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胡一舟,兰州大学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清朝皇帝的大婚礼仪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确立下来的。清太祖娶叶赫氏时,仅仅率众贝勒迎亲,举行大宴,而并没有固定的仪注,清太宗时立后也仅行了册立礼,皇帝大婚亦未成定则。顺治八年,清世祖大婚,才开始确立了皇帝纳后仪。 清帝大婚 清代民间嫁娶要行六礼,所谓“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民间嫁娶不同,皇帝大婚不需要问名、纳吉和请期,皇帝也不可能亲迎(一般是谴使奉迎),所以皇帝大婚礼仪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纳采和纳征(皇家称大征)。首先是诹吉行,纳彩礼。在纳采的前一天,皇室要派谴专人祭告郊、社、太庙。到纳采的当天,要在太和殿设节案,呈上礼品、文马(毛色有文采的马),而大婚正、副使则在丹墀东等待,在名赞官的主持下,使臣行三跪九拜之礼,然后走上台阶,立于陛上。再由宣制官宣制,使臣再跪。宣制后,大学士入内,才正式受命正使,正、副使则在仪仗与卫士导引下,出太和中门,前往皇后娘家。皇后的父亲要着朝服在门外道路的右边跪迎,使臣方进入纳采,后父及后族中子弟要跪受,礼毕后,后父要跪送使节出府。此外还有纳征礼,其礼仪略与纳采礼同。 皇帝大婚前一天,要再次谴官祭告,当天,皇帝要亲自去太和殿“阅册、宝”(册封凭证),按立后仪册立,使臣随册、宝从协和门出前去册封,皇帝本人则起驾回宫。 在大婚使前来册封前,皇后的仪仗就要在宅邸内等待,大婚使到时,皇后的父亲要率领亲属着朝服在门外迎接,皇后本人则在庭中迎接,皇后母亲及家中女眷也都要在庭中着朝服跪迎,等待使臣入内册封。之后鼓乐、仪仗导引在前,皇后凤辇随其后,有中门进入中宫,行至太和殿外台阶,皇后下辇入宫。 香港“宫禧·清帝大婚”展览 与此同时,皇帝要率诸王亲到中和殿,向皇太后行礼。礼毕,诸王退下,皇帝则亲临太和殿,赐皇后父亲及男性亲属宴饮,王公百官均坐陪。而皇太后则到保和殿,赐皇后母亲及家中女眷宴饮,由公主、福晋、命妇坐陪。 三天之后,皇帝再次到太和殿,接受王公百官的祝贺,然后颁诏确立皇后。赐皇后父母兄弟衣服、物品。 《帝婚图册·奉迎》 当然以上仅仅是顺治八年清帝大婚程序,并不是清代所有皇帝大婚均是这样,清帝大婚礼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如康熙四年皇帝大婚的纳采宴就是在皇后府邸进行的。大致到了同治十一年时,清帝大婚诸如“纳采”、“大征”、“发册”、“奉迎”诸程序才基本定型,不再做大的改易。 参考文献: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 刘潞:《清帝大婚礼仪小考》,《紫禁城》1996年第11期。 《清会典图》,北京:中华书局。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杨培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