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明代禁海与开海之争

http://www.newdu.com 2018-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涂丹 参加讨论

    在明代海洋政策研究中,禁海与开海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海禁一直被认为是明代海疆经略的主线,闭关自守也通常成为其负面评价的代名词。然而,有明一代,关于禁海与开海的论争从未停止,海洋政策一直在时禁时开、时张时弛之间往复。即使在海禁时期,民间海外贸易的孔道也从未被完全堵塞。
    嘉靖年间开放海禁之议
    明朝建立之初,即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明太祖多次颁布禁海令,严禁濒海军民“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明成祖即位后,沿袭海禁政策,并奉为祖宗法度。此后,明廷三令五申,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然而,屡禁不止,民间开海呼声与违禁出海行为从未间断。嘉靖二年(1523)宁波争贡之役与二十八年走马溪事件发生后,海上走私贸易愈禁愈盛,尤其是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倭患。时人认识到,要消除倭患,保卫海疆安全,最好的办法是疏而非堵。闽、浙、粤三省官员不断上奏,请宽海禁,与主张严禁的官员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开海与禁海之争。
    面对愈演愈烈的走私行为和海盗活动,禁海派认为,应该重拾祖宗成宪,将海禁条例法律化,严禁对外交通,加强沿海军事布防,以抵御倭寇、海盗。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事件,使主张厉行海禁的官僚得到了口实,兵科给事中夏言坚决认为“祸起于市舶”,奏请立即关闭宁波市舶司,断绝日本朝贡渠道。刑科给事中王希文也把倭患归因于番舶贸易,反对重开市舶。郑晓、林富等人则指出,应当罢黜的是市舶太监而非市舶司,重开市舶与外通商,有助国利民之益。这一主张虽然得到一些沿海地方官的认同,但未被明廷采纳。
    总体上看,嘉靖前期的开海主张一直被禁海呼声压制。直到嘉靖三十一年发生大倭患,时人对海洋局势的认识才逐渐清晰,开海主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唐枢、谭纶等为代表的开海派认识到,倭患根源在于海禁太严,寇与商本为同源,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开港互市实为消除倭患的根本途径。他们还指出,开海具有弭盗、安民、固防、增税等好处。林希元曾言:“佛郎机(指葡萄牙)未尝为盗,且为吾御盗,未尝害吾民,且有利于吾民。”禁海派官员则认为,开海实为贪念一时之利,一旦开市,无禁无阻,有违祖宗成宪,若夷人乘机滋事,滋扰地方,则难以收拾。
    总体来看,持禁海主张的人试图以封锁海洋、禁民出海换取海疆安全,严重低估了海洋贸易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开海派的认识虽不完全准确,却能够以理性和开明的态度看待中外民间贸易,认识到开海通商势在必行。
    隆庆开海否定海禁政策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开海呼声,隆庆初年,明廷同意福建巡抚涂泽民所奏,宣布开放海禁,漳州、泉州之民“准贩东西二洋”。至此,民间出海贸易合法化。除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廷因日本侵略朝鲜而实行短暂海禁外,开海政策持续五十余年,不仅在明后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对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的否定,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
    对于隆庆开海的意义,部分学者给予高度评价。张彬村认为,“隆庆开港,一方面使人民的海贸活动合法化而不再铤而走险,一方面又藉此向海贸商人抽税以提供地方政府和海防人员的开支。海禁令的解除当然也使明廷得以缩编海防部队”。樊树志、范金民等人也认为,开海以后,民间海外贸易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以东南海商为主体的亚洲海域华人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加之白银的大量输入,有效推动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陈尚胜、晁中辰、王日根等人则认为,仅开放月港一口,允许漳、泉二地商民出海贸易,且不准外国商人入境通商,无论从开放范围还是通商制度来看,都具有极大局限性,以局部地区开放来换取全国绝大部分沿海地区的海禁,造成了不平等的海外贸易环境,导致走私贸易再度兴起,最终摧垮了月港合法贸易。
    综合两派观点来看,双方只是关注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明代发展进程来看,相对于明初以降一直延续的海禁政策,隆庆开海无疑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但是,从全球史视角来看,局部的、有限的开放并不足以使明朝抓住海洋发展的良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