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齐泽垚)古老而神秘的巴人,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早在53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川东北的嘉陵江流域一带就有巴賨先民居住。他们主要活跃在今川东北的达州、南充、巴中以及广安的嘉陵江流域、渠江流域一带,汉称为賨人。 巴賨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巴文化。广义巴文化指各历史时期巴人巴地民族创造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等的总和。狭义巴文化则是指先秦时期分布于今四川盆地东部及其周边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年代下限在西汉中期。 巴人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起源学说:鄂西清江说(又称“廪君种”说)、汉江上游说与多地起源说。其中,多地起源说得到了广泛认同。这种学说认为古代巴人不是一源,而由不同的民族部落发展融合而成,包括巴地的濮、賨、苴、共、奴、獽、夷等。达州是巴人活动的腹心地带,是巴文化起源及发展中心之一。 达州处于巴文化的腹心地带,享有“巴人故里”之美誉,留下了众多的巴文化遗存。渠江上游的州河及其支流前河、中河、后河流域调查发现先秦遗址及石器采集点80余处,其中宣汉罗家坝、渠县城坝、达川区陈家岭炕上寨和万源荆竹坝等几个遗址较为典型。 罗家坝遗址位于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中河与后河交汇处的一级台地上,该遗址是目前国内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遗址,年代上自新时期时代中晚期下至汉代,以东周时期遗存最为丰富。目前发现东周墓葬65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铁器等各类文物1400余件。该遗址发现的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和东周巴人大型墓地及高规格墓葬表明,罗家坝遗址是巴文化的中心城址之一,也是探索巴文化起源的重要遗存。罗家坝遗址与成都金沙遗址、古树船棺葬遗址一道,并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罗家坝33号墓出土的铜甗和铜盖豆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特色。铜甗与山西芮城坛道村M2出土的铜甗相似,铜盖豆形制与河北平山穆家庄出土的铜盖豆相同。M33铜盖豆纹饰丰富,盖部铸有宴乐图、弋射图、武舞,腹部为水陆攻战图和攻城图,圈足有狩猎采桑图,纹饰的结构布局和人物动作与故宫博物院藏水陆攻战纹铜壶、河南汲县山彪镇战国一号墓铜鉴、成都百花潭十号墓铜壶等基本相同。M33铜壶上的狩猎纹常见于中原地区贵族墓,反映了巴国与中原地区密切的文化联系。 罗家坝M33号墓出土簠、敦、罍、缶、鼎等铜礼器与长江中游楚墓出土同类器相似,反映了巴国与楚国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战国早期以后,罗家坝墓地的楚文化因素迅速减少,巴文化特征浓厚而单纯,与战国时期巴国的政治中心自重庆迁至川东北一带有关。而此时,重庆地区是巴楚交锋的前沿,在云阳李家坝、涪陵小田溪等战国墓中发现了较多的楚文化因素。这也反映了罗家坝处于楚文化对巴地影响的边缘地带。 近年来,随着重庆、川东和陕南一代两周考古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术界兴起利用新资料探索巴国和巴文化的热潮,学者们提出了众多新的观点,极大推动了巴国、巴文化的历史研究,使我们对东周时期巴国的社会面貌、组织结构,巴文化的特征、演变过程,巴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互动关系及其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有了具体而深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巴文化“是一种时空范围非常广袤,根深叶茂,特色鲜明的族群和地域文化”。巴文化是古代巴国和巴地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期,本网记者参观了达州博物馆巴文化馆,特拍摄一组图片以飨读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