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俄国政府为抢在英、法之前,完成条约的换约手续,没有从彼得堡派出新使,而是派已在伊尔库茨克的俄外交部四等文官、新任驻北京东正教会监护官彼罗夫斯基(P.N.Perofski,当时的文献译为“丕业罗幅斯奇”),与清朝政府谈判,尽快换约。 当时的中俄关系是特殊的。雅克萨之战前后,百余名俄国战俘与降人被送到北京,编入镶黄旗满洲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他们住在北京东直门内胡家圈胡同,将一座庙宇改建成自己的东正教教堂,即俄罗斯北馆。1728年的《中俄恰克图条约》允许俄国派4名教士来华,另允俄派6名“学生”随教士来华。1732年在北京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俄罗斯馆中建立东正教教堂,即俄罗斯南馆。俄罗斯北京东正教教士团每班约十人,约十年一换。1794年第8届教士团来华时,俄国外交部派出1名监护官随同,负责教士团的换班等事务。自清朝康熙年间起,中俄之间就有连绵不断的外交活动,但俄方的公文由清朝的理藩院受理。在清朝眼中,此举似可将之视为“藩部”的放大,并不妨碍“天朝”的尊严。 雅克萨之战要图 雅克萨之战火炮 1858年是俄罗斯教士团换班之时,第14班首领修士大司祭固礼(Gurii Karpov)率教士、学生、医生、画师共9人,取道库伦(今乌兰巴托)、张家口进京。负责此次换班的监护官彼罗夫斯基,因未奉到俄国政府的全权证书,没有宣张其使节的身份。负责与清朝库伦办事大臣联络的俄国代省长的咨文仅称:“丕业罗幅斯奇系敝国京师重任大员”,“惟望贵大臣按照固毕尔那托尔(省长)职衔及本国可靠大臣,看待丕业罗幅斯奇”。由于极为大量的行李及众多护运的俄国兵弁,教士团并非同日行走,彼罗夫斯基也未伴随固礼,先于8月6日离开俄境,8月25日离开库伦,10月10日到达北京。根据以往的惯例,彼罗夫斯基住进俄罗斯馆。清朝对此并未在意。 咸丰皇帝画像 广东人民出版社委托宣传 ( 茅海建:《当代学人精品:茅海建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