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医疗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疾病、健康与医疗——2016年中国大陆医疗社会文化史著作举要与导读(4)

http://www.newdu.com 2018-06-26 《中国图书评论》 闵凡祥 田中明 参加讨论

    两本医疗社会史研究杂志的创刊
    专业学术期刊的创刊与定期发行,对一个新兴学术领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般意义而言,一门学问或一个学科的成熟(或趋于成熟)应……拥有一本或多本办刊理念成熟的高水平学术杂志或出版物作为其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公共平台”[9]。它既可发挥将无序散落的铁屑聚集一处的磁石作用,又可成为学术共同体的进行学术后备力量进行培育与展开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基于这样对认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两本医疗社会文化史专业辑刊在2016年创刊。它们一本是上海大学张勇安教授团队主办的半年刊《医疗社会史研究》,一本是陕西师范大学李化成教授团队主办的年刊《医学、文化与社会集刊》。两本杂志均鼓励对历史上的疾病、健康、医疗问题作多学科与跨学科研究,在编辑上带有明显的专题研究特色。如《医疗社会史研究》第一辑的主题是“国际组织与医疗卫生史”,第二辑的主题是“新材料与新路径:中国传统医学史研究”。《医学、文化与社会集刊》则将是国内外医疗史研究领域第一本将“文化”明确纳入杂志名称的医疗史研究专业期刊,它将更加鼓励学者们用文化史的视角、理论与方法探讨历史上与疾病、健康和医疗相关的问题。尽管由于编辑与出版周期的问题,《医疗社会史研究》的第二辑和《医学、文化与社会集刊》第一辑尚未与读者见面,但它们值得大家耐心等待!两本杂志的创刊与定期发行,将会给中国大陆的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带来巨大的积极影响,有利于相关研究力量的整合,为国内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创建更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并成为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学术共同体同国际学界进行深入与平等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
    整体性点评与期待
    从以上盘点来看,2016年中国大陆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发展令人鼓舞。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劲头十足。相关专题研究著作的作者大都为30与40岁左右的中青年学者,正处在学术创作的黄金期。假以时日,他们肯定会出版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断推动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繁荣发展。
    但我们也明显地看到,在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与世界医疗社会文化史著作的出版数量上,中国史占有明显的优势。这种状况符合医疗社会史在大陆当前的发展状况,在学者数量上,中国医疗史研究者明显多于世界医疗史学者。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这种状况是合理的。随着中国日益发展与卷入世界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将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疾病风险,中国人的健康问题将会与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更为紧密相连。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利益的日益全球化,同样要求我们对全球各个区域的疾病及与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认知与研究,并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决策与具体措施的安排提供历史经验与智力上的支持。再有,中国目前尚缺少参与和应对全球性疾病与健康问题(危机)的经验与能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对全球各区域的疾病以及当地社会与文化如何应对与处理这些疾病的经验与智慧进行系统研究与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以外国家与地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以满足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
    在世界医疗史研究领域,我国学者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英美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不仅少有涉及法、德、意、澳、加、俄等世界发达国家相关问题的研究,对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东北亚、中亚、中东欧等地区的研究更是付之阙如。这无论从学术还是现实发展层面来说,都是急需努力去改变的问题。从学术层面来说,除英美两国外,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在疾病防控、国民健康救助与保障等方面,同样有着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去探讨、总结、参考与借鉴。在服务现实发展层面,我国正在“走出去”和实施“一路一带”发展大战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仅会收获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机遇,同时也会暴露于相关地区区域性流行病与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与威胁之下,甚至会从根本上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这既需要我们做好医学技术与药品层面上的准备,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之有历史、社会与文化层面上的充分认知与准备。国家利益的维护,若缺少对历史理解的支撑,便是短视的;当今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若不充分考虑来自全球的传染性疾病威胁及其潜在的巨大风险,将是极为不科学与得当的。
    医疗社会文化史是一座学术富矿,同时其研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真心希望,中国的医疗社会文化史研究在2017年有更多的学者加入,有更多的学术成果出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山东省郯城县十里中心校
       (本文原文刊于《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3期,与原文略有出入)
    
    --------------------------------------------------------------------------------
    [1]对欧美医疗社会文化史发展状况,可进一步阅读:李化成:“西方医学社会史发展述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赵秀荣:“英美医疗史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7年第6期;博纳姆著,颜宜葳 译:《什么是医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如:余新忠著:《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2013年再出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杨念群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整治(1832-19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2013年出版第二版;于赓哲著:《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胡成著:《医疗、卫生与世界之中国》,科学出版社,2013年;等。
    [3]参阅武汉大学陈勇教授为邹翔一书所作“序”。
    [4]2005年,张勇安以博士学位论文《美国大麻政策研究》取得复旦大学史学博士学位。2009年,其博士学位论文以《变动社会中的政策选择:美国大麻政策研究》为题由东方出版中心正式出版。
    [5]他已在大陆出版有讲述心脏外科发展史的《开膛史》(中信出版社,2014年)和讲述人类医学发展不平凡历程的《癫狂的两医学——从野蛮到文明的另类医学进化史》(现代出版社,2015年)等著作。两书皆曾名列博客来科普类“年度百大”前茅。
    [6]《博医会报》系英文医学杂志,创刊于1887年3月,由中国博医会主办,原英文名为Chinese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 1907年更名为China Medical Journal。初为季刊,1905年1月1日改为双月刊,自第17卷起为月刊,1932年起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合并发行,为月刊;抗战期间又改为双月刊和季刊,分为上海版、重庆版与美国版,抗战胜利后恢复原状。《博医会报》刊登的论文经常被欧美医学杂志所引用,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对其45卷全部影印出版,共42册,是研究中国近代医疗社会文化史的珍贵一手资料。
    [7]除该书之外,大陆还出版有波特的《剑桥医学史》(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历史上的药物与毒品》(与米库拉什·泰希共同主编,鲁虎,任建华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剑桥插图医学史》(主编,张大庆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以及《疯狂简史:要定义何为疯狂才是真正的疯狂》(著,张钰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等。
    [8]王道还:“译后记”,罗伊·波特著,王道还译:《极简医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9]闵凡祥、舒小昀:“中国欧洲研究的学科考察:以’欧洲学’为中心”,《欧洲研究》2011年增刊“中国欧洲研究30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