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代丝路贸易制度的评价 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曾高度评价元代的重商政策及由此产生的丝绸之路贸易体系:“整个欧亚,从东到西,由穆斯林斡鲁托克商人、喀里密商人、拜占庭商人、意大利商人彼此交会错综形成横向联结。虽说如此,本来让这个欧亚世界通商圈成立的,就是奠基于重商主义与自由经济,展开未曾有的通商振兴政策的巨大、富庶、繁荣的东方,也就是拜大元汗国的存在所赐。”(58) 元代丝路贸易在国内外贸易史的重要地位都是不言自明的。从国内视角看,元代陆上贸易的勃兴,继唐启明,将古代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格局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如波斯商人哈智摩哈美德率商队仍沿着元代商贸故道来明朝采购大黄等传统商品;元代的四大汗国及西域其他国家也在此后较长时间内维持着同明朝的朝贡贸易。(59)从国际视角看,元代高效普惠的贸易治理结构对中亚、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Barisitz S.(2017)指出,蒙元主导的贸易体系虽然未能催生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却为欧洲特别是意大利等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60)Cosmo N.D.(2009)认为,蒙元时期的丝路贸易极大促进了人员、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交融,蒙古帝国的垮台更是直接导致了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的终结和丝路贸易的大转向。(61)正如North(1973)指出,规模经济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举措:“市场信息的供给受经济规模的制约……随着信息在更多人之间传播,平均每个商人的交易成本相应下降——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获取信息的平均和边际成本在下降。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市场在中心地区建立起来。”(62)从这个意义上说,14世纪横贯欧亚大陆的广阔市场,不仅是丝路贸易繁荣的结果,也是重要原因和动力。 以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而言,丝路贸易能够在14世纪达到新高峰,是因为元廷诸多制度设计使得交易成本最小化,避免交易过程中的内耗,保证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基本持平。例如: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广修驿道、驿站,由官府主导提供完善的转运服务和货物安全保障,降低物流成本;第二,坚持实行全国性纸币流通制度,并积极倡导本国货币国际化,降低跨国贸易汇兑成本。同时以“斡脱钱”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商人的融资成本;第三,制定成熟的法律法规,推进产品规格和质量标准化,降低搜寻和维权成本;第四,统一关税标准,实行普遍的“三十税一”制度,使通关成本易核算、易控制;第五,与沿线各国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成为交易过程的润滑剂和加速剂,规避政治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上措施,都对陆上丝路贸易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和保护作用,为建立良性运行的治理结构提供了范本。 另一方面,元代的丝路贸易治理政策中也暴露了一些缺陷和不足。第一,受限于制度传统的局限性,不平等的朝贡贸易在丝路贸易中仍占有较大比重,特权阶层侵吞中小商人利益的行为还时有发生;第二,虽然比之前代,在纸币发行上有较大创新,但在王朝中后期没能摆脱财政困难、纸币超发、通货膨胀、经济崩溃的固有循环,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因此中断;第三,在商业税收和补贴等优惠政策上仍缺乏普惠性,呈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异和等级差异,官商勾结乃至腐败现象比较突出。凡此种种,都为后来的丝路贸易衰落和王朝崩溃埋下了祸根,也给予后人深刻的警醒与启迪。 总之,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时期,其国际交往之开放度、商业发展之自由度、丝路贸易之繁荣度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政策变迁和制度构建的角度看待元代的丝路贸易,将对当今新层次、新理念下的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提供宝贵的历史参考。 参考文献: ①潘吉星:《李约瑟文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262—263页。 ②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周俊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杉山正明:《游牧民的世界史》,黄美蓉译,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年版。 ③冈田英弘:《世界史的诞生:蒙古帝国的文明意义》,陈心慧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版。 ④Nichols J.Forerunner to Globalization:The Eurasian Steppe and Its Periphery.Studies in Slavic and General Linguistics.2011(38).pp.177-195. ⑤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⑥韩儒林:《元朝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⑦陈高华:《元史研究新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⑧陈高华,吴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⑨高荣盛:《元代海外贸易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⑩Barisitz S.Central Asia and the Silk Road.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p.274. (11)宋濂:《元史》卷58,地理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345页。 (12)解缙等:《永乐大典》卷19,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46页。 (13)宋濂:《元史》卷93,食货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54页。 (14)宋宜昌,倪建中:《风暴帝国:解读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15)拉施特:《史集》第1卷,余大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57页。 (16)宋濂:《元史》卷4,世祖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3—64页。 (17)蒋致洁:《蒙元时期丝绸之路贸易初探》,《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2期。 (18)宋濂:《元史》卷35,文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792页。 (19)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20)高荣盛:《元代海外贸易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21)宋濂:《元史》卷85·百官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140页。 (22)柏朗嘉宾:《柏朗嘉宾蒙古行纪》,耿昇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0—102页。 (23)宋濂:《元史》卷115·裕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891页。 (24)柏朗嘉宾:《柏朗嘉宾蒙古行纪》,第94页。 (25)拉施特:《史集》第1卷,第259页。 (26)陈广恩:《元代西北经济开发研究》,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27)罗伯特·马歇尔:《东方风暴: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挑动欧亚大陆》,李鸣飞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80页。 (28)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08页。 (29)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马金鹏译,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50页。 (30)宋濂:《元史》卷88,百官四,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230页。 (31)Barisitz S.Central Asia and the Silk Road.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p.100. (32)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第194页。 (33)宋濂:《元史》卷150,何实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552页。 (34)黃君默:《元代之钞币制度》,《食货》1937年第6卷第1期。 (35)陈得芝辑点:《元代奏议集录》刘宣议钞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2页。 (36)胡袛遹:《紫山大全集》卷22,宝钞法,钦定四库全书影印本。 (37)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第196页。 (38)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第547页。 (39)高桥弘臣:《宋金元货币史研究——元朝货币政策之形成过程》,林松涛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19—320页。 (40)宋濂:《元史》卷13,世祖十,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77页。 (41)李明伟:《丝绸之路贸易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17页。 (42)费信:《星槎胜览校注》,冯承钧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3页、第34页。 (43)多桑:《多桑蒙古史》第六卷,冯承钧译,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48—249页。 (44)额斯日格仓:《蒙古族商业发展史》,哈斯木仁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84页。 (45)《元典章》户部户计,籍册·户口条画,陈高华等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87页。 (46)宋濂:《元史》卷5·世祖二,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94页。 (47)《元典章》工部造作一,禁军民段疋服色等第,陈高华等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965页。 (48)《元典章》工部造作一,缎匹·禁治纰薄缎帛,第1962页。 (49)额斯日格仓:《蒙古族商业发展史》,哈斯木仁译,第43页。 (50)Barisitz S.Central Asia and the Silk Road.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p.100. (51)罗伯特·马歇尔:《东方风暴: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挑动欧亚大陆》,李鸣飞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73页。 (5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0—371页。 (53)宋濂:《元史》卷205,阿合马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4558—4559页。 (54)陈高华:《元代商税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1期。 (55)宋濂:《元史》卷94,商税,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97页。 (56)Barisitz S.Central Asia and the Silk Road.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p.123. (57)翁独健:《斡脱杂考》,《燕京学报》1941年第29期。 (58)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第248页。 (59)蒋致洁:《蒙元时期丝绸之路贸易初探》,《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2期。 (60)Barisitz S.Central Asia and the Silk Road.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p.124. (61)Cosmo N.D.Black Sea Emporia and the Mongol Empire:A Reassessment of the Pax Mongolica.Journal of the Economic &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2009.53(1/2).pp.83-108. (62)North D.C.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pp.55-56. 本文原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