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加快推进实现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实现。随着以 “产业援疆”为重心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铺开,援疆过程中的社会效益建设滞后问题也日益凸显。 经济行为和社会交往、社会结构是有机统一的,人不仅是经济行为的担当者,同时也是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的建构者。本文以江苏省对口支援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文简称“克州”)为个案进行研究,认为在援疆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重要论述,深入推进援疆工作。在外援经济行为深度嵌入受援地的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以人为本,以文化建设和民生需求为方向,推动建立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并使其与党中央治疆方略以及新疆工作总目标实现良性对接,使对口援疆工作取得综合援助效益。 克州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自治州面积为7.09万平方公里,辖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合奇县和阿克陶县(其中阿克陶县另由江西省对口支援),其首府是阿图什市。克州境内有柯尔克孜、维吾尔、汉、塔吉克等11个民族交错散居。截至2017年末,克州总人口为62.06万人,其中柯尔克孜族16.28万人,维吾尔族40.87万人,汉族4.14万人。克州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辖区内各县(市)都是边境县(市)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脱贫攻坚、富民固边任务艰巨。 对口支援要取得综合援助效益,就必须考虑以经济发展为支撑点,同时要采取措施突破克州现代社会发育水平偏低的困境,尤其是突破平均主义、安于现状等不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障碍。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下文简称“江苏克州前指”) 以产业援疆为立足点,吸引当地居民参与经济、社会和文化共建,使他们由援疆的旁观者、边缘参与者逐渐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受援地居民也在主动参与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在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与各方一道共享发展成果,带动了克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促进经济嵌入,为建设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夯实基础 受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现状的制约,边疆地区单纯依靠自身力量缓慢发展,将会带来更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因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科学的选择应该是如何在本地化嵌入关系与外部依赖性关系之间寻找自身发展的网络结构均衡点”。通过援疆加速新疆的现代化是一种外生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区域间在发展上的对接与均衡。江苏克州前指紧紧围绕克州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新项目建设的合作共建机制,援受双方以产业援疆项目建设为立足点,实现经济发展对接。 (一)依托各地资源,发挥地方经商传统,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 克州水能、矿产等资源丰富,拥有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两个国家级一类陆路口岸。“十二五”期间,江苏克州前指充分发挥克州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积极打造克州现代产业聚集载体,投入资金5.86亿元,重点建设工业园区的厂房、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积极动员各方积极因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在江苏、新疆组织开展了20 余场项目推介会、产品展销会,共促成了14个项目签约,动员社会资金44亿元落地园区。阿图什市昆山产业园区建成的21栋标准化厂房已经全部落实入驻企业。在乌恰县常州工业园区注册登记的企业总数达 40 家,带动当地2000 余人就业 。阿图什市群众素有经商的传统,援受双方充分发挥阿图什经商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投入1.4亿元建设小微企业产业园,支持民族特色手工业发展,鼓励和拉动克州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小微企业产业园,实行集中规模化发展。 (二)推动各族居民、企业与疆内外市场的有效对接 在“十二五”期间,江苏克州前指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安排600万元资金实施创业引导工程等项目,培训、引导、扶持克州各族群众以自主创业的方式来实现就业。安排350万元劳务输出引导资金,组织克州富余劳动力前往内地就业,劳务输出人员累计达3000人(次)。目前,劳务输出已是克州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2016年,江苏克州前指又投资 50 万元建设劳务输出服务站,对劳务输出实行全方位服务。投资60万元建设农产品电子销售平台,投资150万元建设江苏克州产业合作平台。这些举措提升了克州各族居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减少了市场交易成本,实现了各族居民、企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援受双方合作共建援疆项目,使外援经济力量嵌入到各族群众的社会网络和文化传统中,实质上是在构建新的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认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在中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多年支持下,外援经济力量已经深度嵌入克州受援县市的传统社会结构当中,当地居民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发生了巨大变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