有博物馆,稳步壮大文物保护志愿者、社会组织和民间文物收藏队伍。让更多的文物热爱者以更多的形式表达对文物的关切,让更多的人成为文物观赏者,自觉走进博物馆,“面对面”对视文物、对话先人,享受文物的高端而免费消费,感受文化的深厚而无形滋养,怀着特殊体验而来的历史敬畏,思考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现实拷问,成为文物的铁粉良友。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不应当是一阵来去匆匆的风,而应当有影有踪,持之以恒,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坚定中国梦的自信心和决心。诚如是,文物将世代传承,并将焕发光彩,不仅活起来,更能火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