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日军进一步侵扰长城,中国驻军被迫进行长城抗战。但国民政府急于求和,以免日军继续南下扩大中日冲突。在汪精卫的主持下,终以默认日本占据东北、将冀东变为不设防地区以及让出热河山地的重大代价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 汪精卫 与此同时,在蒋介石亲自指挥下,通过颁布《兵役法》和开办“庐山军官训练团”等措施,全面强化了军事实力,在1934年9月间发动了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最终蒋介石成功地迫使红军主力离开江西,开始北上长征。此前,他又在1933年底分化瓦解了国民党内反蒋派策划的“福建事变”,使南京政府在其军事“安内”进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蒋介石视察庐山军官训练团 进入1935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防战略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重大影响因而不得不发生变化,开始修改其内外政策,致力于抗日,以求能够在新的条件下延续其统治。首先,自1935年5月以后,日本人并未满足于《塘沽协定》所获利益,而是继续南下侵略华北。他们利用国民政府的软弱,积极策动华北五省脱离南京政府的统治实行“自治”,力图不战而取华北,进而对中国实现进一步的蚕食。他们先后通过逼签《秦土协定》与《何梅协定》,使南京政府在察哈尔与河北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国民党党政军势力退出冀察平津,日军大批开入关内;同时又在河北香河等地策动汉奸实行“独立”,成立傀儡政权。 《塘沽协定》签订场景 此时的南京政府,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反共内战使得军队战斗力大受影响,其主力军一部分被派往西南、西北去追剿长征中的红军,其余部分又亟待整理;另一方面最高领导阶层内蒋汪之间矛盾冲突有增无减,使其无力应付华北事变,只好继续退让,最后以中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成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来行使对华北的统治,将地方权力交给了以宋哲元为首的地方实力派,以避开日本的锋芒,再次求得苟安。但华北主权的丧失严重动摇了国民党的国策基准,使南京方面以长城为界对日谋和的幻想破灭,蒋介石本人也意识到日本人不会给他的“安内”创造任何有利的外部环境,对日妥协而能求安的基础已不复存在。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