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钟进文:民族互动与走廊语言文化的形成兼论裕固族语言的特点

http://www.newdu.com 2018-04-27 中国民族报 钟进文 参加讨论

    ■从走廊发现中国·河西走廊篇 之八
    民族互动与走廊语言文化的形成
    ——兼论裕固族语言的特点
    河西走廊主要指由黄河向西北方向延伸的一条狭长地带,它介于青藏高原支脉祁连山北麓和蒙新大沙漠戈壁之间。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甘青地区很多古老的城镇和重要文化遗址都分布在这条交通要道上。该地区是中央王朝向西部发展、经略大西北的主要基地,也是中原地区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过渡地带,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接壤之地,是农业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结合部。
    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犹如一个巨大的“漏斗”,不断地接受着来自各方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曾在河西走廊迭兴的民族众多,来到这里的各个民族,不管是南下还是北上,东来还是西归,在这块土地上都经历了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深刻的民族互动过程中,河西地区的社会生活和语言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绚丽多彩的走廊文化在这里形成。
    一、多种语言聚集的敦煌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唐代称沙州,地处东西交通要道,有着重要地位。敦煌向东与河西走廊的酒泉(古称肃州)、张掖(古称甘州)相连,西接哈密,连通吐鲁番盆地,又是通往天山地区的跳板。历史上生活在今新疆境内操突厥语族语言和蒙古语族语言的游牧民族,时常通过丝绸之路南迁,并定居在河西走廊从事农业。敦煌还连接今青海省境内的河湟谷地,曾经生活在河湟谷地并建立过政权的吐谷浑人也与敦煌保持着密切关系。不难想像,古代的敦煌是一个操着东、西方各种语言的人群的聚集地。
    初唐时期,粟特人在敦煌东部建立了自己的聚居部落,并与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各色人群进行贸易。敦煌文书中发现了粟特语写本50余件,主要是佛教经卷,就是居住在敦煌受佛教影响的粟特佛教徒遗留下来的。8世纪下半叶,这些在敦煌繁衍生息的粟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民族。但是在9到10世纪,即归义军时期,回鹘化的粟特人或受到粟特语影响的回鹘人仍在使用粟特语。这些具有回鹘化特征的粟特语文献包括了大量大事记、信件和各种笔记。10世纪,于阗使节张金山出访敦煌,他在一份于阗写本上用粟特语签名,这一事实也说明当时粟特语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敦煌藏经洞中发现了百余件于阗语写本。所有这些文献都是用晚期于阗语写成的,除佛经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世俗文书,诸如外交书信等。此外,还发现了记载大量口语的于阗语-汉语双语写本。于阗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距敦煌如此遥远,其文献却频频见于敦煌,甚至还留下了方便于阗人往来于敦煌的“双语学习手册”。这主要是因为10世纪的归义军政权和于阗关系密切,中原文化对于阗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归义军时期,除了商人、僧侣外,还有一支从事外交活动的于阗人群体常住敦煌,他们精通汉语,并用汉语抄写佛经。
    同一时期,在敦煌及河西绿洲地区的佛经传译过程中还运用了梵语。1924年哈金发表了伯希和收集的梵文-藏文对照表,这是曾赴五台山朝圣的印度和尚Devaputra于10世纪后半期在肃州(今酒泉)口授而成。随着印度僧人的增多、交流机会的增加,敦煌还出现了梵文-于阗文双语写本。
    整体而言,7至10世纪对敦煌及河西走廊有着根本性、持久性影响的语言是吐蕃语和回鹘语,由此受到强烈影响的尤其是吐谷浑和西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