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科技考古 >

云南西山天子庙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8-07-03 《华夏考古》2018年第2期 陈全家 蒋志龙 陈 参加讨论

    上齿骨 13件。其中左侧5件、右侧8件。有完整标本6件。下齿骨,44件,其中可辨别方位的38件,左侧16件、右侧22件。有完整标本7件。鲶鱼上下齿骨的差异为上齿骨齿面外膨,下齿骨齿面内凹。上齿骨呈圆弧形,后侧内收。(图二,11)下齿骨后侧需连接隅骨,故后侧形状不规则,并且有可连接隅骨的凹槽。(图二,12)
    舌颌骨 4件。其中左侧2件、右侧2件,均残缺。标本T3⑥∶18,左侧,为中部残片,骨片较厚,个体大,最大残长33.82毫米。(图二,8)
    尾舌骨 1件。完整。尾舌骨前关节面后侧的颈部上方膨起,内为空心。(图二,14)角舌骨 58件。其中左侧35件、右侧23件。有完整标本29件。
    角舌骨细长,两端薄厚差异较小。(图二,13)
    锁骨 126件。可判定方位的标本124件,其中左侧48件、右侧76件。有完整标本5件。鲶鱼锁骨上端有凹窝与胸鳍棘相连,整体呈弧形,与鲤鱼锁骨在外形上有很大差异。(图二,9)
    胸鳍棘 236件。可以鉴定方位的标本205件,其中左侧111件、右侧94件。有95件完整标本。此骨为鲶鱼的特殊骨骼,与锁骨相连,有一关节凸起与锁骨上的凹槽相接。整体呈竖条状,向下逐渐变细,下端尖锐,骨干上有一排小倒刺。(图二,15)
    鳙鱼 Aristichthys nobilis 发现鳙鱼可鉴定标本共12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5。
    齿骨 7件。其中左侧3件、右侧4件。仅有1件完整标本。齿骨外侧较平,没有突起,上缘较高,联合部上下较扁。
    尾舌骨 5件。均有一定残缺。与鲤鱼相比,鳙鱼的尾舌骨更细长,前方关节面呈三等分,而鲤鱼的尾舌骨前方关节面呈二等分。
    乌鳢 Channa argus 仅发现可鉴定标本2件,分别为上齿骨和下齿骨,均为右侧。在2件齿骨上均有牙齿残留,齿尖向后倾斜。每两颗牙齿之间有很大空隙。上齿骨残长23.51毫米,下齿骨残长20.69毫米。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可鉴定标本11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6。
    前鳃盖骨 3件。其中左侧2件、右侧1件。前鳃盖骨上半段气孔不明显,上半段内侧较厚。这3件标本基本完整,最大的长22.08毫米。
    锁骨 8件。其中左侧2件、右侧6件,均有一定残缺。标本T1⑨∶1,右侧,上下尖均略有残缺,最大残长19.40毫米。
    3. 鸟类 Aves
    共发现鸟类骨骼178件,其中可鉴定骨骼部位的标本有41件。包括原鸡骨骼35件,小型鸟类骨骼6件。
    由于鸟类标本保存较残破以及可参照标本资料的限制,故对于鸟类骨骼的鉴定未精确到种属。对这6件骨骼进行了统计,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2,具体情况可见表三。
    原鸡 Gallus sp. 包括可鉴定标本35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7。
    肱骨 13件。其中左侧7件、右侧6件。标本T1⑦∶55,左侧,保存较完整。远端残缺,近端臂骨头有磨损,大结节三角嵴和气孔明显。最大残长3 4 . 4 4 毫米。(图三,1)
    尺骨 1 件。标本T8⑥内∶41,左侧中段,近远端皆残,仅见部分关节窝,最大残长38.09毫米。(图三,2)
    图三 鸟类骨骼
    1.原鸡左侧肱骨(T1⑦:55) 2.原鸡左侧尺骨(T8⑥内:41) 3.原鸡左侧桡骨(T1⑦:101) 4.原鸡左侧胫骨(T6④:8) 5.原鸡左侧喙骨(T6④:12) 6.原鸡右侧肱骨(T8⑥:1)
    桡骨 3 件。均为左侧。标本T 1 ⑦∶1 0 1 ,左侧远端,保存桡骨干和靠近远端的部分。通体呈黑色,应为烤痕。最大残长31.58毫米。(图三,3)
    股骨 3 件。均为右侧远端。标本T8⑥∶1,残缺,从中段断开,远端可见外侧髁。最大残长53.55毫米。(图三,6)
    胫骨 4件,其中左侧3件、右侧1件。标本T6④∶8,左侧可见远端腱沟及内外髁上部,其余部位残。最大残长37.36毫米。(图三,4)
    喙骨 3件。均为左侧。标本T6④∶12,保存完整,整体细长,底关节面较窄,骨干截面呈三角形。最大长46.88毫米。(图三,5)
    肩胛骨 4件。其中左侧1 件、右侧3件,大多近远端皆残,仅存中段。标本T8⑥内∶31,右侧,从中部断开,保存有从中间到远端的骨干。最大残长43.37毫米。
    4. 哺乳动物类Mammalia
    共发现哺乳动物骨骼1071件,大多数骨骼残损严重,为碎片或碎块。其中可鉴定种属标本410件,共包括18个种属。
    中华竹鼠 Rhizomys sinehsis 可鉴定的标本仅有1件,为下颌骨。标本T1⑦∶97,左侧,仅存中部水平支。保留m1-m3齿列,m3后断开。水平支底端略残,可见门齿底端齿槽。最大残长17.20毫米。(图四,1)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图四 啮齿类骨骼
    1.中华竹鼠左侧下颌骨(T1⑦:97) 2.田鼠左侧下颌骨(T9?:30) 3.鼠左侧上门齿 4.鼠左侧下门齿 5.仓鼠左侧上颌骨(T1⑧:5) 6.鼠左侧肱骨(T6⑤:1) 7.鼠右侧股骨(T1⑩:4) 8.鼠左侧胫骨(T9□:17)9.鼠左侧髋骨(T8⑥内:9)
    小林姬鼠 Apodemus peninnsulae 可鉴定的标本有2件,均为下颌骨,其中左侧1件、右侧1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田鼠 Microtus sp. 可鉴定的标本有9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5。下颌骨,8件,左侧5件、右侧3件,大多保留有门齿以及m1-m2齿列,上升支多残缺。(图四,2)
    仓鼠 Cricetinae 可鉴定的标本有3 件,均为左侧上颌骨。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3 。标本T1⑧∶5,仅保留m1-m3齿列部分,其余部分残缺。最大残长1 1 . 2 6毫米。(图四,5)
    鼠 Muroidea 可鉴定的标本共有264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78。
    门齿 200件。包括左侧上门齿24件、右侧上门齿27件、左侧下门齿61件、右侧下门齿78件以及下门齿碎片9件。(图四,3、4)
    肱骨 10件。其中左侧4件、右侧6件,均残缺。标本T6⑤∶1,左侧,仅近端肱骨头略残,其余部分完整。最大长18.02毫米。(图四,6)
    股骨 14件。其中左侧4件、右侧8件、未能判定方位2件,均残缺。标本T1⑩∶4,右侧,远端特征均残缺,近端大转子顶部略残。最大残长17.03毫米。(图四,7)
    胫骨 22件,其中左侧8件、右侧13件、未判定方位1件。标本T9□∶17,左侧,近端残缺,仅见胫骨嵴。最大残长14.40毫米。(图四,8)
    髋骨 4件。其中左侧3件、右侧1件。标本T8⑥内∶9,左侧,臼窝完整,耻骨略残。最大残长18.63毫米。(图四,9)
    羊 Caprinae 可鉴定的标本仅有1件,为跟骨。标本T5③∶9,右侧跟骨,保存完整。最大长54.65毫米。(图五,1)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獾 Meles sp. 可鉴定的标本仅有1件,为下颌骨。标本T9⑦∶4,左侧,残缺,拼合而成。下颌骨水平支近中联合部残缺,其余位置完整,p4、m1完整,p2、p3残存远中部齿冠,可见m2的齿槽,m3未萌出。髁突低矮,角突呈三角形向上方凸出,水平支颊侧可见2个颏孔。最大残长73.40毫米。(图五,2)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图五 哺乳类骨骼
    1.羊右侧跟骨(T5③:9) 2.獾左侧下颌骨(T9⑦:4)3.犬左侧下颌骨(T11⑥:13) 4.犬左侧髋骨(T10⑦:30)5.犬左侧肱骨(T5③:64)6.獐右侧距骨(T8⑥:3)7.猕猴右侧肱骨(T9⑦:12)
    獐 Hydropotes inermis 可鉴定的标本仅有1件,为距骨。标本T8⑥∶3,右侧,保存完整,骨表略有磨损。此标本外半部最大长19.75毫米,内半部最大长20.26毫米。(图五,6)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猕猴 Macaca sp. 可鉴定的标本仅有1 件,为肱骨。标本T9⑦∶12,右侧,远端关节残,能见鹰嘴窝、部分内上髁嵴及外上髁嵴。从中段断开,断口倾斜。最大残长61.77毫米。(图五,7)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犬 Canis familiaris 可鉴定的标本有10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下颌骨 1件。为左侧下颌骨水平支,仅保存极少一部分。(图五,3)
    肱骨 1件。标本T5③∶64,左侧远端。外侧上髁残,鹰嘴窝与冠状窝相通,形成圆孔,中部断口倾斜,骨干内侧有一月牙形小洞。最大残长69.98毫米。(图五,5)
    髋骨 1件。标本T10⑦∶30,左侧,仅残余1/2髋臼窝可辨,其余残缺。最大残长27.13毫米。(图五,4)
    豪猪 Hystrix hodgsoni 可鉴定的标本仅有1件,为游离牙齿。标本T8⑥内∶78,豪猪上门齿,前后端均残,无法辨别方位。最大残长29.14毫米。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野猪 Sus scrofa 可鉴定的标本有6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2。
    下颌骨 1件。标本T5③∶3,左侧,拼合而成。整个下颌骨比较残破,联合部残,保留有下颌水平支和部分上升支,颊侧中部残,舌侧水平支远中部残,可见颏孔。前侧可见p3远中部齿槽,p4有部分齿根残留,可见m1、m2,m3残缺。m1残留约1/4齿冠,为远中部颊侧位置。m3未完全萌出。可确定其年龄为18~20个月。此标本下颌骨从角长121.01毫米。(图六,1)
    肩胛骨 1件。标本T4⑤∶1,左侧,可见肩臼窝、肩胛结节和部分肩胛冈下缘,肩臼窝处有部分关节面脱落,磨蚀严重,残留后缘较前缘长。最大残长102.84毫米。(图六,2)
    图六 猪骨
    1.野猪左侧下颌骨(T5③:3) 2.野猪左侧肩胛骨(T4⑤:1) 3.猪左侧颧骨(T8⑥内:19)4.猪头骨(T8⑥内:1) 5.猪左侧上颌骨(T5③:39) 6.猪蹄骨(T5③:21)7.猪左侧下颌骨(T10⑦:26)8.猪右侧尺骨(T1⑩:1)
    猪 Sus domesticus 可鉴定的标本有64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9。
    头骨 5件。标本T8⑥内∶1,右侧顶骨后侧顶嵴部分。骨表内侧可见2条砍痕和1条割痕。最大残长52.53毫米。(图六,4)标本T8⑥内∶18,拼合而成,包括颧骨的颞突、颧突及小部分泪骨。可见泪孔,颧骨中间有破损。最大残长107.66毫米。(图六,3)
    上颌骨 3件。其中左侧2件、右侧1件。标本T 5 ③∶3 9 ,左侧, 仅存P3、P4、M1以及颌骨体部分。P3、P4齿冠嚼面有轻度磨损,M1完整。可判定年龄15个月以上。最大残长44.45毫米。(图六,5)
    下颌骨 1 0 件。左侧9件、右侧1件,均残缺。标本1件T10⑦∶26,左侧,拼合而成。保留有下颌水平支,颊侧面为拼合而成,舌侧面残缺。保存有m1、m2,m2完整,m1留有远中1/2齿冠,可见p3、p4齿槽,m3未萌出。年龄15-18个月。最大残长119.64毫米。(图六,7)
    肱骨 7件。其中6件为左侧肱骨远端、1件为右侧肱骨远端。标本T5③∶2,左侧远端,为拼合而成。内侧上髁嵴和外侧上髁残缺,远端关节面脱落,鹰嘴窝与冠状窝相通。最大残长84.92毫米。
    尺骨 4件,其中2件右侧尺骨远端、1件左侧尺骨中段、1件右侧尺骨中段。标本T1⑩∶1,右侧远端,从中段断开。骨表可见烤痕,分几块分布在中间、远端、内侧。最大残长61.71毫米。(图六,8)
    肩胛骨 2件。其中左侧1件、右侧1件。标本T10⑦∶23,左侧,仅存后缘靠近颈部的骨体部分,最大残长45.47毫米。
    蹄骨 1件。标本T5③∶21,保存完整。此标本蹄底对角线长32.77毫米。(图六,6)
    鹿 Cervidae 可鉴定的标本有38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5。
    上颌骨 1件。标本T8⑥∶22,右侧,残存有P2、P3、M1、M2,嚼面均有轻度磨损,并略有残缺。仅存上颌骨体部分。最大残长49.2毫米。(图七,1)
    肱骨 1件。标本T8⑥∶23,左侧远端,远端特征保存完整。最大残长138.52毫米。(图七,6)
    图七 反刍类骨骼
    1.鹿右侧上颌骨(T8⑥:22) 2.鹿左侧尺骨(T8⑤:1) 3.鹿左侧股骨(T8⑥内:11) 4.鹿左侧胫骨(T10⑦:8) 5.梅花鹿右侧距骨(T8⑥:14) 6.鹿左侧肱骨(T8⑥:23) 7.鹿角(T5②:23) 8. 水鹿左侧胫骨(T11⑧:1) 9.水鹿右侧距骨(T9⑦:3) 10.牛左侧掌骨(T10⑧:1) 11.牛枕骨(T8⑤:4)
    尺骨 3件,其中2件为左侧尺骨近端,1件为尺骨中段。标本T8⑤∶1,左侧近端,保留有鹰嘴、半月形切迹和冠状突,尺骨结节上方以及冠状突下方残缺。最大长58.76毫米。(图七,2)
    股骨 1件。标本T8⑥内∶11,左侧远端,可见内髁、外髁,部分外髁残缺,最大残长39.21毫米。(图七,3)
    胫骨 6件。其中左侧5件、右侧1件,均保存不完整。标本T10⑦∶8,左侧远端,为烧骨,通体呈黑色。最大残长48.21毫米。(图七,4)
    角 2件。标本T5②∶13,拼合而成,上下两端皆为断口,远端有多道砍痕。标本最大残长为183.75毫米。标本T5②∶23,拼合而成,上细下宽,呈锥状,两端均残缺。在角的表面有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最大残长119.76毫米。(图七,7)
    水鹿 Cervus unicolor 可鉴定的标本有5件,骨表大都有人工痕迹。最小个体数为1。
    胫骨 1件。标本T11⑧∶1,左侧胫骨近端,内外关节面略残。最大残长139.57毫米。(图七,8)
    距骨 1件。标本T9⑦:3,右侧,此标本外半部最大长61.67毫米,内半部最大长57.72毫米。(图七,9)
    梅花鹿 Cervus nippon 可鉴定的标本有2件,均为右侧距骨。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2。标本T8⑥∶14,保存完整,此标本外半部最大长36.84毫米,内半部最大长35.31毫米。(图七,5)
    牛 Bovine 可鉴定的标本有5件,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枕骨 1件。标本T8⑤∶4,枕骨大孔宽广,枕髁保存完整,枕骨基部前方以及左副乳突略残,右副乳突残缺,整个枕骨边缘都有一定磨损。此标本枕髁最大宽78.21毫米,枕骨大孔最大宽30.84毫米。(图七,11)
    掌骨 2件。其中左侧1件、右侧1件。标本T10⑧∶1,左侧掌骨远端,保留有前段,内侧滑车前端略残。最大残长57.22毫米。(图七,10)
    黄牛 Bos taurus 可鉴定的标本有1件,为黄牛角突,另有几件角突残片。可确定最小个体数为1。
    角基部 1件。标本为拼合而成,仅保留部分额骨及角突基部,无角残存,比较残破。最大残长92.63毫米。
    三、动物骨骼表面的痕迹分析
    通过对出土动物骨骼表面痕迹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骨骼表面的各种痕迹是经过三种外在作用形成的—自然力作用、动物作用和人工作用。
    1. 自然力作用形成的痕迹
    自然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和植物腐蚀作用。该遗址中的动物骨骼主要受到物理风化作用。哺乳动物骨骼大多受到风化作用的影响,骨表出现裂纹、脱皮现象,约占65%。但受到严重风化作用影响的较少,仅占3%左右。(图八,5)而鱼类及鸟类动物骨骼受到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看出,此遗址中鱼类及鸟类动物骨骼大多被迅速埋藏了起来。而哺乳动物骨骼大多先暴露在地表一段时间而后才被埋藏的。
    图八 痕迹与骨料
    1.割痕 2.砍痕 3.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 4.食肉类动物啃咬痕迹 5.严重风化 6.骨器 7.骨料
    2. 动物作用产生的痕迹
    在此遗址中动物作用产生的痕迹主要有两种:啮齿类动物啃咬和食肉类动物啃咬痕迹,但标本数量较少,仅体现在哺乳动物骨骼上。
    (1)啮齿类动物啃咬具有此类痕迹标本仅有5件,大都为破碎的骨干部分。啃咬痕迹位于骨干的断口及表面,可见排列整齐的齿痕,咬痕较深,可能经过反复啃咬。(图八,3)
    (2)食肉类动物啃咬具有此类痕迹标本仅有5件。咬痕主要见于肱骨、髋骨、距骨和趾骨的表面,骨表出现大面积压痕及凹坑,可以明显辨认出来。(图八,4)
    3. 人工作用产生的痕迹
    在此遗址中人工作用产生的痕迹主要包括割痕、砍痕、烧痕和烤痕。这些痕迹大多位于哺乳动物骨骼遗存上,有少量烤痕和烧痕位于鸟类及鱼类动物骨骼上。
    (1)割痕遗址中具有割痕的标本数量最多,共计35件,均位于哺乳动物的骨骼上,主要分布在肱骨、股骨、尺骨、桡骨、胫骨、趾骨、距骨、掌骨的骨干上,极少数位于骨干两端的。痕迹都较浅且短小,甚至在一些趾骨、距骨表面遍布细小的割痕,这表示当时所切割的力道不大,可能是在剔肉时留下的。(图八,1)
    (2)砍痕 具有砍痕的标本共有8件,分别位于哺乳动物骨骼的寰椎、顶骨、桡骨、髋骨、角突和掌骨上,主要分布于骨干上。顶骨上的砍痕分布于骨面内侧,可能是在拆分头骨时留下的。砍痕较割痕更深,在骨表形成明显的凹陷,力道更大。(图八,2)从这几条砍痕的分布部位来看,应该是在肢解动物躯体时留下的。
    (3)烧痕具有烧痕的标本共有30件,其中包括哺乳动物21件、鸟类1件、鱼类8件。哺乳动物烧骨大多为肢骨的骨干部分,通体呈黑色,应该是人们将剩下的骨头投进灶中或火堆中进行燃烧而形成的。而鱼类的烧骨也可能是在人们进行食物加工时形成的。
    (4)烤痕具有烤痕的标本共有5件。烤痕为成块的黑色或深褐色的痕迹,仅限于局部。这几件标本的烤痕主要分布在尺骨及上颌骨的骨表,痕迹面积都很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