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母弟称弟”源于周代宗法制度

http://www.newdu.com 2018-04-19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耿超 参加讨论

    “弟”,是表示核心亲属关系的一种称谓,《尔雅·释亲》云:“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但在《春秋》中,“弟”却为“母弟”的专称。何谓“母弟”?《尚书·牧誓》孔疏云:“母弟谓同母之弟。”然则异母之弟就不再被称为“弟”。本文就《春秋》中的“母弟称弟”现象略加考察,并分析此种现象存在的制度根源。
    引人瞩目的“母弟称弟”现象
    《春秋》中的 “母弟称弟”,载于《左传》与《公羊传》,在此仅举几例,以作说明。如《春秋》宣公十七年记载:“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左传》:“冬,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春秋》隐公七年:“齐侯使其弟年来聘。”《公羊传》云:“其称弟何?母弟称弟,母兄称兄。”《春秋》定公十一年:“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萧以叛。”辰在同年《左传》中称为“母弟辰”,“公子地”亦如《春秋》之所称。辰为宋景公之同母弟,故称辰弟。而公子地,为景公之庶母弟,辰之庶兄,因此《春秋》称之为“公子地”,而不称“弟”。《春秋》昭公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左传》:“秦后子有宠于桓,如二君于景。”杜预注曰:“后子,秦桓公子,景公母弟鍼也。”《公羊》传曰:“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故君子谓其出奔也。”
    可见,在《春秋》中,只有同母之弟才称弟,异母弟则称之为公子,正如杨伯峻所言“考之全经,有虽母弟而不称弟者,但无非母弟而称弟者”。
    “母弟称弟”体现嫡庶制
    对于“同母弟”与“异母弟”在称呼上的严格区分,历来解释众多。《解诂》云:“母弟,同母弟,母兄,同母兄。不言同母,言母弟者,若谓不如为如矣,齐人语也。分别同母者,《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质家亲亲,明当亲厚,异于群公子也。”公羊学家把“母弟称弟”的现象与儒家“质文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春秋“变周文从殷质”,其意思是,殷商时期兄弟间互相亲厚,而春秋时期的这种“母弟称弟”现象与殷商文化是相似的。笔者认为,公羊学家所说似有牵强附会之感,周代“母弟称弟”的主要根源应在于妻妾间的等级差别。顾炎武《日知录》曾引程子言:“礼文有立嫡子同母弟之说,盖谓嫡耳,非以同母弟为加亲也。若以同母弟为加亲,则知有母不知有父,是禽兽也。”程子所言“母弟称弟”诱因于嫡庶制是有道理的,周人对于母弟的强调起初只是对于嫡长子而言,因为母弟亦为嫡出,地位较其余庶弟更为尊贵,也是嫡长子之后首选的继承人,因此周人对母弟加以强调,成器于成康之际的臣谏簋铭文中即有“母弟”一词,可为此提供佐证。这种基于嫡庶制而产生的重母弟观念,应是《春秋》中“母弟称弟”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