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随笔 >

彩陶的审美意味

http://www.newdu.com 2018-09-2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姬晨曦 参加讨论

    《文明前的“文明”——中华史前审美意识研究》从史前陶器、玉器的审美意识和有关史前传说、神话、宗教的原始审美两方面入手,对中华史前审美意识展开论述。有关专家认为该书“填补了中国美学史的史前研究空白”,“在材料的选用上既谨慎又大胆。大体上,以考古资料为基础,史前传说为佐证,史前神话则主要取其精神”。在史前陶器的审美意识部分,陈望衡教授对史前陶器的发展、造型和纹饰三方面进行了审美研究。
    旧石器时代以石器为主要标志,作者认为,新石器时代标志性的器物则是陶器,尤其是彩陶。
    史前彩陶造型纹饰更具审美内涵
    史前人类经历过一个人性苏醒的阶段,先民们如初醒的婴儿,对美的事物自发地生出喜爱之情,产生出一种原生性的“审美”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意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确证之一。彩陶与素陶都可盛物,在实用功能上并无差别,但彩陶在纹饰的创造和颜色的选取上都体现出制陶师甚至当时整个部落的文化内涵。彩陶的出现意味着史前人类的审美从生物性的“审美”转为文化性的审美。彩陶,是史前人类审美意识觉醒的突出标志。
    史前的彩陶形式多样、美不胜收,体现当时的先民已经开始注重形式美。史前彩陶最具独立性的形式美主要体现于表面的纹饰。彩陶纹饰在史前的形式审美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构图的方式来看,史前彩陶纹饰分为两个类型:抽象和具象。抽象纹饰具有审美认知的概括性、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及审美品位的音乐性、科学性和哲理性。陈望衡认为彩陶上抽象纹饰的突出特点是“基本上摆脱了具体实物认知,它将造型的因素化为最为简单的几何形:点、线、面”。具象纹饰就其表现对象来说,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无生命物,如太阳、月亮;二是生命物,如植物、动物和人物等。具象纹饰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情调和生命意味。作者发现史前彩陶纹饰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抽象纹饰主要体现天地之韵律,具象纹饰主要展示生命之光华”。
    可以看出,史前人类懂得通过彩陶上纹饰的形式美表达出他们对生命、宇宙的看法。这一点至关重要。形式美的实质是什么?形式美是人类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种快感,使人心情愉悦、舒畅、满足。当然,美不只是形式,还有内容,形式是内容的存在,内容是形式的实质。中国史前彩陶的造型及纹饰不仅有形式上的美感,在内容上也有深刻的审美内涵。
    史前彩陶纹饰中,马家窑彩陶的纹饰最为丰富,有漩涡纹、鸟纹、蛙纹、回纹、圆圈纹、锯齿纹、蜥蜴纹、人面鱼纹等。它们承载了史前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是史前文明的一面透镜。大量出现于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漩涡纹,常表现为多股流水般的线条,顺时针或逆时针地从同一圆圈边上斜向生出,具有漩涡式的动感。观赏此纹饰,似听到震天撼地的波涛声。漩涡是水的特殊形态,当时人类的生存条件艰难,常与洪水搏斗,对落入漩涡的恐惧感及对神秘力量的崇拜感在漩涡纹中得到充分表现。再如,鸟纹。史前彩陶纹饰上出现了大量展翅高飞的鸟,在当时拥有彩陶象征着人们的权力和地位,说明那时鸟对于史前人类来说是很重要且友好的朋友。史前人类很羡慕鸟能在空中翱翔,认为它们具有神秘力量可以通神,便将人类自身的愿望寄托在鸟身上,希望借此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中华美学审美源头可上溯史前
    中华美学既有注重形式美的一面,也有注重内容的一面,我们通常将这种观念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先秦时期。孔子提出形式与内容并重的“文质彬彬”观,老子又格外强调内容的重要性,提出“见素抱朴”的朴素审美观,宋玉则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表现出形式美的重要性。这些论断都成为中华美学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经典表述,影响深远。然而,从《文明前的“文明”——中华史前审美意识研究》一书中看出,中华美学中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审美源头不止在先秦,还可以继续上溯到文明前的“文明”——史前。
    陶器由素陶发展为彩陶,是史前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攀升,体现出史前人类已具有原发性、创造性的审美意识,推动了由没有纹饰没有复彩的素陶发展为纹饰精美色彩绚丽的彩陶。但是,在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中,彩陶诞生了,体现出功能与形式并重的审美趣味。黑格尔说,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彩陶的制作需突破制作工艺的难关及付出更大的精力和劳力,史前彩陶深刻揭示了审美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它能推动科技、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者认为,史前的彩陶是最美丽、最有价值的。彩陶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史前文化相当长时期的卓越代表,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青铜器,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在史前彩陶中最为辉煌,这与马家窑文化的整体地位息息相关。马家窑文化可谓承“韶”接“夏”——它将主要滥觞于中国新石器中期仰韶文化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进一步予以肯定并且朝着夏商周文化性格的方向发展。马家窑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从史前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中介,而且是中华史前审美文化之渊薮。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反映出实用性与审美性统一、世俗性与神灵性统一、具象与抽象统一的审美意味,以“唯一”的身份代表着史前彩陶文化的最高成就。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无论是从造型还是纹饰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出神入化的美妙境界,兼有科技之真、形式之美、内涵之善三重意义。
    从史前大地湾到马家窑再到齐家文化,彩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辉煌宏大的历程,但任何美好的东西均不可能一直处于巅峰状态,马家窑彩陶的灿烂亦然,其由巅峰慢慢地走向了衰落,黑陶兴起。彩陶的消逝并不代表它失去了审美意味,彩陶文化虽辉煌不再,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新的文化往往承载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黑陶虽无彩陶的绚烂多姿,但非常精致、美观,像黑玉一般熠熠生辉,其厚度薄至零点几毫米,成为当时的礼器。
    陶器从朴素无华的素陶到色彩绚丽的彩陶再到精致如玉的黑陶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史前人类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