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理论界加强了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但一些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对“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如何辨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存有疑问,在实际工作中常把一些具有明显政治倾向的言论视为一般性学术意见,把一些有明显政治指向、政治危害的文艺作品当作“优秀作品”。因此,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辨识力,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辨识表现形态多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掌握强大的思想武器。 首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始终保持对时代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密切关注,始终保持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和汲取,注重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是观察、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现象面前,认识和把握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必须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保持理论上的清醒。 就辨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而言,尤其要加强唯物史观学习。唯物史观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历史观支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立足于人类现实需要,从生活和生产中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说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如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揭开了“历史之谜”,将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驱逐出去。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和发展规律的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原理,阶级、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等,包含着历史认识要采用的辩证分析原则、矛盾分析原则、阶级分析原则、历史主义原则等方法论原则,为历史认识通向真理提供了桥梁。坚持唯物史观才能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而不是局限于细节和现象的罗列;才能立足具体认识规律,对历史走向的可能性或趋势作出准确判断,而不是将一切推给偶然性和“人性”的力量;才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不是根据现实的需要任性评说、苛求前人。 其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会议上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要求、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等重要问题,并就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进行顶层设计。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其要害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他还提出,对革命领袖的评价“不能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要坚持唯物史观,坚决反对任何歪曲、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些思想是辨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指南。 再次,注重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认识历史,通过学习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继承优良传统、汲取历史智慧、提升自身修养。更为重要的是,“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凸显出中国人民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且清晰展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的艰苦探索,说明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依据,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凝结的民族梦想。同时,党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进行的奋斗历程,用事实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又坚持从具体国情出发,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找到了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90多年奋斗、探索、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形势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动态与应对研究”(17BKS151)阶段性成果) (摘编自《理论与评论》2018年第3期,原题为《提升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辨识力》,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