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国宝卷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自然有其发展的阶段性。郑振铎对宝卷发展的历史过程没有明确的论述,但他也发现各个时期宝卷有些不同:“宝卷是‘变文’的嫡系子孙,……其讲唱的故事,也以宗教性质的东西为主体,像《香山宝卷》《鱼篮观音宝卷》《刘香女宝卷》等。到了后来,也有讲唱非宗教故事的,像《梁山伯宝卷》《孟姜女宝卷》等”;明代“宝卷的写作,盛行一时,被视作宣传宗教的一种最有效力的工具”。 李世瑜1959年在《江浙诸省的宣卷》文中正式提出“前期宝卷”“后期宝卷”之别。“前期宝卷”指宋元明清民间秘密宗教的“宝卷”(李世瑜认为早期不存在“佛教宝卷”)。在清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年)出现“后期宝卷”: 从清同治、光绪年间开始,以上海、杭州、苏州、绍兴、宁波等城市为中心,宝卷又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它是前期宝卷的变体,可以称作后期宝卷。即宝卷已由布道书发展为民间说唱技艺的一种,名字就叫“宣卷”(“宣卷”这个词在宝卷一发生时就有,当时只是用为“宣讲宝卷”一语的简称),宝卷也就成为宣卷艺人的脚本。这种宝卷的内容以演唱故事为主,多数已经是纯粹的文学作品,少数还有宗教气息,其专门用为讽颂的宗教经典式的宝卷则是个别的。光、宣年间以至民初为其极盛时期,直到今天江浙诸省的某些城市和乡间仍然残留着。 该文中详细介绍江浙民间宝卷的分类、体制(形式)、写作技巧,民间宣卷艺人活动的地区、家数等。 泽田瑞穗在《增补宝卷研究》第一部分“宝卷序说”第三章“宝卷的变迁”中,将宝卷的历史分为“古宝卷时代”和“新宝卷时代”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古宝卷时代又分为“原初宝卷时代”(明正德四年,1509年,罗清《五部六册》刊行以前的佛教宝卷)、“教派宝卷盛行时代”(明正德四年至清康熙三十至四十年代,1691-1710年)、“宝卷衰弱时代”(雍正、乾隆至嘉庆十年平定白莲教)。“新宝卷”时代中又将嘉庆十年(1805年)到清末(1912年前)是“宣卷用、劝善用宝卷时期”,民国(1912年)以后是“新创作读物化宝卷时期”。“新宝卷时代”宝卷的特点: 这一时期具有教派色彩的宝卷并非完全没有创作,而是同佛教居士和地方乡绅的善书热合流。一部部新的说理宝卷不断产生,然而所说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劝善惩恶的调子,专门宣讲某一教派教义的宝卷几乎看不到了,同时宝卷的内容大多是叙事的故事,总之,从宗教的宝卷向文学的方面倾斜,小说、戏曲、弹词、民间传说等大家熟知的故事都被编为宝卷;这又使宣卷职业化和艺能化,两者互为表里。从宣卷的体裁和文体来看,突破了古宝卷复杂定型的格式,不再插入曲子,而是单纯地用七言句、十字句的韵文和讲说的散文组成,采用劝世文等的多种形式,为了强调这些作品而称作宝卷…… 古宝卷的时代,宝卷的作者除僧侣、道士、尼姑外,很多都是某一教派的教祖或教派的宗教家;进入新宝卷时代,职业的宣卷人从事宝卷的传抄、改编、创作。 李世瑜和泽田瑞穗两位学者同时都是宝卷收藏家,他们的结论是在大量阅读宝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们一致认为,在清末出现了与前期宗教宝卷不同的“后期宝卷”或“新宝卷”,特点是宝卷文学化、宣卷“艺能化”、宣卷艺人“职业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