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青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8-05-16 《民族问题研究》 青觉 参加讨论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主要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立足我国实际,紧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顺应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国内外发展趋势而形成的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一) 新时代中国民族理论的四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认识民族产生、发展等现象及规律,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制定民族政策、实现民族团结平等、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的理论体系。在纵横历史与现实、中外相关理论比较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深化和发展的理论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它既不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理论,而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获得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汲取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中的“民本主义”思想,主张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即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根本,[5]汲取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营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主张解放和发展各民族的生产力,同时也要注重对少数人权利的保护。[6]它完全不同于西方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理论:自由主义以追求剩余价值为圭臬,以致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民族主义的排他性又将这种局面固化,因而内部殖民主义、中心—边缘的民族结构层出不穷,致使民族冲突不断滋生。[7]
    2.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中国化实践特色
    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延续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衍生品”,也不是修补苏联等外国社会主义模式的“舶来品”,更不是模仿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复制品”,而是唯一适合中国的国家富强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人民幸福之路。首先,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进行的创造性发展;[8]其次,这条道路不是外来的。不可否认,中国在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上模仿过别人,试穿过各种鞋子,也吃过苦头,后来才走出了独具特色的新路。最后,这条道路更不是西化的道路。民族现代化的路径或许绝非一条,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
    3.人民民主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是在我国单一制结构下在各民族平等、团结政治规范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互作用的集合。首先,是单一制结构下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组织形式有联邦制、单一制和混合制。基于历史传统、国内国际形势以及未来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选择了单一制作为国家结构的组织形式。这样,一是符合“大一统”的历史潮流,[9]始终以天下为国。二是单一制既符合各民族的政治诉求,也是党在实践中的正确选择。这一点从最初的“民族自决下的联邦制”到《共同纲领》的民族区域自治,再到1954年《宪法》中的“各民族联合自治”的发展历程[10]中便可窥知一二。三是在积贫积弱的年代单一制有利于国家推进社会改造和建设,实现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其次,是民族平等和团结与各民族的政治平等。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也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原则。同时在列宁“加紧帮助落后的弱小民族”思想的影响下,对弱小民族形成了同情、关怀和照顾的价值取向,从这一理念出发,新中国成立后即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照顾、帮助和维护少数民族各项权利的政策,以此来消除民族间的不平等,达到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11]最后,是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与各族人民的民主专政。民主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一项理想的政治制度,从古希腊城邦民主始,民主经历了两条发展路线:无产阶级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资本主义民主虽在以西方为主的国家和在苏联解体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一度幻化为“历史终结论”的完美模式,但其内部危机从未解决。[12]而以无产阶级民主路线为指导的中国人民民主模式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备受后发多民族国家所青睐。人民民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出的适合多民族国家国情的道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四个部分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机关,能够保障各族人民以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各族人民的意志能够得到最直接、最完整、最真实的表达。[13]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始终以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有利于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民主的结合,既能保证投票的效率,又能以协商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各族人民对于民族事务的协商共治。[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其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有机结合的优势,在保证各民族政治权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作用显著。[15]
    4.中华民族共有精神文化支撑的文化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下各民族文化间和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间的互动中形成的一种形态,是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首先,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文明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不仅体现在汉族特色的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也体现在以少数民族为特色的《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百鸟衣》《阿诗玛》中。中华文明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是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的必然,正如盘瓠文化在西南地区的畲、苗和瑶等少数民族主体叙事中与其他图腾崇拜的交融,[16]藏传佛教中的关公信仰[17]等。其次,中华民族共有精神文化指引各民族文化发展。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是各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精神家园的建设和巩固需要以各民族文化发展为支柱,支柱越有力,家园越巩固。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要始终以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和增强国家认同为前提;少数民族文化的整合要以增强国家能力为基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群众路线,把握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整合少数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不同文明间会引发冲突和削弱认同似乎成了西方社会科学界的共识,[18]然而在有着五千多年文明传统的中国并不尽然。血与火的共同抗争、衰与兴的经历对比,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文化平等与自由的重要性。总之,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源头,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之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的魂之所在。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的民族理论,在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上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又增加了新的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