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键词:贝尔弗中心;政策;政府部门;研究员;成果;人才培养;政府决策;发布;博士后;奖学金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意义。该《意见》提出要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要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我国已经在部分高校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积极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厘清国外顶尖高校附属智库的发展模式非常必要。 20世纪后半叶,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举世瞩目。美国高校附属智库的建设方面起步较早、成效突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项目组”推出的“全球智库排行榜”中,建立于1973年的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以其在资源投入、专家人才吸引力、与决策精英和媒体的互动、完成重大项目的能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成为近年来高校智库中的翘楚,并在2013—2017年蝉联排名的榜首。贝尔弗中心定位非常清晰,一是推进国际安全、国际事务等领域政策性知识的发展与应用;二是为这些领域培养未来领袖。该中心有着相对独立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机制、经费来源多样、人才多具有国际背景、研究领域和成果走在前沿、人才培养质量高、成果发布形式多元等。“旋转门”机制也是中心的一大特色。该中心是厚积薄发而居上的高端智库,对美国的国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智囊团作用。 相对独立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机制 贝尔弗中心隶属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该中心的成立源于保罗·多蒂1973年在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创立的“科学与国际事务计划”。该中心于1990年扩大并吸收了“环境与自然资源计划”,在1997年被重新命名为“罗伯特和勒内·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 贝尔弗中心,依托哈佛肯尼迪学院,是长期以来专门从事产出政策知识和政策思想以及培养政策研究人才的实体性研究机构。其实体运作的表现包括: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图书资料室等,独立的聘任机制,多样化且稳定的经费来源,固定的研究人员等。贝尔弗中心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董事会拥有对中心事务管理的最终决定权,还设有国际顾问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 机构建制上,该中心不同于普通系科简单隶属于学院,而是具有特定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的政策研究组织,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使用权、自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聘任权,正是基于这些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制度,该中心的研究人员治学自由也得以保障。 贝尔弗中心与政府关系密切,与决策者的互动极为密切,是名副其实的政府智囊团。该中心通过输出知识产品影响政府决策,并通过政府的执行力转化为涉及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该中心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公职领导人员,并承担了大量的政府研究课题,对美国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高端的“人财”结合 福特基金会和贝尔弗家庭基金会为该中心提供了大量捐款。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也为中心的学术活动、研讨会提供赞助。该中心与美国联邦政府签订合同合作多个项目,每年有多个政府项目同时开展。资金的使用包括人员聘用、人才培养、图资建设、研究项目推进各个方面。中心官网上公开了1977—2003年的部分年度报告。年度报告重点在于汇报项目实施和进度情况,从报告中项目汇报情况可以看到各个项目受惠于很多机构的支持和资助。 人才是智库的核心,是高质量智力产品的保障。人员结构方面,截至2018年3月底,该中心共有工作人员430人,校友1279人,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政府和学术界领先专家,为全面的公共政策问题提供了最高质量的研究、政策建议和分析。中心的高级顾问和研究人员大多具有国际背景,并在历届美国总统任职期间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贝尔弗中心研究力量来自于政治科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既有专业型人才,又有复合型人才,充分满足了全球性和普遍性的政策议题研究多目标、跨领域决策的智力要求。从行业来划分,贝尔弗中心汇聚了来自企业、军界、学术界、新闻和政府部门的各界人士,这些人员或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很强的调查研究和对策研究能力;或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深谙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程序和决策咨询需要;或是与诸多世界领导人有过直接接触,屡获殊荣的媒体从业者;或是在军队任职多年,对国防政策和军备控制长期跟踪研究的退役人士。 走在前沿的研究领域和成果 该中心承担的研究课题领域广泛,涵盖外交与国际政治、环境与自然资源、国际安全、科学、技术和公共政策,具体包括:针对美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安全的最具紧迫威胁的“国际安全计划”、分析公共政策如何影响科技安全、能源效率、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科学、技术和公共政策计划”“环境与自然资源计划”“外交和国际事务”“中东倡议”和“印度和南亚项目”的全球政治关系研究与教学等。 该中心在能源技术政策创新、气候协议、网络项目、管理原子能、科学、技术与全球化、能源的地缘政治等领域均有硕果。官网每天实时更新研究情况,包括分析与观点、文章、博客、专著、新闻与公告、时事通讯、政策简报与声明、演讲、报告与论文、汇总消息等。 培育新生代研究力量 该中心为致力于科学和国际事务领域研究和写作的人士提供一个学术年(10个月)的研究奖学金。研究员由中心的主要研究项目选定,预计将与中心其他研究人员就他们自己的项目进行合作。博士后研究员和预备博士是贝尔弗中心为了培养新生代的政策研究力量而设置的训练性岗位,研究时限一般是10个月。中心为预备博士和博士后设置了种类丰富的奖学金,并要求申请者在研究期间不少于80%的时间待在中心,以便全身心投入研究。中心奖学金计划以其选择性和参与者的高质量而闻名,入选的博士后研究员和预备博士研究员来自世界各国。近年,中心有意识增强与中国的合作和联系,中心里中国面孔也越来越多。 多元的成果发布形式 贝尔弗中心成果发布形式多样,政策理念的提出主要通过出版书籍、发表学术性研究论文和报告、为政府部门就重大问题进行合同研究、主办刊物、为各类媒体撰文和发表时事评论、提交政策简报、去国会听证会作证和在研讨会与论坛发言等。成果发布平台包括官网、主办刊物《国际安全》、定期会议、新书发布会、举办研讨会、专业讲座、对公众开放的讲座和相关博客等。 该中心利用多媒体平台,以对话、留言、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使读者及时有效地接收到中心的主要动向和观点并展开互动。在官网上,民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订阅中心发布的最新信息。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的构建,既可以使受众了解国际、国内政策信息,与各国学者进行交流,还可以层层递进扩大影响,加强中心的网络建设。 网络精英 产研结合 与其他智库相比,20世纪70年代初成立的贝尔弗中心起步不算太早,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贝尔弗中心主要关注和研究国际安全问题,特别重视科技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该中心自成立起就明确了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经过40多年的求索,形成了适合自身的项目管理模式、人员配备机制和传播推广机制,由此得到了各大智库评价机构的认可。 该中心的很多专家同时在多家智库、学术机构或企业任职,这样他们所提出的政策理念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与沟通,在相关领域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同时他们作为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也大大增强。智库的知识生产是一种越来越国际化的活动。中心致力于建设跨国政策网络,在全球治理和区域性的事务中增强话语权。同样,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就需要聚集国内外人才,做好人才储备。 聚集一流专家的能力是智库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贝尔弗中心是精英人物的俱乐部,联合了政府和民间、官员与专家、专才与通才等高知层的力量,实现了基础研究和战略研究力量的整体关联。“旋转门”式的机制实现人员互通交流是中心的一大特色。正如习近平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在人才流动上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 我国的高校智库可以借鉴以上贝尔弗中心的某些可取模式,关注世情和国情,网罗精英人才,提高产研结合的能力,推动自身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本文系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文明区划研究中心“国外高校智库建设与管理”课题中期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