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由保护单位墓葬区要不要立碑保护说开去

http://www.newdu.com 2018-07-11 中国文物信息网 刘春 参加讨论

    近年来,一线文物工作者总结了不少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他们把这些经验整理成文字,不时见于报刊杂志,读来受益匪浅。同为基层文物工作者,我也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大家分享一二。
    保护单位墓葬区要不要立碑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立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作出标志说明这项工作,到地方上基本是立碑保护,国保省保市县保等都会在保护单位附近立一块保护碑。碑的内容包括保护单位的名字、简单介绍、保护级别等。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来展示该保护单位的重要性,二来让见此碑者对保护单位有所了解。但在具体实施立碑保护中,会遇到这样问题:位于偏远地区的墓葬区的立碑,往往也给盗墓者留下了可乘之机。一片在地表看不出墓葬的土地山丘,立了一块保护碑,这样一来也给盗墓者指明了方向。地处偏僻的墓葬区,周围鲜有人居住,保护的难度很大。不作出标志说明,违反了文物保护的“四有”要求,而保护单位墓葬区的立碑保护,又可能引发盗墓情况的发生。
    笔者认为,偏远保护单位墓葬区是不是可以不立碑保护,或者设立相对隐形的保护措施标识。县区基层文物单位加强重点巡查此类文物保护单位,并从文物保护的经费中,抽出一部分,聘用文物单位附近了解当地情况的贫困村民当文物保护员,这样一来,既配合了脱贫工作,又更好地保护了文物,同时还把盗墓者堵在门外。
    “修旧如旧”到底应该“旧”到什么程度
    前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爆网络,一时间,如何修缮文物走进大众视野。文物保护有“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和理念。有些基层文保工作者对于“旧”的理解有些偏差,到底应该修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旧呢?试举两例:如一件青铜器锈蚀严重,缺耳少腿,当然不可能修到这件青铜器刚从范里出来的样子,按说那才是这件青铜器最初(旧)的样子,可是任何一件保存和发掘出来的青铜器都不可能是最初的样子了,那到底应该修到什么程度呢?再如一座古代砖塔损毁后亟需修缮,塔基是宋代的,塔身下面两层是明代的,而上面多层都是清代的。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这座塔应该修到什么时代呢?
    还以这件青铜器为例,锈蚀严重,就把锈清除;缺少的耳和腿,按照存在的样子补齐,保证器型完整;残缺的纹饰尽量清楚地修补完整;色泽保证基本统一即可。上文提到的砖塔,清代的建筑本身就是文物了,绝不可能推倒修到明代的样子,同理也不会在塔基上再建一座宋代的塔。按照塔损毁时候的样子,尽量用明清时的材料工艺,不用或少用现代手段,把塔重新修起来,并加以保护,修旧如旧到此为止。
    考古出土的海量普通发掘品怎么处理
    在多年的城乡建设和水利交通路线的发展中,文物考古部门发掘了大量的遗址和墓葬,每年都会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的考古发掘有新的文物重见光彩,再现了历史。悠久的文明史,丰富的地下文物,是让整个民族自豪的资本。但是,大量的遗址和墓葬发掘,不单单是发掘了诸如帝王刘贺墓里精美的文物,还有更多的普通平民墓葬,以及先秦时代聚落遗址。一个普通的先秦时代遗址出土的陶片,少则数千件,多则数万件。如何处理海量的陶片,成为新的难题。
    以一处遗址发掘的陶片为例,在整理了资料,拼对了相对完整的器形作为标本保留下来以后,剩余的陶片,已经提供了类型学的研究价值,只好堆在角落。对于这些陶片,与其让它们随着时光风化,不如直接在遗址附近挖坑,把它们埋回几千年的土壤环境里面去。一是解决了文物库房存放空间不足的问题,二是埋藏回去的陶片以后万一有所需要,还可以重新集中发掘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