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报告

http://www.newdu.com 2018-08-13 微信公众号 “ 非遗传承人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 参加讨论

    摘要:2018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下称研培计划)年度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2017年度研培计划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实施效果进一步深化。在教学组织上,各参与高校理念认识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更为系统合理,研培学员与高校师生持续互动,“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工作目标基本达到。学员遴选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整建制招生成为主要方式;学员回访频次和工作深度都有明显提高;宣传展示、研讨交流进一步增多,优秀研培成果的可见度和认知度明显提高。在工作组织上,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印发规范性文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进一步加强整体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业务指导。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与院校的工作联络和监督指导明显增多。各院校教学设施与后勤保障进一步完善,执行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多个地区加强了研培资金管理规范,有效提高了使用效率。
    从总体效果来看,经过4年实施,研培计划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要内容,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传承人群文化自信和传承积极性明显提高,“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现象不断涌现,各地非遗从业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学员的技艺水平、产品设计、制作能力、市场意识逐渐增强,一批优秀学员成为了各地非遗保护传承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高校非遗教研能力和相关专业建设得以加强,多所高校围绕非遗或传统工艺申报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发表了学术论文,部分高校建立了实验室和各类基地,设立了相关专业或方向。研培计划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一批优秀的“校地”、“校企”合作项目成为了促进就业增收,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研培计划的带动下,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高涨,一支非遗保护的社会队伍正在形成。参与院校、学员和各地行政部门对研培成果都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研培计划”推进了非遗保护与现代教育的跨领域融合,整合形成了项目保护的整体力量,为项目的活态传承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部署全国78所高校,实施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1月至12月间,78所参与高校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共举办研培班196期,培训学员8576人次,涵盖了笔墨纸砚、纺染织绣、金属锻造、漆器髹饰、陶瓷烧制、传统建筑营造、雕版印刷、藏族唐卡、木版年画、竹编、剪纸、雕塑等33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下称非遗司)牵头举办10期传统戏剧、民俗、餐饮等非遗项目的试点研培,培训学员330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西藏、青海等省、区分别面向本地传统工艺项目启动实施省级研培计划。自2015年至2017年底,全国参与高校共计举办研培班390余期,培训学员1.8万人次,加上各地组织开展的延伸培训,共计覆盖传承人群5.6万人次。
    经过4年实施,研培计划的参与单位和参与人员稳步增加,参与积极性持续高涨;实施范围逐步扩大,从传统工艺领域逐步延伸至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等领域;工作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方法和措施更加丰富,贴合实际;优秀学员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作为非遗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研培计划在增强传承人群文化自信、提高保护传承能力、加强高校专业建设、带动就业增收等方面的多重效应日渐凸显,社会认可度也不断提高。
    一、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一)各参与高校对研培工作的理念认识更加深入,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研培工作思路
    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权威发布】文化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7)》的通知)(下称《研培计划(2017)》)“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目标要求,各参与院校认真学习非遗保护的基本理念、原则和要求,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培工作思路。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提出“以传统文化为本位,以传承人群为主体”,着力激发培养传承人的自身研创能力。天津美术学院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提升非遗传承人群的艺术认知与创作自信。南通大学提出“传统工艺进入现代生活,现代科技助力传统工艺”。中国美术学院以“拓展知识、传承文化、升格手艺”为目标,积极探索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广州美术学院秉承“办一个班、研究一项课题、带动一批传承人、活化一片产业”的原则与思路,推动研培计划实现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2017年11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研培计划经验交流会(2017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上,沈阳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提出了“设计是非遗与当下生活的纽带”“打破师门壁垒,打通信息壁垒”“民俗文化为本源,多元融合展新容”“以非遗研培工作推进文化扶贫”等观点和措施,表明了各校研培理念进一步深化。
    (二)课程体系更为系统合理,授课内容针对性强
    各参与高校均按照《研培计划(2017)》中“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要求,系统设置研培课程。具不完全统计,各研培班平均设置221课时,其中课堂教学占62%,交流实践占38%。课程内容针对性较强,能够体现院校的学科优势,注重学员与高校师生的互动,基本达到“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既定目标。
    基础课程包括“非遗政策”“项目文化内涵”和“项目相关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艺剖析”三个部分。其中,各校均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非遗保护法规与政策知识等列为必修课程,引导学员形成正确的非遗保护理念。“项目文化内涵”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员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发展历史及现实意义和传统工艺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做到“当地人知当地文化”,如武汉纺织大学《荆楚文化与汉绣艺术》、石河子大学《毡绣和布绣与哈萨克族民俗生活》、青海师范大学《佛像塑造与佛教文化》等。在“项目相关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艺剖析部分”,各院校主要采用了理论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如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蜡染实训》、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歙砚制作技法》等,以讲授与操作示范并重,让学员对技能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据不完全统计,各校基础课程平均占据总课时的30%至35%。
    拓展课程包括“项目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企业管理等应用知识”和“交流考察”三个部分。美术基础和设计理论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必修课程。在美术基础部分,多所学校加大了线描、色彩、造型练习与训练比重,帮助从事刺绣、年画、唐卡、雕塑等非遗项目的学员了解色彩原理,丰富造型技巧,学员均反映这部分课程收获很大。在设计理论方面,各院校结合非遗项目特点设计了针对性课程内容,如浙江理工大学《色彩与织锦设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黎锦特色旅游产品设计》等。上海大学在尊重和理解非遗传承人手工技艺特点的基础上,邀请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牵手创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础实践与创意转化”的课程体系,促成了多名学员与国际著名设计师的跨界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手工造纸技艺研修班”中,专门设置了手工纸工艺和测试分析系列课程,帮助学员从现代技术角度认识传统造纸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价值。
    为帮助传承人群增强与市场对接的能力,多数学校都开设了企业管理、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等课程。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品牌塑造及市场定位》、西南民族大学《互联网+市场营销》、福州大学《手工艺品的品牌塑造与品牌管理研究》等课程,让学员从产业的视角学会分析自身产品的市场状况,树立品牌意识。广州美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课程,通过一些纠纷案例及保护成功案例,向学员普及了知识产权申报、维权、索赔等方面的内容与方法,让学员初步掌握法律维权手段,也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有效规避抄袭、侵权的误区。
    在考察交流部分,传统工艺类研培班主要赴博物馆、企业、相关项目传承社区进行观摩学习和现场交流,传统表演艺术类研培班则主要组织学员到剧场、剧院等实地观摩优秀传统戏曲剧目,帮助学员了解社会变化和市场动态,增加与其他领域专业人员交流合作的机会。部分西部省区针对本地传承人群走出去的机会少、观念旧、视野窄的问题,专门组织了省外考察交流。如青海省文化厅要求每期培训班都组织学员开展省外考察,先后赴江苏、四川、福建、重庆、新疆等省区进行了观摩交流。
    实践课程主要为技能训练和作品创作。各校在实践课程上基本都采取了指导教师负责制,制定教师辅导学员开展重要技艺和辅助技能的研究和练习。如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髹饰制作实践》、景德镇陶瓷大学《拉坯成型实践课》、新疆师范大学《刺绣实操实训课程》等,由教师根据根据学员技艺特点和设计思路,对其进行针对性辅导,协助其灵活运用各类方法和技能。部分学校在作品创作上采取了较为灵活的课程安排,如江南大学针对刺绣、土布、织锦等纺织非遗传承人,普遍产品设计与制作能力较弱、作品制作周期较长的问题,实施了“三二一”三阶段教学模式,在完成集中教学后,让学员回乡创作2个月,期间指导老师结合学员回访等工作再予指导,作品完成后学员再回校进行结业作品展览和相关研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