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春日》不只是一首踏青之作

http://www.newdu.com 2018-05-16 解放日报 黄意明 参加讨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这首《春日》,是描写春光的代表诗作。
    一般认为,唐诗主情,宋诗重理。而诗歌应以抒情为主,故宋朝理学家的说理诗给人的普遍印象并不好。诗歌理论家严羽就曾批评宋代诗坛存在“以文字为诗,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风气,认为这不是诗歌的正途。钱钟书也说:“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
    然而,朱熹的这首《春日》,却将情、景、理三者交融一体,突破了简单意义上抒情和说理的二分,反映出宋代大学者的格局与气度,实为优秀说理诗的典型。具体来看,这首诗阐述了以下深刻道理:
    一是读书明理、格物致知。本诗前两句写到,在阳光明媚的春日,作者于泗水之滨流连光景,但见满目春色、百花竞放,真是明丽鲜艳、一派生机。这两句写出了春天万象更新的场面,所以有观点认为该诗是游春踏青之作。这样的理解未尝不可。不过,泗水在山东曲阜附近,属古鲁国境内,为孔子当年讲学之地,此时已沦于金人之手,故“寻芳泗水”还可理解为研习孔子思想和儒家学问。
    “无边光景一时新”则可理解为对孔孟思想有所领悟后的新境界。一个儒者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以后,眼光格局自然不同,世界也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这样理解,符合朱子读书明理、读书变化气质的观念。除了读书,朱子为学更强调“格物致知”。他认为,要认识宇宙间的道理,需通过对现象世界的具体事务研究来获得。春花春色,本来是宇宙间的现象,但在对此观察研究中,却可以发现宇宙间的普遍道理。
    二是仁爱育物。本诗后两句,蕴含意义极其丰富。表面上来看,意为东风带来了大地复苏、万紫千红的春天;深层面来看,“东风”实则暗喻孔子的仁爱思想,“万紫千红”暗喻仁爱育物。孔子重视仁,仁的核心即是“诚”。孔门经典《中庸》特别强调“诚”,重视诚笃的情感。《中庸》言:“诚者,天之道也。”仔细吟读此诗,应该可以体会到这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和“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仁民爱物之义。
    三是理在气中。再进一步探析,后两句还体现了朱子的一些独特感悟。“东风”无形无象,要体会“东风”,只有通过百花争艳的春光春色。这里的“东风”可理解为“理(道)”,“万紫千红”可理解为“气(器)”。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就是朱子“理在气中”的思想。百花不开,则东风之生化力量无从体现,即所谓“天地闭,贤人隐”的局面;百花开,则生化之理显现,即所谓“天地变化,草木蕃”的境界。故上苍无语,要认识天理,需从四时百物之运行变化去体会。
    四是理一分殊。朱子认为,从根本上说只有一太极,这是“理一”;物物各有一太极,这是“分殊”。阳春烟景,或紫或红,这是“分殊”;俱因“东风”而显,这是“理一”。此又类似于“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的说法。
    总之,朱熹这首《春日》,虽有学问有议论,却完全不着理迹,在毫不给人理解障碍的感觉之中,又富含理性。同时,该诗形象丰满,既是满目春光,又洋溢面对万物复苏的欣喜之情,寓哲理于情景之中;既是春游佳作,更是一首优秀的哲理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