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答“重庆文化之问”——对重庆历史文化体系的探讨(2)

http://www.newdu.com 2018-08-13 重庆日报 周勇 参加讨论

    重庆历史文化的特色——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
    3000多年来,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作为重庆历史文化的主流,滋养着重庆人的精神,推动着重庆城的发展演变,生生不息。与此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中,重庆还产生过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这是重庆历史文化的特色。它们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至今仍是重庆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因素,发挥着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三峡文化
    “三峡文化”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长江三峡独特的自然景观为载体而产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群落。它以文化名人为主体,以描写自然景观为特征,以抒发家国情怀为核心,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心理、文化传统、民风习俗。
    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中国游记文学开创者郦道元写下了地理学与山水散文的巨著《水经注》,其中就有对重庆三峡的精彩描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区区200字,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地书写了长江三峡旖旎瑰落的自然风貌,也开启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吟咏重庆的先河。
    后来有“诗仙”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和“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深情问候;有“诗圣”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美写照;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缠绵流连;有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由衷赞叹。还有刘禹锡、黄庭坚、苏东坡、白居易、陆游等历代文豪留下的瑰丽诗篇和灿灿墨宝。
    三峡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是重庆独特的文化形态。
    (二)移民文化
    古往今来,重庆就是一座移民城市,移民是重庆最典型的特征,也是形成重庆人兼容开放性格特征的基因。
    古有巴人聚族涉水而上,迁居于此。更有始于元末明初,贯穿有清一代的“湖广填四川”。在“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重庆有着极为特殊的地缘位置。对于移民们来说,重庆既是“湖广”移民进入四川后定居、繁衍、创业的重要地域,也是再向全川扩散或“二次移民”的“中转站”。因此这一历史是重庆城市的历史文化根脉,是大多数重庆家庭的集体记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重庆城市人口为40余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约有1000余万人口西迁至大后方,仅重庆一地就达百万之众,1945年抗战胜利时,重庆人口已达至125万余人。随着国府还都,大量工矿企业、机关学校迁离,重庆人口仍保持在百万左右。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三线建设,又从华东地区内迁一批工厂和科研机构,重庆外来人口进一步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及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三峡库区移民搬迁,重庆又掀起一轮新的移民高潮。
    南来北往,西进东出,八方杂处的移民文化成为重庆独特的文化形态,而重庆移民文化更成为中华民族移民历史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一种文化形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