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李峤字巨山,人称李赵公,出身河北赞皇赵郡李氏东祖房,是唐朝时期的宰相、文学家。他进士及第后出任监察御史、给事中、凤阁舍人、中书令、特进等职,三次拜相,封爵赵国公。李峤文采出众,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位列文章四友之一,被尊为“文章宿老”,代表作有《李峤集》等。然而,李峤历仕五朝,依附张易之兄弟、武三思、韦后一党,因此多遭后认诟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峤 李峤少有才名,十五岁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他初授安定县尉,因在制举考试中以甲等擢第,调任长安县尉,在畿尉中与骆宾王、刘光业齐名,皆以文章著称。后来,李峤又调任三原县尉。 历职台阁 调露元年(679年),唐高宗发兵征讨岭南邕州、岩州一带(在今广西境内)的僚族叛乱。李峤时任监察御史,奉命充任监军,随唐军南征。他亲入獠洞,宣谕朝旨,成功招降叛军。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擢升李峤为给事中。 长寿元年(692年),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大臣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下狱论罪。武则天遂命李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一同复核此案。李峤上疏皇帝,为狄仁杰等人辨冤,因而忤旨,被外放为润州司马。 长寿二年(693年),李峤被召回朝廷,担任凤阁舍人,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文书。 神功元年(697年),李峤代理天官侍郎,后又进拜麟台少监(即秘书少监)。 担任宰相 首度拜相 圣历元年(698年),李峤升任宰相,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时,武则天命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主编《三教珠英》,并援引一大批当世知名的“文学之士”参与修撰。李峤与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都在其中。 久视元年(700年),李峤改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兼修国史。是年七月,天官侍郎张锡拜相。李峤是张锡的外甥,不宜与舅父同居相位,因而被罢为成均祭酒(即国子祭酒)。后来,李峤又代理文昌左丞,充任东都留守。 再度拜相 长安三年(703年),李峤再次拜相,担任文昌左丞、同平章事,不久又升任纳言(即侍中)。当时,张易之兄弟大肆招揽文士。李峤与司礼少卿崔融、凤阁侍郎苏味道、麟台少监王绍宗皆以文才折节,依附于二张门下。 长安四年(704年),李峤改任内史(即中书令)。他因政务繁重,数次上疏请辞。武则天遂再次任命他为成均祭酒、同平章事。是年十一月,李峤被免去宰相之职,担任地官尚书。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诛杀张易之兄弟。李峤被贬为豫州刺史,未及起程又贬通州刺史,但在几个月后便被召回朝中,授为吏部侍郎,封赞皇县男。不久,李峤又升任尚书,进封县公。他奏请大量增置员外官(定员以外的官员,不属正式编制),意欲以私惠获取时望,希望能借此重居相位,结果使得官僚泛滥、国库减耗,铨选制度陷入混乱。 三度拜相 神龙二年(706年),李峤以吏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驸马都尉王同皎谋诛佞臣武三思,结果事泄以谋反罪下狱。李峤参与审理,却畏惧武三思威权而无所作为,致使王同皎冤死,天下称怨。是年七月,李峤进位中书令。他因铨选混乱,上疏引咎辞职,并奏陈十余条时政得失。唐中宗认为李峤能自陈失政,下诏抚慰,让他官复原职。 神龙三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又攻打宫城,最终兵败被杀,史称景龙政变。当时,唐中宗与韦皇后在兵变时登玄武门避乱,李峤则与杨再思、苏瑰、宗楚客、纪处讷拥兵二千人,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后来,宗楚客指使给事中冉祖雍,奏称前宰相魏元忠犯有大逆之罪。李峤也随声附和,结果遭到唐中宗的训斥。 景龙二年(708年),李峤兼任修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进爵赵国公。 景龙三年(709年),李峤被免去中书令之职,改任特进(散阶)、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当时,宗楚客与纪处讷潜怀奸计,广结朋党。李峤身为宰相,却以唯诺自保,对朝政无所匡正。 晚年颠沛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暴崩。韦皇后秘不发丧,连夜召宰相李峤、苏瑰、宗楚客等十九人入禁中,商议后事。当时,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起草遗诏,命温王李重茂即位,由韦皇后临朝理政,并让相王李旦辅政。但宗楚客等韦氏亲信,却以“嫂叔不通问”为由,建议削去李旦的辅政之责。诸宰相中只有苏瑰表示反对,李峤等人皆一言未发。最终,李旦被削去辅政之责,韦氏以皇太后临朝摄政。李峤还密奏韦后,认为不宜将相王李旦之子李成器、李隆基等人留在京城。 是年六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及其亲信党羽,拥立李旦为皇帝,史称唐睿宗。七月,李峤被贬为怀州刺史,不久以年老致仕。 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退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即位,史称唐玄宗。他在宫中发现了李峤当初的奏表,将其宣示于朝臣。中书令张说认为“桀犬吠尧,各为其主”,不应追究李峤的罪责。唐玄宗遂让李峤随其子虔州刺史李畅到虔州赴任。 开元二年(714年),李峤又遭到监察御史郭震的弹劾,被追究韦后之乱时“身为宰相,不能匡正”的罪责。他虽已致仕,仍被贬为滁州别驾。后来,李峤又被改任为庐州别驾,不久病逝于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的子女 李峤 李峤有四子:李畅(相州刺史)、李裕(海州刺史)、李粲(濮州刺史)、李懿(华阴太守);一女李氏是韦皇后的斋娘(侍奉皇后祭祀的女执事)。 小说《松窗杂录》记载,唐中宗曾召见苏瑰和李峤的儿子,一番考察下来,感叹道:“苏瑰有子,李峤无儿。” 李峤的故事 见义勇为 李峤与张德裕、刘宪一同复核狄仁杰谋反案。张德裕与刘宪慑于来俊臣淫威,明知是冤案,却不敢如实上奏。李峤道:“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我岂能明知狄公负冤却不为他申明冤屈。”他上奏为狄仁杰伸冤,结果忤旨被贬。 龟息贵寿 李峤有兄弟五人,都不到三十岁便去世了。其母担心李峤也不能长寿,便请相士袁天罡为李峤看相。袁天罡看后,认为李峤也难以活过三十。李母大惧,请袁天罡再看卧相。当夜,袁天罡与李峤同榻而睡,发现李峤睡觉没有喘息声,用手一试,鼻中已经断气。他吃惊不已,察看良久才发现李峤是用耳朵呼吸。次日,袁天罡对李母道:“你放心吧,你儿子睡觉用的是龟息,定能大贵长寿,只是不富而已。”后来这些果然应验。 诗感玄宗 相传,唐玄宗晚年曾夜登勤政楼,命梨园子弟唱曲。伶人便唱了一首李峤的旧作《汾阴行》:“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唐玄宗听得百感交集,不禁潸然泪下,连连赞叹道:“李峤真才子也。”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奔蜀地,途中登白卫岭,回望山川,心潮起伏,不由得又吟起这四句诗,再次赞叹道:“李峤真才子也。” 人物评价 李峤 狄仁杰评价道:“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 张说评论:“峤虽不识逆顺,然为当时之谋则忠矣。” 李德裕说道:“昔太宗有臣曰师古,曰文本,高宗有臣曰峤,曰融;玄宗有臣曰说,曰瓌;代过有臣曰衮;至於宪祖则有臣祢庙曰忠公,并禀太白以传精神,纳非烟而敷藻思。才可以浅深魏丙,道可以升降伊皋。” 刘昫说她:“苏味道、李峤等,俱为辅相,各处穹崇。观其章疏之能,非无奥赡;验以弼谐之道,罔有贞纯。故狄仁杰有言曰:“苏、李足为文吏矣。”得非龌龊者乎!” 宋祁评价:“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武后时,汜水获瑞石,峤为御史,上《皇符》一篇,为世讥薄。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胡震亨评论:“汉称“苏李”,唐亦曰“苏李”,以今论之,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