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海日寒:蒙古族当代诗歌概述(3)

http://www.newdu.com 2018-09-13 《民族文学》 海日寒 参加讨论

    四、文化经验
    (一)游牧文化经验
    众所周知,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清朝末期以前蒙古族人民的主要生产方式是游牧,因而原生态的蒙古族文化即使游牧文化。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游牧方式和游牧文化仍是蒙古族人民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因而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游牧文化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游牧文化中有蒙古人的现实,也有回忆、情感、乡愁。正因为这样,直至目前,蒙古族诗歌中反映(或表现)的最重要的经验即游牧文化经验。革命时期、“新时期”的蒙古族诗歌中表现游牧文化经验的诗歌占了绝对主流地位,绝大多数诗人的创作题材、主题、形象、艺术方式都与游牧文化经验和游牧文化传统(包括文学传统)有关。他们写草原、游牧、五蓄、蓝天白云、蒙古包、套马杆、牧人,写摔跤手、传统英雄、歌唱故乡,张扬游牧文化精神。当然,这些题材、主题和人物都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话语结合,成为民族解放、民族国家建设、改革开放、现代化、启蒙思潮的编码符号,成为这些权威话语的载体。如第一代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巴.布林贝赫、齐木德道尔吉,第二代诗人阿尔泰、齐.莫日根、勒.敖斯尔、诺力玛斯楞的诗歌均有这样的特点。纳.赛音朝克图的诗歌,一方面表现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像《蓝缎袍子》这样的经典诗歌,描写蒙古族少女为自己心爱的摔跤手缝制蓝缎袍子的故事,表现的是共和国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的主题。再如阿尔泰的诗歌,所采用的生活素材均来自游牧生活,但表达的主题却是启蒙主体——故乡的赞美、生活的赞美、文化劣根的批判、现实问题的思考等。到了八十年代中期,诗人的文化意识、本土意识、原生态意识开始复苏,第三代诗人、第四代诗人笔下,游牧文化摆脱编码符号的地位,成为表现的本体,形成了游牧文化诗歌和原生态文化诗歌。其代表作有仁.斯琴朝克图的诗集《失落的天堂》、《德. 斯楞旺吉拉诗集》、额尔敦陶克涛的诗集《英雄的鹰》、恩和哈达的诗集《骏马的家园》等。其特点是,一方面质疑现代化、进步的历史观,对生态破坏提出批判,另一方面将游牧文化“乌托邦化”,表现浓烈的乡愁,美化、圣化游牧文化,表现游牧文化的“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精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生态诗歌”成为蒙古族诗歌创作的一大主流。
    (二)农耕文化经验
    至清朝末年,随着“蒙地开放”、“移民实边”政策的实施,内蒙古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农垦现象。直至今日,靠近内地的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全农或半农半牧地区。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带来文化的变迁,蒙古族中有了人口众多的“蒙古农民”。这样蒙古农民就有了在文学中寻求自我表达的需要。但因传统的根深蒂固,直至“新时期”后期蒙古族诗歌中农耕文化经验的表达还很薄弱,而且缺乏文化意识和乡土意识,只是以农耕符号表达宏大话语。“新时期”后期,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农民出身的诗人们的文化意识开始苏醒,“农耕文化诗歌”初具规模。杜格尔苏荣、纳.松迪、苏尤格等前辈是最早创作农耕文化诗歌的诗人,而第四代诗人群中的满全、海日寒、包龙等东部出身的诗人发扬光大了这一传统。满全的诗集《温馨时光》、海日寒的诗集《遥远的雪山》、包龙的诗集《蓝胎记的地图》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三)都市文化经验
    二十世纪也是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现代化、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内蒙古地区也出现了百万人口以上的中、大城市,包括诗人在内的蒙古族知识分子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了都市人。他们一方面表现回忆和乡愁,但另一方面又有意无意地去表现城市,处理当代经验。蒙古族诗人对城市有着特别复杂的心情。他们理性上深知现代化之必然,但情感上又割舍不掉对游牧乡村的眷恋,一方面他们看到环境的破坏、生态的恶化,对现代化深恶痛绝,但另一方面他们身在都市,不得不成为都市人,所以蒙古族诗歌中表现的城市十分复杂。但大多数诗歌均表达了二元对立思想:原野/城市;游牧/都市。他们一方面批判城市文明,一方面歌颂正在逝去的天人合一的游牧文化。几代诗人的创作中均可找到这样的例子。但真正的城市诗人目前还是凤毛麟角,如果勉强说有,那么阿尔泰、齐.莫日根、宝音贺希格、特.官布扎布、包.乌尼尔、满全、海日寒等人却也表现了一些都市生活。
    五、创作语言
    当代蒙古族诗人群体主要用母语创作,上述四代诗人大多如此。蒙古族诗人主要以母语创作,这与小说创作略有不同。蒙古族文学自元朝以来就形成了另一个传统,即多语种创作,除了母语创作外,汉语创作和藏语创作比例较大。翻开蒙古族文学史,我们很容易找到几百位汉语创作、藏语创作的诗人、作家的名字。这一传统传承至今。我们这里且说汉文创作的蒙古族当代诗人。韩汝诚、查干、席慕容、萨仁托娅、白涛、蒙根高勒、伊力特、斯日古楞、额鲁特珊丹……等均是从事汉语创作的诗人。他们有的在内蒙古工作,有的在北京、八省区及台湾生活,但作品中的民族认同感是强烈的。
    近些年,蒙古族诗人群体中也出现了蒙汉双语创作或蒙汉日三语创作的诗人,如特.官布扎布、波.宝音贺希格、满全、多兰、海日寒等。
    总之,在当代六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蒙古族诗歌取得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这在书面诗歌这一流脉中更加明显。无论从创作数量、质量,还是从观念、艺术、手法、诗学、美学、文化等方面考察,可以说,当代诗歌是蒙古族书面诗歌的一个大繁荣时期。诗人群体逐渐庞大,除了知识分子诗人占主流,还有为数不少的牧民诗人、农民诗人,打工仔诗人等。作品以每年几十部,甚至上百部的速度增加,诗歌那达慕、网络诗歌,带来了全民写作的“文学狂欢”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