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万历初年的书院整顿探微

http://www.newdu.com 2019-01-0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newdu 参加讨论

    
    张兆裕
    
    
    万历初年张居正对书院的整顿,是当时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对明代文化史和学术史、对张居正个人及其改革的评价都有影响。因此,相关研究也很多,基本认为这是张居正针对心学、钳制思想的举动,意在扫除不良思想传播的“平台”。但具体到这次整顿的细节,人们实际了解的并不多,这主要是相关资料比较缺乏,使进一步的探讨受到限制。最近读到的明代王国光的《司铨奏草》,较大地改变了这种状况,书中关于书院整顿的资料,展示了这一事件更多的内容,纠正了过去一些不准确和不全面的认识。使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司铨奏草》及相关书院整顿的史料
    
    
    《司铨奏草》是山西阳城人王国光的题奏稿汇编,[i]收集他在万历五年十月至万历十年十月担任吏部尚书时写作的文献,计有232篇。这部史料编辑于王国光任职期间,刊刻于万历十年十月落职前后,当时张居正还未遭到清算,故书中保留有对“元輔”张居正歌颂的内容。
    
    王国光在清修《明史》中有传,[ii]特别是明人张慎言为王国光所撰墓表也流传于世,[iii]对王国光的生平履历有细致的介绍。今人张伯伦的《王国光评传》是目前关于王国光的唯一传记,内容丰富。而任健的《明王国光<司铨奏草>研究》中也有对王国光生平的细致研究。这些著述都有助于了解王国光其人,故本文就不赘述了。
    
    对于《司铨奏草》这部书,时任吏部右侍郎的王篆在序中说,王国光“谨身率物,毕志殉公,下至管库卑琐之官,无不手自注拟,吏不得因缘为奸”,即这些题覆均出自王国光的手笔,又说“其议论务在振举纲维,揭揭然示我周行,令天下人人知上所耆欲,然后天下治可得而虑也”,“此皆公素所蓄积,愿以效之主上者也”。对王国光的政见、素养进行称颂。[iv]但要注意的是,吏部此时执行的政策,其思路是与当时改革的整体氛围一致的,甚至其中官员的黜陟未免反映张居正个人的好恶,则这部书的文字内容虽出自王国光的笔下,但作为题覆,反映的不仅仅是他的思想,也是国家和政府的意愿。
    
    王国光的职责是“持衡以佐上进退贤不肖”,他任职后“诸惰窳病官、骚屑病法者,咸摈而不得受事”。王家屏评价说,“是公始为国立法,而今为法择人。夫得人而公之,法乃益饬,国家太平之业乃益宏也”。[v] 因此作为吏部尚书的题奏集,多是与黜陟相关的内容。
    
    但在这部书里,保存了一批有关书院整顿的题覆,这批材料对深入认识这次整顿很有价值。
    
    万历大规模整顿书院是从万历七年正月开始的,王国光《司铨奏草》中保存的这组对各地整顿情况奏疏的题覆,共计21篇,涉及地区包括江西、山东等21个地区。
    
    表1:王国光所题查改书院各疏的情况[vi]
    

    地区
    

    上疏巡按名
    

    题覆奉旨时间
    

    地区
    

    上疏巡按名
    

    题覆奉旨时间
    

    江西
    

    邵陛
    

    万历七年九月十二日
    

    陕西
    

    张宪翔
    

    十月二十六日
    

    山东
    

    钱岱
    

    九月十六日
    

    苏松
    

    田乐
    

    十一月初十日
    

    湖广
    

    郭思极
    

    九月十六日
    

    浙江
    

    谢师启
    

    十一月二十九日
    

    辽东
    

    安九域
    

    九月十六日
    

    贵州
    

    马呈图
    

    十一月二十九日
    

    宣大
    

    郭汝
    

    九月十六日
    

    广东
    

    龚懋贤
    

    十二月初三日
    

    河南
    

    苏民望
    

    九月十七日
    

    四川
    

    虞怀忠
    

    万历八年闰四月初四日
    

    顺天
    

    李栻
    

    九月十七日
    

    福建
    

    敖鲲
    

    闰四月初五日
    

    真定
    

    王应吉
    

    九月十八日
    

    云南
    

    刘维
    

    五月二十七日
    

    甘肃
    

    赵楫
    

    九月十八日
    

    直隶(应天)
    

    陈荐
    

    六月十七日
    

    直隶(庐凤)
    

    李时成
    

    九月十九日
    

    广西
    

    胡宥
    

    七月十一日
    

    山西
    

    黄应坤
    

    十月十一日
    

    

    

    

    此外,还有一篇《覆直隶巡按胡时化查勘知府施观民私建书院疏》,[vii]此疏题覆奉旨时间是万历七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这个圣旨中,明确提出了整顿书院的要求。
    
    《司铨奏草》中的这些资料记录了各地区受到整改的书院数目,整顿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书院资产的处理情况。如《覆山东巡按钱岱查改书院疏》:
    
    
    题为参论不职文武官员大肆枭贪,恳乞圣明亟赐罢斥,以重官守事。看得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钱岱题称,该省书院一十八处,要将至道书院改为提学校士文场、武定等十书院改为衙门公廨、愿学等三书院拆毁,地基收入里甲征粮、凝道等四书院改为先贤祠学各一节。
    
    以上是山东巡按御史报告的辖区内的书院与拟处理情况,吏部据此题覆道:
    
    为照前项书院既经巡按御史勘明,分别具题前来,除子思书院原系衍圣公自祭,合改为子思祠;高苑縣书院年久倒塌,止存正房一座,改本乡先贤鲁仲连祠,合照旧存留。内王士行自捐田四十亩,给还本主,照例办納粮差。
    
    其省城至道书院合改为校士文场,武定、平原、长清、曹州、汶上、平阴、临清、濮州、武城、蓬莱各州县创立书院共十所,合俱改为公署。青州府凝道书院仍复改为名宦乡贤祠,莱州府东莱书院,查《一统志》:吕祖谦,先世寿州人,后徙居浙江金华府,已经立祠,不必渎祀,合改为公署。
    
    其长清县又有愿学书院,邹平县有长白书院,费县有思圣书院,既各离城,难以改设,合俱拆毁,所遗地基俱召民承买,原价减去三分之一,各归本里本甲户内,一体办納粮差,仍将召买过价数归入里甲缘由,类造青册,一报本部查考,一报户部查归原额粮数。
    
    万历七年九月十六日题奉圣旨:“是”。[viii]
    
    
    吏部的题覆与巡按的建议大多一致,即按照书院的情况分别改为先贤祠、衙门公署,也有直接拆毁的,私人财产则给还本主,但也有一些修正的看法。在吏部的意见中,所有书院的地产房产的处理都单独明确,这是这次书院整顿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过去人们对这方面关注不够,实际上这是整顿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这些情况,《明神宗实录》中的记载不多且内容简略,其他资料或不够具体或不够系统,而《司铨奏草》中的相关资料完整而丰富,加深了我们对万历初书院整顿的认识,可以补《实录》等史书的不足,还可以印证史料中的记载,很有价值。
    
    
    《司铨奏草》中所见的书院整顿
    
    
    (一)     关于起因
    
    
    万历七年正月开始的书院整顿,其直接起因是施观民案,《实录》的记载是:“原任常州知府施观【民】,以科歛民财,私创书院坐罪,着革职闲住。其所创书院及各省私建者,俱改为公廨衙门,粮田查归里甲,不许聚集游食,扰害地方。”[ix]但具体情况没有讲,其他资料也语焉不详。《司铨奏草》中的《覆直隶巡按胡世化查勘知府施观民私建书院疏》,[x]较详细地记载了事情的起因。
    
    根据该疏,已升任广东按察副使的施观民在其前担任常州知府时,创建一所书院,这所书院共用“四千余金”,一半用的是赃罚银两,其余来自捐助,包括:巡抚助银三百两,巡江御史五十两,兵备道一千七百两。事情的关键是赃罚银两的来源,这也是施观民获咎的原因,“施观民因公违例,滥肆科罚”,“虽因公科罚,似非入己之赃。但文卷无存,乃掩染指之实;况物议沸腾,岂专轻傲所致”。也就是说施观民在取得和利用赃罚银的过程中,被认为有违规行为。这是直接罪名,但吏部的题覆随即点明深层次原因,是建立书院与聚会讲学带来的危害:
    
    
    国家首崇文教,卫府州县各建有儒学,若有司肯加意振作,所属生儒群之学校,时加课试,则士心自奋,真才必多。乃不以此为务,往往糜费民财,私创书院。其心不过欲招致生徒植为桃李希目前作人之誉,为后日党己之图。及群君聚讲,非标榜附和而事空谈,则纵肆不矜而滋横议,甚至夤缘钻求,弊孔百出,以故士习因之而坏,风俗以之而偷。
    
    抚按司道等官亲临其地,自宜严行禁革,即有冒犯,亦宜指实纠举,乃恬然不以为非,间或捐金,以助成其事……甚非事体。
    
    至于各省会多建有书院,臣不知始自何时。但罗数百里或一二千里之人士聚于会城,长途劳费,人情多有未堪;玩愒岁时,志士恒不乐就。况提学官造就人材,或以身教,或以言教,非止一端,固不在于聚讲会文之末节也。且人士奸顽者因其在省,弊端尤众,难以枚举。
    
    
    疏中因此提出建议,加强生儒管理和学校教育,不许私创书院,聚众倡谈。圣旨采纳了吏部的建议:“施观民原劾赃私狼藉,不止科敛民财、似创书院一节,明系勘官私庇容隐,独以一事究罪,故依拟着革了职冠带闲住。”处理施观民,只是一项内容,这个圣旨还有另外两个内容,即要求整顿书院,并对各地的提学官进行考察:
    
    
    其所创书院并各省直有私建的,着照皇祖明旨都改为公廨衙门,粮田查归里甲。再不许聚集游食,侵害地方。各巡按御史仍将查改过缘由,立限从实具奏。
    
    其各提学官候科场事毕,你部里会同礼部照前旨从公考察。自今预行体访,如有违背敕谕、私自作弊的,着不候考察,即便奏来处治。
    
    
    圣旨中提到的“皇祖明旨”与“前旨”,一是指嘉靖十六年四月改毁书院的圣旨,一是指万历三年五月敕令提学官整顿学校、不许再建书院的旨意。显然,这次不仅是整顿学校,而是与加强学校教育同时进行,后者人们过去认识不足。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圣旨的要求成为相关各方的工作内容,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毁书院”。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涉及到官员的处理,故吏部参与了施观民案,并在题覆中使用了“题为参论不职文武官员大肆枭贪,恳乞圣明亟赐罢斥,以重官守事”的用语。而这个用语,也出现在所有题覆书院整顿奏疏的疏首,即使这些奏疏内不涉及官员的任免。这表明,持续数年的书院整顿在当时一直是被认作施案的延续,这也解释了书院整顿为何与吏部有关,由吏部来提出处理意见的原因。
    
    
    (二)     关于被整顿书院的数目
    
    
    万历初被整顿的书院有多少,后世普遍引用的数字是《神宗实录》中提到的六十四处,但据《司铨奏草》,实际要远远多于此数。我们根据书中各地呈报的整顿数字,统计后得知共有377所书院。[xi]
    
    表2:《司铨奏草》所记被整顿书院数目统计
    

    地区
    

    涉及书院数目
    

    

    地区
    

    涉及书院数目
    

    江西
    

    57
    

    

    陕西
    

    10
    

    山东
    

    18
    

    

    苏松
    

    7
    

    湖广
    

    36
    

    

    浙江
    

    27
    

    辽东
    

    8
    

    

    贵州
    

    3
    

    宣大
    

    2
    

    

    广东
    

    14
    

    河南
    

    8
    

    

    四川
    

    17
    

    顺天
    

    5
    

    

    福建
    

    51(含草堂)
    

    真定
    

    13
    

    

    云南
    

    37
    

    甘肃
    

    3
    

    

    直隶(应天等府)
    

    22
    

    直隶(庐凤等府)
    

    16
    

    

    广西
    

    13
    

    山西
    

    10
    

    

    

    

    共377所
    

    此377所书院,主要是当时仍然有讲学活动的书院,也包括少数仅存有基址的废闲书院。鉴于当时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以及张居正在当时的权威,这个数字基本可视为万历初年明代书院的总体数字。
    
    关于这次整顿的书院数目,《明神宗实录》说:“稽查应天等府书院先后共六十四处,或改公署,或给原主,或行毁废。其紫阳、崇正、金山、石门、天泉五书院,存留如故。”[xii]《实录》的这个说法,为《明通鉴》等一些史料所引用,成为很有影响的数字。但通过对比《司铨奏草》中资料,可知这并不是全部整顿数字。对于这个数据,谈迁认为是整个南畿地区的,他在《国榷》万历九年十月的记事中说“覈南畿书院六十有四,惟留紫阳、崇正、金山、石门、天泉五书院”,[xiii]就是说这个数字只是一部分,这一点应该是可信的,但所保留五书院情况在《司铨奏草》中得不到印证,因此,该数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     关于整顿的内容与范围
    
    
    按照圣旨的要求,书院要全部改为公廨,但实际要更复杂些。一部分明确予以保留,如湖广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xiv]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忠礼书院,其中白鹿洞书院还保留了额田300亩。[xv]这些书院名称、用途不做改变。另有一部分屋舍虽予以保留,但要改变名称,先贤祠就屬此类,如江西宋代创建的文宗书院改为四贤祠,河南的大梁书院改为十贤祠,浙江的万松书院改为先圣祠等。
    
    而绝大部分书院则改为公署用房,不仅取消书院名称,用途也完全改变。如顺天府昌黎县书院改为义仓,卢龙县北平书院改为公馆,祁州横渠书院改为府馆,完县乐群书院改为养济院,蠡县振英书院并入太仆寺衙门;[xvi]甘肃地区的三所书院中,甘州、凉州二书院改为公署,巩昌书院改为都察院公廨。[xvii]
    
    在这次书院整顿中,也有一部分是直接全部拆毁的。
    
    表3:万历初拆毁书院情况表
    

    地区
    

    拆毁书院名称
    

    出处
    

    江西
    

    金牛、一峰、五桂
    

    3所    p208
    

    山东
    

    愿学(长清县)、长白(邹平县)、思圣(费县)
    

    3所    p211
    

    河南
    

    承圣
    

    1所    p212
    

    直隶(庐凤)
    

    甘泉(扬州)
    

    1所    p214
    

    山西
    

    景贤(介休县)、阙名(猗氏)
    

    2所    p215
    

    苏松
    

    中吴(吴县)
    

    1所
    

    浙江
    

    讲德、夏公、凤池
    

    3所    p218
    

    广东
    

    西河、南岳
    

    2所    p219
    

    福建
    

    云庄(建阳)、东山(建宁县)、双林(龙游县)、一峰(闽县)
    

    4所    p222
    

    云南
    

    新建(澂江县)、新阳(新兴州)、养正(河西县)、宁川(浪穹县)、象山(邓川州)、正学(宾川州)、复性(鹤庆府)、金华(剑川府)
    

    8所    p223
    

    直隶(应天)
    

    新泉(上元县)、志学(宣城县)、水西(泾县)、凤山(宁国县)、天都(太平县)、首善(当涂县)、理学公祠
    

    7所    p225
    

    广西
    

    三元(藤县)、南麓(藤县)、存友仁(阙)
    

    3所    p226
    

    共41所
    

    

    

    书院的财产包括田地、拆毁的房基、物料等,其处理一般是田地减去原价的三分之一召买,购买者按规定承担赋税,房基和物料则出卖,所得银两归入里甲银,作为公款支用。这个政策是在第一次处理江西书院查改情况时明确的。
    
    
    万历七年九月十二日题奉圣旨:该省书院应存留、改建、改正等项俱依拟。其白鹿洞量留三百亩供祀外,其余都召民上价承买,各归里甲办纳粮差,仍将召买价数并归入里甲。缘由类造核册,报部稽查。各省直都照这例行。[xviii]
    
    
    这成为续后各地的处理书院财产的原则,如山西的拟处理情况是:
    
    
    河汾书院田地田地据议欲将堪种者变价,不堪者召佃,但恐召佃年久,易于埋没。合将堪种者减原价三分之一,不堪者减三分之二,尽数召买,或给本主。其猗氏、介休二县拆毁书院遗下基地,亦召民承买,各归本里本甲户内,办纳粮差。其先置买书院剩下银七百三十七兩五钱,并今召买田亩、地基银两,俱解布政司贮库应作何项支用,仍同田粮归入里甲。[xix]
    
    
    各地的这部分收入多少不等,因为很多书院是没有田产的。银两入库后所起作用《奏草》中未涉及,浙江是将其用于织造上用袍服的工料银,“浙江抚按题浙江应织六分袍服,该用工料银八十八万八百余兩,而本省司库已竭,本年兩运不敷,议将见在减兵扣省、变易书院等项银四万余兩,并未解工部节银、粮银八万余兩应用”。[xx]所以应该说,书院整顿的经济收入对地方财政是有帮助的。
    
    在这次整顿中,强调的是所谓的“私创书院”,即指那些未经过朝廷批准的书院,包括个人自建,和地方官用公款建立的书院,因此整顿中绝大部分书院才能改为了公廨,而个人自建的则还给个人,改作他用。要附带说的是,当时各地藩王所建书院不在整顿之列,而且朝廷还批准一些藩王新建书院。万历时期朝廷赐名的新建书院近二十所,其中有兩所就是在整顿书院期间建立的,包括山阴王朱俊栅的乐善书院,[xxi]高堂王朱厚煥的思训书院。[xxii]
    
    私创书院的兴起,以至于数目庞大,主要得益于地方官尤其是提学官的积极推动和实施,这从整顿中个人私建远低于官建的情况就可看出。如山东济南的至道书院,“嘉靖間学臣鄒公善筑以教养多士,士多向学,江陵议毁書院,始改今署”[xxiii],如林云同嘉靖时“升广东提学副使,立五经书院,简列郡士,讲业其中”[xxiv]。这类记载很多。建立书院并聚众会讲,固然有整体学术背景氛围的因素,但地方官员们的热衷,应该还有朝廷上层官员参与讲学的影响,也与追求政绩有关,这可以显示工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名望,因此成为嘉靖以后的一种风气。
    
    
    (四)关于整顿的时间
    
    
    这次整顿书院的开始时间是明确的,即万历七年正月二十二日,《明神宗实录》記作“戊辰”,这是皇帝批复的日期。整顿开始后,各地的呈报时间应该并不一致,从《司铨奏草》看,题覆的奉旨时间始于万历七年九月,一直延续至八年七月。则行动积极者的清查自少用了半年,其他地方则用了一年多。
    
    《奏草》的题覆中,奉旨最迟的是《覆广西巡按胡宥查改书院疏》,时在万历八年七月十一日。这份圣旨中说:
    
    
    该省书院并未开建立缘由,田地亦无召买主名及归并明白,俱与前旨相背,着再查实具奏。前有旨着各抚按将召买价数,并归入里甲缘由,类造核册报部稽查,今俱迁延不报,其报到者亦俱草率了事,显是以前查革尽屬虚文,将来必且朦胧复置,益滋奸弊。着户部候册报到日,分作三起,会同该科再一一稽查,有虚文塞责的,查参来说。[xxv]
    
    
    根据这份圣旨,在八年七月之后整顿并未结束,而是进入核查阶段,由户部和户科进行,《司铨奏草》也从这个时间点起不再有书院整顿的情况记录,则这个阶段吏部没有参与。
    
    户部的相关工作情况,目前所见资料不多。万历八年八月的《实录》载:“户部复以各省直改毁书院多有未行册报及议处未尽者,议行各抚按查核以报。上是之。”这显然是对上个月圣旨的落实,即从八月开始进行核查阶段。实际上户部从整顿一开始就参与了,因为整顿涉及书院财产的处理,各地奏报情况一是报吏部,一是报户部,即“缘由类造青册,一报本部查考,一报户部查归原额粮数”。而核查阶段由于是户部主导,书院的田产地产等经济方面应是核查重点,意在防止书院卷土重来,也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参考《实录》最后记载书院整顿的材料,是在万历九年十月,即记录前引总结查改数字为六十四處的史料,则这次书院整顿的最后结束时间,应不早于万历九年。
    
    
    《司铨奏草》与《实录》关于整顿书院记载的比较
    
        
    
    《司铨奏草》所保留的书院史料,其价值是多方面的。首先较详细记录了万历初期书院整顿的情况,不仅使人们了解更多的细节,也对这个时期明代书院的整体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另外,这些史料对其他史书的相关记载,所具有的印证、纠补作用就更明显了。
    
    《明神宗实录》直接记载此次整顿的资料有四条,其中三条有问题,或错误或不全面。上文所引的万历八年八月的记载:“户部复以各省直改毁书院,多有未行册报,及议处未尽者,议行各抚按查核以报。上是之。”[xxvi]虽《奏草》未有涉及,但其与前月圣旨精神相同,故应无问题。而其他《实录》的相关记载,与《司铨奏草》比较则有问题。
    
    从《司铨奏草》看,这次书院整顿是由巡按御史在各自的按行地区进行,而非以布政司为单位。如南畿地区就分别有苏松巡按、庐凤巡按、应天巡按的不同奏报。该情况《明神宗实录》的记载笼统且有误。《实录》说:“敕各巡按御史、提学官查访奏闻。”[xxvii]其中,所言的提学官也参与查访上奏的情况,则是《实录》误記,因为这次圣旨中的提学官是被查访对象,《司铨奏草》说:“各巡按御史仍将查改过缘由,立限从实奏闻。其各提学官候科场事毕,你部里(指吏部)会同礼部照前旨从公考察,自今预行体访。如有违背敕谕、徇私作弊的,着不候考察,即便奏来处治。”[xxviii]讲的是吏部与礼部对提学官进行考察,所以《实录》的记载对认识史实有误导,而《司铨奏草》所反映的情况更为细致而准确。
    
    在万历八年七月的《实录》中也记载了吏部的题覆及圣旨:“吏部疏称:各处私创书院如宣成、梧山等处已改公馆,其田地粮税宜归并里甲,征贮府库。奉旨切责抚按迁延草率,仍令核实以报。”[xxix]按照这条记载,则吏部的题覆是针对各地书院整顿情况,但查《奏草》,该题覆仅是针对广西一地情况,吏部的题覆未作泛论,[xxx]而且,圣旨的核查指令是给户部的,而非所有抚按官。因此《实录》的说法不准确,也不全面。
    
    至于《实录》万历九年十月所记户部核查的六十四处的问题,这里就不重复了。总体而言,《实录》关于此次书院整顿的记录不够精确,而《司铨奏草》则更为可信。
    
    
    结语
    
    
    万历初年的书院整顿,在史书中多被称为“毁天下书院”。这在当时是一个运动,但这也是在人心、舆论上都缺乏坚定支持的运动,最终促使书院整顿的成果,在张居正去世后便遭到异议,“毁天下书院,伤道化,蔑名教,非所以维风淑世”,[xxxi]虽然朝廷强调已经拆毁、变卖的书院不必恢复,[xxxii]但书院仍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显示出时代潮流的力量。
    
    然而,对于这次整顿,谈迁另有看法,他说:
    
    
    华亭(指徐阶)好道学,书院棋置,士大夫希进者争奔走马下,至衣褐带索之徒,摇唇鼓舌而不休。江陵深惩其弊,堤流塞源,亦未为失也。然必概毁之以为快,适增其口,第今后私创者绳之,则游士无所借径矣。江陵亟亟焉不快不止,说者以蔡京、韩侂胄相目,然与?非与?[xxxiii]
    
    
    谈迁的观点与《司铨奏草》中在施观民案的题覆是相通的,只是对张居正的具体做法有不同意见。实际上,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书院整顿之后一直存在,反映出明后期思想的多元化以及复杂性。
    
    但不论怎样评价万历初年的书院整顿,《司铨奏草》都给人们提供了很多新的知识,推进和加深了对这次整顿的认识。最后要说的是,《司铨奏草》中的书院整顿资料,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还未得到充分利用,有待继续发掘,以发挥其价值。
    
    
    (作者单位:张兆裕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i] 目前关于《司铨奏草》的研究成果,可述者有任健的《明王国光<司铨奏草>研究》(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刘伯伦的《王国光评传》(北岳文艺出版社,2016年)。
    
    
    
    [ii] 张廷玉:《明史》卷二二五《王国光传》,中华书局,1974年。
    
    
    
    [iii] 张慎言:《泊水斋文集》卷三《明故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疏庵王公墓表》,阳城历史名人文存,三晋出版社,2010年,第1册,第414—417页。按,该《墓表》亦收录在《山西通志》卷二〇〇《艺文》中,但四库全书本作“墓碑”,光绪本则仍作“墓表”。
    
    
    
    [iv] 王篆:《司铨奏草序》,见王国光《司铨奏草》,阳城历史名人文存,三晋出版社,2010年,第1册,第3页。
    
    
    
    [v] 王家屏:《司农奏草序》,见《山西通志》卷二一四《艺文》,四库全书本。
    
    
    
    [vi] 资料来自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七,阳城历史名人文存,三晋出版社,2010年,第1册。
    
    
    
    [vii]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五《覆直隶巡按胡时化查勘知府施观民私建书院疏》,阳城历史名人文存,第1册,第180页。
    
    
    
    [viii]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七《覆山东巡按钱岱查改书院疏》,阳城历史名人文存,第1册,第209页。
    
    
    
    [ix] 《明神宗实录》卷八三,万历七年正月戊辰。
    
    
    
    [x]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五《覆直隶巡按胡时化查勘知府施观民私建书院疏》,第178—181页。下文该疏引文出处相同。
    
    
    
    [xi] 任健的《明王国光<司铨奏草>研究》统计数字为372所(见该文第30页),刘伯伦先生的统计数字与任健相同(见《王国光评传》,第142页。按,该页印刷时误作272所)。
    
    
    
    [xii] 《明神宗实录》卷一一七,万历九年十月戊申。
    
    
    
    [xiii] 谈迁:《国榷》卷七一,神宗万历九年十月戊申,中华书局,1957年,第4397页。
    
    
    
    [xiv]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七《覆湖广巡按郭思极查改书院疏》,第210页。
    
    
    
    [xv]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七《覆江西巡按邵陛查改书院疏》,第207页。
    
    
    
    [xvi]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七《覆顺天巡按李栻查改书院疏》,第212页。
    
    
    
    [xvii]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七《覆甘肃巡按赵楫查改书院疏》,第213页。
    
    
    
    [xviii]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七《覆江西巡按邵陛查改书院疏》,第208—209页。
    
    
    
    [xix]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七《覆山西巡按黄应坤查改书院疏》,第215页。
    
    
    
    [xx] 《明神宗实录》卷一二三,万历十年四月壬子。
    
    
    
    [xxi] 《明神宗实录》卷九五,万历八年正月庚戌。
    
    
    
    [xxii] 《明神宗实录》卷一一五,万历九年八月壬辰。
    
    
    
    [xxiii] 施闰章:《学余堂文集》卷一一《提学道题名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xxiv] 《明神宗实录》卷六二,万历五年五月乙未。
    
    
    
    [xxv]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七《覆广西巡按胡宥查改书院疏》,第227页。
    
    
    
    [xxvi] 《明神宗实录》卷一〇三,万历八年八月庚戌。
    
    
    
    [xxvii] 《明神宗实录》卷八三,万历七年正月戊辰。
    
    
    
    [xxviii]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五《覆直隶巡按胡时化查勘知府施观民私建书院疏》,第180页。
    
    
    
    [xxix] 《明神宗实录》卷一〇二,万历八年七月戊寅。
    
    
    
    [xxx] 王国光:《司铨奏草》卷七《覆广西巡按胡宥查改书院疏》,第226—227页。
    
    
    
    [xxxi] 邹元标:《愿学集》卷五上《重新岳麓书院》,四库全书本。
    
    
    
    [xxxii] 《明神宗实录》卷一四二,万历十一年十月壬戌。
    
    
    
    [xxxiii] 谈迁:《国榷》卷七〇,神宗万历七年正月戊辰, 第4340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