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鬱鬯齋:讀清華簡《治邦之道》札記三則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读清华简《治邦之道》札记三则
    鬱鬯齋
    (一)
    《治邦之道》:“A固以不教于上命,是以不行进退,不至力病之人,万民斯乐其道,以彰其德”。
    A写作,整理者隶定为,没有注释。我们谈谈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A从门、声,当释为司。A从司得声当读为申,先把它们的古音写出来:
    

    司
    

    心
    

    之
    

    申
    

    书
    

    真
    

    二字古音声母属于齿音,韵部之真关系密切常常相通,它们古音很近可以通假。通假也有实际的例子,《史记·留侯世家》:“以良为韩申徒”,申徒,《史记·张良传》写作“司徒”。[1]所以A从司声,读为申非常自然。《治邦之道》:“A固以不教于上命”,当读为“申固以不教于上命”。“申固某某命”这种句式,金文、文献很多。
    胡簋:申固皇上帝大魯令(命)。
    毛公鼎:用卬(仰)卲(昭)皇天,申固大命,康能亖(四)或(國)。
    番生簋蓋:番生不敢弗帥井(型)皇且(祖)考不(丕)元德,用申固大令(命),屏王立(位)。
    曾侯與鐘:余申固楚成,整復曾疆。
    《左传·宣公十五年》: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2]
    可以看到“申固某某命”这类句子很多,应该是当时的一个成语。
    (二)
    《治邦之道》:“虽贫贱,而信有道,可以驭政、治政、临事、长官,则或耻营□,以B上下政德之晦明,不及高位厚食,以居不还”。
    B写作,整理者隶定为,读为甄,训为明。我们认为仔细体会此句,“以B上下政德之晦明,不及高位厚食,以居不还”B应该是一个不好的词,B从垔声,当读为陻,训为阻塞、陻没。[3]“以B上下政德之晦明”当读为“以陻上下政德之晦明”,大意是使得上下的政德阻塞、陻没,得不到彰显。“彰德”就见于《治邦之道》:“万民斯乐其道,以彰其德”。
    (三)
    《治邦之道》:“毋感于令色以还心,称其行之厚薄以使之,则□□□毋纵欲以C其道,图终以功”。
    C写作,整理者隶定为,读为枉,没有注释。我们认为A从得声,当读为忘。先把二字的古音写出来:
    

    
    

    匣
    

    阳
    

    忘
    

    明
    

    阳
    

    二字古音韵部相同,声母属于喉音与唇音,古音很近可以通假。如从亡声的字,可以和从兄声的字相通,兄是喉音,亡是唇音。[4]“则□□□毋纵欲以C其道”,当读为“则□□□毋纵欲以忘其道”,意思是不要过分纵欲而忘记道。“忘道”一词见于《礼记·乐记》:“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清华简《治邦之道》:“则□□□毋纵欲以忘其道”,和《礼记·乐记》:“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这句非常类似,这也佐证我们把C读为忘是正确的。
    
    


    [1]张儒、刘毓庆:《汉语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47页。
    [2]李学勤:《枣庄徐楼村宋公鼎与费国》,《史学月刊》2012年第1期。
    [3]宗福邦等:《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429页。
    [4]张儒、刘毓庆:《汉语通用声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45页。    
        
     点击下载附件: 1960鬱鬯齋:讀清華簡《治邦之道》札記三則.docx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