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研究,特别是古代史研究,必须有坐得了冷板凳的精神,必须有对历史负责的一种情感。王继平就有这样一种情怀。王继平1977年就读于湘潭大学。孟泽教授曾将湘潭大学描述为:“这是一片不失野性和宽大的原野,在原野上长出来的花果林木,总是让人感觉到健旺丰沛的草莽气息和生命力,感觉到自由和生猛。当她逐渐成长起一份精致和文雅、严密和理性时,她就不止属于湖南乃至中国了。”从1982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已30多年,这片“原野”已成为王继平一辈子都无法离开和割舍的精神家园。 王继平认为,湖南在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晚清时期湖南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诞生了一批给予晚清中国乃至近现代中国以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出现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人才群体,以谭嗣同、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与革命人物群体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这对王继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继平将曾国藩和湘军集团作为自己最初的研究对象,这既有他出于历史研究的科研需要,更有来自于“亲戚里道”的乡里情结。王继平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把他放在他所生活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看他是否比他的前辈提供了进步的东西,而不应该以今天的标准来要求古人。王继平说,曾国藩是近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一个过渡人物,既具有旧时代的特征,又带有近代的痕迹。他一方面主张保守中国固有文化即以儒家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也不反对对西方价值观在“器物”层面的接纳;一方面为维护孔孟圣教起而组建湘军,反对以拜上帝为号召的太平天国起义,另一方面开早期中国现代化之先河,主动创办近代企业、奏派留学生等。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王继平相继编著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对曾国藩的研究打开了王继平对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集团研究的视野,他是国内较早将湘军作为一个政治、文化集团进行研究的学者。他认为,湘军的官佐群体由曾国藩为代表的湖南经世士人群体组成,这一群体学术价值取向一致,政治态度相同,在社会危机的情况下投笔从戎、组建湘军;其官佐的儒生特色使湘军不单纯是一个军事集团,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文化集团,并因此影响了晚清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近40年。2002年,他的著作《湘军集团与晚清湖南》的出版深化了湘军研究。除了对曾国藩的研究外,王继平还撰写了《左宗棠与曾国藩之比较》《论湘军兴起的社会土壤》《论湘军集团与晚清政局》《论湘军与晚清湖湘文化》等论文。近期,他独立编著的《左宗棠年谱长编》和《胡林翼年谱长编》,已列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晚清人物年谱长编系列”丛书。同时,他还在进行《彭玉麟年谱长编》的编纂工作。 湖南地方史研究是王继平关注的重要领域。21世纪初期,他开始将晚清湖南经济社会和思想发展作为研究重点。从2004年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晚清湖南史》《晚清湖南学术思想史稿》等,到后来主编《晚清湖南学术与思想》《近代中国与近代湖南》,无不体现了王继平对晚清湖南社会研究的高度关注。2009年和2012年,他先后主持了“晚清人才地理分布研究”“近代湖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49)”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于2012年、2018年先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晚清人才地理分布研究》《近代湖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49)》两本专著。 2015年,王继平主动申请辞去了湘潭大学副校长职务,这使他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事他所喜爱的科研事业。2018年,他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史研究(1931—1945)”,目前,他正全力以赴地从事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