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鸦片战争博物馆林则徐销烟池旧址百余米,有一座青砖灰瓦、朱门红柱的古庙,名为玉虚古庙。古庙所在地原是一片沙滩,因适宜出海和生活,遂有了村镇和街市。渔民依水谋生,为祈求神灵的保佑,修建了祭拜北帝的道观——玉虚古庙。据现存的嘉庆五年、道光二十二年、光绪六年的碑刻记载,该庙由于日久年深,建筑剥落及倾塌,官民捐资先后在1800年、1842年、1880年进行了维修。1992年、2007年,广东省东莞市政府拨款对古庙进行了修缮。 玉虚古庙坐东向西,分为下厅、拜亭、上厅三个部分,三间三进二廊合院式布局,面阔9.1米,进深19.75米,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大木架为穿斗做法,下厅、上厅为硬山屋顶,封火山墙,拜亭为卷棚歇山屋顶,南北侧使用了重檐做法。 作为民间信仰的场所,庙内主殿除了供奉金身主神北帝外,鸦片战争博物馆还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在庙内一侧供奉鸦片战争时期的四位爱国志士:钦差大臣林则徐、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两广总督邓廷桢、三江协副将陈连陞,以供后人纪念。 北帝信仰 北帝信仰,起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北帝即玄武,本为二十八星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我国古代将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即北方玄武,南方朱雀,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形态如龟蛇合体,镇北方,主风雨。 后来北帝信仰同民间的自然崇拜结合起来,经过长期的演变并被道教吸纳,逐渐从动物化走向人格化。宋、明时期,北帝屡获统治者加封,地位越来越显赫,北帝信仰逐渐遍及全国。 广东濒临南海,为水乡泽国,对司水之神北帝情有独钟。明清时期,北帝崇拜成为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不但供奉北帝的祠庙遍及各地,一般居民家庭也普遍供奉北帝神位,北帝庙因而成为广东民间的香火庙。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诞辰日,善信均虔诚敬拜,祈求合境平安。 古庙与销烟 1839年,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揭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玉虚古庙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期间存放鸦片的场所,是虎门销烟的重要历史见证物。 1839年5月,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临时贮存在虎门寨水师提督署和玉虚古庙。他原拟将鸦片解往北京,验明烧毁,后因路程遥远,运费很重,又恐路上偷漏抽换,于是,1839年5月9日道光帝下令在虎门就地销毁鸦片。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镇口村,用挖池浸化的方法,共销毁鸦片200多万斤,名震中外,史称“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页光辉篇章。 古庙与抗英 1841年2月26日,英军向虎门第二道防线的各炮台发起进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奋战,终因武器装备落后,威远、靖远等各炮台相继被攻陷,关天培壮烈殉国。 英军攻陷虎门炮台后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家园遭受蹂躏践踏,虎门军民奋起反抗。以万洪义为首的镇口村民通过抽“生死签”,选出村民组成“决死队”。他们利用火药埕炸毁敌舰,造成英军死伤数人。此外,还有“撒稻草”“布陷阱”“断肠水”等妙计,给英国侵略者以狠狠的打击。 “北帝南疆施福德,狮洋虎啸颂神明”。历史的余韵在玉虚古庙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印记,它不仅见证了北帝信仰在广东地区的传播及发展,而且见证了一个多世纪前,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和爱国将士的历史壮举,见证了一个古老不屈的民族曾经在这里反抗外来侵略,经历了盛衰荣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