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郝时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3)

http://www.newdu.com 2018-10-31 人民日报 郝时远 参加讨论

    实施好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攻坚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指出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体现在国家事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全国各民族人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条件”不足。这不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即便在汉族地区也不鲜见。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包括大力提升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因此,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与国家扶贫攻坚等工程相衔接,不仅包括少数民族,也包括汉族。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全局而言,汉族农村不会讲普通话的人口比重仍相当大,同样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攻坚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目标,也包括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共同语言目标。
    对少数民族而言,一些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程度高,普遍讲母语,由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深度贫困问题严重,普通话教育的条件不足甚至缺失。在这些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关涉两种语言思维的相互转换,远比汉语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转换要困难,所以必须实行特殊的语言政策,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加大力度创造条件,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切实推进“双语”教育、培养“双语”人才
    国家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方面,确立了“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点,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型’教师队伍”,“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等政策,这是实现一些少数民族学好普通话的基本保障。以合格的“双语”师资、“双语”教材为支撑的“双语”教育,才能够为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传承母语方面提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实践成果。
    值得重视的是,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确立了“语言文字筑桥工程”。这是适应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以培养多语种语言人才、适应国家对外开放重大战略的语言服务需要为目标的工程。而“一带一路”建设所依托的我国陆路边疆地区,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都是“语言文字筑桥工程”的多语种语言资源。因此,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程中,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培养和造就普通话与民族母语兼通的“双语”人才、“多语”人才,无疑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实现民心相通、拓展国家未来发展新空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