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是今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认知中国的最好的教科书。在习近平同志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发表三周年之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才能为新时代的史学繁荣、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2015年8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济南召开,习近平同志发来贺信,从历史与现实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出发,充分肯定了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学术地位、特殊功能,充分肯定了中国史学的深厚渊源、巨大成就,指明了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历史学家的职责使命,指出“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阐明了认识历史对于认识现实的基础性作用,凸显了历史智慧对于现实实践的突出效用。这封贺信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重要论述的一份重要文献,应与习近平同志的其他论述联系起来,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历史的深刻把握中展开的。“历史”不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基础性维度。只有深入理解习近平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才能从“历史的深处”(马克思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要义,从历史的高度认知新时代的内涵,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筑牢道路、制度、理论自信的基础,从中领悟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论。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历史与历史研究。早在2010年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他就针对党史研究提出许多发人深省的论断。党的十八大以后,他不仅经常论及历史、大量引证历史,而且通过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讨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问题并发表讲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等方式,多次集中性地阐述历史。 习近平论史,贯通中外,纵横古今,点面结合,融汇八方,既有宏观性的大结论,也含较具体的“小有天”,内容十分丰富,观点极其精粹,譬喻幽深,意蕴悠长。他不仅论述了历史发展动力、历史学的强大功能、历史与现实的融通关系、对历史应持的正当态度以及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而且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丰富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历史学的繁荣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学习习近平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应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核心性的理论范畴来予以展开。 2012年11月,习近平从历史与现实的两个制高点出发,首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梦。此后,习近平多次阐述中国梦,构建了以中国梦为核心理论范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现实基础、贯通古今与未来的历史理论。 中国梦的核心线索是历史发展,内在理路是历史理论,具有历史哲学的思想高度。中国梦蕴含并展示了两个时间维度。一个指向未来,即两个一百年,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一个指向过去,即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近代170多年奋斗史,新中国60多年建设史,改革开放40年实践史。习近平站在由两个时间维度所形成的制高点,展开其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于全面决战决胜小康社会的新实践中。这是中国梦内在蕴含的完整历史理论框架,体现了宏大的历史视野、鲜明的经世特色与深挚的民族情怀。 构筑、支撑中国梦的历史空间,习近平同志着重从四个向度作了阐述,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党史国史、世界史。 习近平特别重视中国古代史。他常常提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指出它负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重视中华文明史,最着意于其中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文化基因。他经常从历史故实中引出现实镜鉴,比如通过对秦、南朝陈国、唐等王朝衰亡原因的分析,通过对诸多古代人物的点评,重提“历史周期率”,指出唯有“以百姓之心为心”,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习近平特别重视中国近代史。他常常论及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指出这是中华民族最动荡、最屈辱,中国人民最悲惨、最痛苦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不懈奋斗、最终找对方向、走上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大道的时期。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轫和蓬勃发展,清朝却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失去了发展机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中国根本没有条件赶上时代前进步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又错失发展良机。要发展,就既要知通以避免因噎废食,又要知本以避免歧路亡羊。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对今人的启示最切近、最直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