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故宫乾清宫西侧的宫殿建筑养心殿,历来受到关注。于2016年启动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自然也成为文物界及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研究性保护项目”的首次尝试,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以保护的手段、研究的态度对待古建筑修缮,力图使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还原和展现历史信息。8月27日,由故宫博物院举办的“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工匠基础培训考核总结暨研讨会”在故宫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召开。在经过两年多的工匠培训后,养心殿将于下周开工修缮。 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包括古建筑“八大作”等匠作在内的每一个专业,由故宫古建筑专家带队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开展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方面的工匠选拔及培训,培养古建筑营造技艺、装修技艺、修复技艺等。根据《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总体方案》要求,所有参加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项目现场进行古建筑修缮。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古建修缮的关键是工匠的选择和培训。“我们希望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在古建修复中重新组建故宫古建筑传统技艺传承队伍,建立古建筑修缮队伍的培训与考核制度。” 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按计划于2016年启动了养心殿官式营造技艺传承、培训与考核工作。修缮技艺部主任付卫东说,养心殿官式营造技艺传承、培训与考核工作拟分为四个阶段,即人员选拔、基础培训、项目培训、专项培训。2017至2018年,由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负责,并在多个单位的协同合作下,展开了工匠选拔和基础培训。培训课程按照“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分别进行,工匠们经过选拔、培训、考核,取得了良好的结业成绩。116名工匠培训合格, 19位优秀的资深工匠接受了故宫博物院的聘请,为养心殿的修缮工作打下了人才基础。 培训授课老师李永革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程组织形式和实施形式有了变革,但是技艺传承的本质没有变,对匠人的要求没有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更需要研究如何将技艺传承下去,如何保证匠人质量和确保工程质量。 近年来,古建筑修缮和保护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高晓华提到,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许多精湛技艺面临失传,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单霁翔也提到,古建筑修缮还面临着研究缺失、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古建筑保护制度与管理模式不适应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故宫博物院总结十余年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的经验,开创性地提出了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的理念,将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古建筑维修保护脱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将科学研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进度服从保护质量。通过合理制订文物修复专家的退休返聘制度,留住经验丰富、技艺超群的老师傅,推动建立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新人传承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同时,寻找符合故宫官式古建筑维修保护的优质材料,建立起稳定的古建筑优质材料供应基地。 单霁翔说,在对过去维修保护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选择了4项亟待维修保护的古建筑群,作为“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试点,即养心殿、乾隆花园、大高玄殿、紫禁城城墙。研究性保护项目以文物建筑全面价值评估为基础,以建筑本体与环境研究、传统工艺研究、保护技术研究、技艺传承、材料基地建设为重要内容,将建筑修缮、功能展示、基础设施等作为统一整体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实施科学、全面的修缮和保护。“希望能够率先实现‘研究性、预防性’为主的科学修复,为国内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作出表率,通过项目真正让古建筑修缮过程成为公众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以及非物质文化普及的过程。”单霁翔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