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方史有一重要篇章,就是《史记》《汉书》所记载的汉初闽越国史。其国都东冶(或冶)在哪里?史学界素有福州冶山、福州新店和武夷山汉城三说。福建省文史馆文史研究院副院长欧潭生认为,屏山地铁考古工地和冶山附近多项考古发掘证实,冶山、屏山一带没有战国晚期至汉初的城墙遗迹,闽越王无诸修建的冶都只能在福州新店。 无诸立国 新店古城·东冶港 《史记·东越列传》记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秦时闽中郡为虚设,“弃弗属”。“及诸侯叛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所谓鄱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在灭秦战争中,无诸率领闽越兵归鄱阳令吴芮指挥,征战长江中下游,又由于西楚霸王项羽的自大,不承认无诸的“闽越王”称号,无诸等人只好“率越人佐汉”。 ①福州屏山出土的余善宫殿瓦当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汉书》称‘都冶’)”。欧潭生说,请注意“复立”二字,说明战国末期无诸已在福州地区自封为“闽越王”,修建了“冶都”。 闽越国都城称“冶”,这在汉初诸侯国中独一无二,证明闽越国冶铁技术闻名天下。新店古城(在今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发现战国晚期炼铁炉,是全国最早的考古遗迹之一,表明先秦闽人欧冶子在冶山欧冶池开创了中国铁兵器时代并非虚言。从屏山地铁考古工地出土的铁锚,到武夷山汉城出土的大批铁器,也证实了闽越国冶炼技术的发达。 ②福州屏山出土的龙凤呈祥万岁、万岁未央瓦当 1996年,欧潭生时任新店古城考古队领队,在那里进行了三个年头的考古发掘。根据城墙夯土结构、夯筑法,以及城内、夯土内、护城河底出土的陶器,断定新店古城城墙分三期,第一期始建于战国晚期,第二期为汉初进行的大规模扩建,第三期为唐、五代王审知治闽时补筑,即《十国春秋》所记“南唐师败,李仁达于古城乱兵发诸陵”的古城,延至宋代还在修补使用。当年在新店古城,欧潭生还可看到1米多高的唐、五代城墙遗址和8.8米宽的护城河。 新店古城分内、外两个城,内城东西宽310米、南北长287米,外城已探明的西城墙长达1030米。考古认定,闽越王无诸修建的冶城在福州新店古城。无诸是越王勾践之后,于楚灭越后的战国末期,率领部众来到福州地区,带来了越国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自封为闽越王,并在新店修建冶都。 在发掘新店古城时,发现一座叠压在内城下的战国楚墓。这说明,先于闽越王无诸,来自湖南长沙的闽侯庄边山楚贵族已占领福州地区。根据闽侯庄边山九座墓出土的谷粒纹玉璧,只有长沙地区战国楚墓才有的事实判断,墓主人是直接来自湖南长沙的楚贵族。而后,无诸不仅控制了当地的先秦闽族土著,还战胜了盘踞在闽侯庄边山和新店古城的楚贵族。 ③武夷山城村汉城万岁瓦当 2002年,在新店古城西南三山陵园对面的益凤山上,还发现一座甲字形汉初大墓。根据墓葬规模判断,欧潭生认为“显然是驻扎冶都的闽越王墓”。 汉初福州地貌图显示,新店古城一带为高台地,适合建城,并能守住陆路进福州的重要关隘。《史记·南越列传》说,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前后,南越王赵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闽越千人众号称王”。无诸死后,东冶即新店古城仅有“千人众”,曾被南越“役属焉”,这一说法可能有些虚浮,但也说明,汉初闽越国由于连年参加反秦战争和楚汉之争,国力不强,人口不多。欧潭生认为,这也许是三年考古发掘未能发现大量遗物的历史原因吧。 三年的考古发掘,也一直没有发现南城墙。“现在看来,汉初东冶港是个开放型港口,南边由水军把守,与对岸浮苍山(今福州七中所在地)高台地成掎角之势,控扼东冶港。”欧潭生说,鉴于无诸早在战国晚期就自封为闽越王,无诸修筑东冶港的历史应可追溯到战国晚期。 二王并处 汉代铁锚·万岁瓦当 无诸与汉中央王朝保持一致,与民休息。据清代《榕城考古略》记载,无诸死后埋在屏山南麓的王墓山,其子孙后代开始在屏山修筑宫庙。到了闽越国晚期,由于经济发展,军力增强,可以“围东瓯”“击南越”乃至“发兵拒汉”。 ④武夷山城村汉城东城墙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余善“鏦杀”其兄闽越王郢。汉武帝“立丑为越繇王”,“奉闽越先祭祀”,仍驻扎在新店冶都,视为正统。余善被立为“东越王”,在福州屏山一带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水军基地,与越繇王丑“二王并处”。 宋代泉州人梁克家领衔编纂的《三山志》云,“闽越王故城即此(冶)山西北”“闽越王故城,今府治北二百五步”。欧潭生认为,《三山志》只根据三国时期魏人苏林注释《汉书·严助传》所说“冶山,即今名东冶”,就作出武断的判定,历代志书沿用此说,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文史界。 1992年,欧潭生在福州冶山西北麓、钱塘巷北的省建行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在第一探方距地表3米深,发现红黄色宫殿夯土基地、大型护坡墙砖等汉初宫殿遗址,出土了大口径排水陶管道、大块板瓦、筒瓦、瓦当等文物。在第二探方距地表4.5米处,发现汉初干栏式建筑石础,出土一批汉代陶片。据此断定,屏山和冶山一带是闽越国晚期“二王并处”时,东越王余善的水军基地和宫殿区。 ⑤福州屏山地铁考古工地出土的汉代大铁器 屏山地铁考古工地出土的“汉代大铁器”,重48公斤。欧潭生认为,这就是汉代大铁锚,是福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文物证据。据福州市考古队同志介绍,在屏山地铁考古工地的汉初文化层,即钱塘巷与鼓屏路交叉口北侧,发现了一条汉初大水沟,铁锚就是从大水沟淤泥内出土的。汉初屏山与冶山下是天然港湾,可以停靠大型船只,大水沟直通山下的海港。 在屏山、冶山一带工地出土的仿用汉初长安城的“万岁”瓦当,当中的“龙凤呈祥万岁”瓦当,上为龙首,下为凤鸟,两侧为大篆“万岁”二字;另有“万岁未央”瓦当,排列着四个大篆字。瓦当行文“自左向右”,反映出汉初闽越国晚期的书法特征。 欧潭生曾到陕西西安参观博物馆,在汉初瓦当中都很少见到这种“万岁”瓦当,可见余善的“僭越”野心。 余善亡国 城村汉城·尽徙其民 余善在位长达25年,“威行于国”,曾率“水军八千”进攻南越,从海路到达广东揭阳。又在闽北“筑六城以御汉军”——乌坂城,在今邵武市;大潭城,在今建阳大潭山;汉阳城等三城,俱在今浦城县;古粤城,在今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 上世纪80年代发现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后,一些考古和文史学者把目光投向闽北山区,认为闽越王无诸修建的冶都就是城村汉城。欧潭生看法不同:城村汉城其实是余善“发兵拒汉”的指挥中心,或称东越王城。余善冶山宫殿和武夷山军事城堡同属汉武帝灭东越时的废墟,与无诸修筑的冶都无关,两者之间的考古文化有明显区别。 ⑥福州益凤山汉初大墓 城村汉城位于闽北六城址的中间地带。余善为拒汉的需要,把城村汉城作为军事指挥中心;为了自立为帝,把城村汉城作为战时的王城或临时王都。其城墙依山势而筑,逶迤曲折,全系黄土夯筑而成,绝大部分仍耸立在山冈之间。其中除东城墙较直外,西、南、北三面顺山势向外突出。据钻探实测,城墙总周长2896米。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余善“刻武帝玺自立”,“号将军驺力等为‘吞汉将军’,入白沙、武林、梅岭,杀汉三校尉”,震动朝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司马迁批为“大逆”的余善,被汉武帝派出的四路大军剿灭,“尽徙其民于江淮间”。“东越地遂虚”,连益凤山大墓也被汉武帝派兵挖空。 在城村汉城这座废墟,城门洞还留有火烧的痕迹,1米多长的铁剑以及一副铁盔甲还保留在现场,再现了当年的惨烈。无诸复立的闽越国近百年历史,被东越王余善葬送了。此后福建地区少有人烟,直至西晋“永嘉之乱”迎来中原移民,“衣冠如闽者八族”。 “福建历史几乎是空白了400多年,在考古上也没有大墓葬等大遗址和其他文物遗迹的大发现。”欧潭生说,福州金鸡山发现的东汉薄棺单人葬小墓群即为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