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视角”展现法家思想特点 如果用“内部解读”的方法,就不会认定韩非子刻薄寡恩以至于将亲情关系视为利益关系,而是会在更具“了解之同情”的视域中深入理解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韩非子·五蠹》说:“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奚遽不乱?”这并非否定亲情,而是认为亲情之爱无助于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这恰恰是先秦法家与先秦儒家最为不同的政治理念。 从理论动机来说,法家思想追求善、追求公正,具有法家式的政治理想,法家也将此动机视为“仁义”;但从具体策略角度而言,法家意识到柔性的道德修养无助于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不能用道德的手段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涉及大量利益关系的问题,必须诉诸法治,并由此轻视道德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但从动机与目的而言,谁又能否认法家也在追求“仁义”的社会呢?再如,法家反对“先王”,那只是反对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的愚蠢观念,只知道维护先王的具体治国方法,而不知因时达变、与时俱进。但是“先王”追求天下大治最终利民的情怀,法家又何尝不心有戚戚呢?法家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为何不用新的办法去继承并重现“先王”治理之下的辉煌呢?这就是基本价值与落实措施的区别。 毋庸讳言,法家具有诸多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令人厌恶的观点,比如“利出一孔”的思想出于富国强兵的国家需求,强制限制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以“斩首”数量作为士兵论功行赏的标准,也确实过于血腥与野蛮。所以,法家自古以来招致太多批判,批判法家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然而,如果先入为主地将《商君书》《韩非子》等法家著作视为传播邪恶的经典文献,便难以准确把握法家其实亦有崇高的价值诉求,而对其思想的历史价值无法作出客观判断。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