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绳索纹青瓷罐 越窑,是中国青瓷史中的一个瑰宝,在唐代,越窑的工艺达到顶峰,唐人陆龟蒙曾用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它的美。在这部绵延了几千年的青瓷史上,有一件来自东汉时期的越窑瓷器不得不提,几十年前,它的意外问世曾举世瞩目,它把我国烧制成熟青瓷的年代往前推进了200年。这件越窑瓷器便是宁波市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奉化历史文物陈列馆)收藏的越窑绳索纹青瓷罐。这件瓷器有何特殊之处,又是如何改写了青瓷史呢? 在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王玮的记忆中,这件青瓷器打从来到所里开始就没在所里待多久,“一直在外面巡展,它不仅是我国汉代越窑瓷器的代表作品,也是越窑青瓷中的‘明星’”,她笑道。 越窑绳索纹青瓷罐敞口、宽沿、斜肩、鼓腹下腹内收。器物高17.6、口径11.1、底径11.6厘米。如果说到特殊之处,则在于它的纹饰。你会看到,它的肩至上腹部贴刻有绳索纹,上有凸起的绳索结钮,通体施青绿色釉,近底部露胎。 这些绳索纹除了装饰,也暗示了它的用途。王玮表示,这件瓷器应该仿制了生活中的打水桶,相比于不易保存的木质打水桶,瓷质的打水桶更适合作为随葬品,与它的主人一起长眠于地下。 1995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鉴定,这件青瓷罐成为国家一级文物,而且是一级中的甲等,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国宝”。它也成为了我国第一批一级文物中的一员。 一件瓷质打水桶何以为国宝和频频出展的“明星”?它的重要性在于,将我国烧制成熟青瓷的年代向前推进了200年。幸运的是,它也是墓中出土的唯一一件完整青瓷。 这段故事还要从几十年前它的惊艳面世说起。 1978年5月12日,奉化县白杜行政村南岙自然村村民在一座名为蟹山的小山坡平整土地时,山体塌陷,露出了一个黑洞,在一阵惊慌之后,生产队长冷静一想,这里有可能是一座墓。文物管理部门的专家闻讯后,马上赶赴现场调查,果不出所料,这是一座大型的汉代砖室墓。 这座墓由前、中、后三室组成,墓全长13.8米,全部用砖砌成。和很多抢救性发掘的墓葬一样,这座墓在早期也曾被盗,但仍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物,其中一块墓砖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刻在其背后的是一张买地券。在买地券上,他们读出了珍贵的纪年字样:“熹平四年六月”。由此可知这座墓是一座纪年墓,墓的年代为东汉熹平四年。 让专家们感到遗憾的是,因为墓顶塌陷,墓中的瓷器已基本被压碎了,但有一件瓷器却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保留了几千年前的越窑之美,这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绳索纹青瓷罐,也正是因为它的完整出土,将当时我国烧制成熟青瓷的年代往前推进了二百年。 为什么能这么说呢? 王玮告诉记者,当时学术界一度将青瓷烧造的年代确定为东汉晚期,这件青瓷器的年代为熹平四年,也就是东汉中晚期,改写了青瓷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汉代越窑瓷器的代表,它也为越窑青瓷的断代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实物资料。 也因为它在青瓷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凡提到青瓷,就少不了它的身影。(俞吉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