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代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陷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凭借其坚船利炮,意图侵占中国,打开中国市场,变为其商品输出地和材料原产地。作为中国东南一隅的宝岛台湾便首先成为列强蓄谋已久的染指之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自元代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管辖以来,即使偶有战乱分离,但不久仍被重新归置于中国的版图之中。然则历代帝国王朝一直奉行“塞防高于海防”的传统信条,忽视了海疆建设,至晚清时期中国依然是“有海无防”。对于孤悬海外的台湾来讲,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直到1884年法国军队入侵台湾。面对法军的步步紧逼,清朝处于“无良将可用”的尴尬境地,被迫重新启用赋闲十多年的淮军名将刘铭传。 临危受命保卫台湾 刘铭传,安徽合肥人,字省三,年轻时投靠李鸿章,加入淮军队伍。因与太平天国作战勇猛,累至拔擢,成为淮军高级将领。1867年剿灭捻军首领任柱,被封为一等男爵,历任总兵、提督等职。后因作战贪功冒领,被清廷革职赋闲。赋闲的十余年间,刘铭传与洋务派人士颇多往来,其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深度了解了国际大势,常常为国事而忧愁不安,自己也由一名武夫变成了文武兼通的儒将。 1884年6月6日,经过法军多年的蚕食、侵压,法国终于迫使当时的越南阮氏王朝签署《顺化条约》,越南正式成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军凭借殖民越南胜利之余威,藐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一路北上,军舰横冲直撞,毫无顾忌,不久即达台湾海峡。清廷立召刘铭传入京,刘铭传急递《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请求朝廷立即备战、主战。7月16日,刘铭传以督办台湾军务的名义抵达台湾基隆。随后,他立即召集台湾军民展开保卫战,增修炮台,加固工事,安抚人心,准备与法军决战。 15天后,两军之间的战争正式爆发。法军在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的率领下,炮击基隆海面,遭到台湾军民的迎头痛击,法军攻占基隆战役失败。恼羞成怒的孤拔,率军攻击了福建马尾,将福建水师舰船悉数击沉,控制了台湾海峡制海权。身经百战的名将刘铭传以游击战之法对抗武力强大的法军舰队,避实就虚。在孤拔率军再次进犯台湾沪尾、淡水、基隆之时,刘铭传布置得当,巧妙应对,使得法军占不到丝毫便宜。经过此后双方长达半年的军事较量,清军物资充盈,法军则物资日益匮乏,不得不撤出台湾,法将孤拔病死澎湖。清朝取得了台湾保卫战的胜利。 台湾近代化建设的起步 刘铭传击退法军,中法战争落幕后,清廷重新陷入“塞防与海防之争”。此刻的刘铭传意识到,要想巩固大清万里海疆无虞,必须重视台湾在中国地理政治空间的战略地位,加快对台湾的开发建设,加强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联系,使之成为大清王朝永不沉没的军舰。唯有如此,才能给内忧外患深重的清廷减轻一点东南沿海方向的压力。为此,刘铭传常常为台湾未来的改革规划建设事宜殚精竭虑。 刘铭传认为首先必须在政治上给予台湾一定地位,假若再像以前台湾附属于福建巡抚管辖,战事一来,福建方面必定首先顾虑福建沿海安全。1885年,刘铭传正式上书清廷奏请台湾设省,脱离福建的行政管辖,设立台湾巡抚作为管辖台湾、澎湖沿海附近海域的最高行政长官。随即,清廷准奏,任命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上任后,立即派人展开对台湾地理风貌、行政区划的全面考察,于1887年10月正式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将全台湾行政建置定为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台北取代台南作为台湾的首府,从而基本奠定了台湾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既然台湾建省已成,刘铭传就认为必须跟大清其他省份一样开展建设。刘铭传注意到了加强台湾沿海防卫工作的重要性。刘铭传认为中国军队“以数倍之人数对于洋兵,败者何?制器不如夷也”。所以,刘铭传就把大部分的银子用于购买大炮和船只,修筑、增加炮台,全方位加强台湾东南西北沿海的防卫。刘铭传还将驻守在台湾湘淮军按照西方新式军队的样貌进行军事训练,加强他们的专守防卫能力。 在刘铭传率领台湾军民共同抗击法军,保卫台湾之时,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也加入到了刘铭传的队伍中来。刘铭传到来后,他走访台湾番民部落,体察了解民情,安抚部落群众。刘铭传在奏折中写道:“民番皆朝廷赤子”,朝廷理应“一视同仁”。刘铭传在台湾人口聚集区,广设学校,教授台湾民众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和稼樯之法,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极大地巩固了民族关系。 台湾岛土地肥沃、物资矿藏丰富,加之优越的地理环境,西方列强之所以看中台湾,多半也是因为此。刘铭传到达台湾之时,这时台湾的煤矿、金矿等都得到了极大地开发。打退法国人后,刘铭传鉴于清廷无饷可派于台湾的现实窘境,他积极吸引内地工商业者、洋人外资来共同开发台湾矿产,来台进行殖产兴业。他按照清廷办洋务的思路,给予来台兴业者诸多便利条件,并以“官督商办”实则商办的形式监督管理企业的运作。同时,刘铭传还借外资在台湾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展开大规模交通建设,率先在台湾修建铁路,连接台湾南北两地,架设了第一座铁路大桥。1891年,中国人自己出资、自己建设、自己管理的台湾-基隆铁路完工。刘铭传还在台北、台南等地设立邮政局、电报局开展与大陆地区的往来,方便两岸人民与台湾地区人民的联络。 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台湾的近代化建设,短短数年间,就使得台湾由全国最贫弱的省份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现代化、最富庶的省份之一。 甲午战败刘铭传含恨离世 就在刘铭传准备将台湾率先建设成中国模范省大干一场的时刻,1890年,刘铭传在台湾所作的各项新政、革新事业遭到了清廷保守派官僚的激烈抨击和反对,他们借口刘铭传在因通商口岸税务问题上与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矿招商承办等事,出卖利权,有贪功之想,对刘严加申斥。面对朝廷内外要求撤换刘铭传台湾巡抚的呼声,刘铭传忧劳成疾,被迫向清廷提出辞呈。1891年,清廷准其辞官回乡。就这样,刘铭传被迫乘船离开了他苦心经营7年之久的宝岛。 1894年,日本蓄谋已久,故意挑起战端,在黄海和朝鲜半岛与大清北洋水师展开决战。这时清廷想再次启用刘铭传,刘铭传以病体缠身无法作战为由加以拒绝。最终由于清廷的腐败无能和北洋水师的指挥失当等因素,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朝被迫与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后,刘铭传悲愤交加,口吐鲜血,一病不起。1896年1月,刘铭传怀着对倾注毕生心血的台湾的思念含恨离世。仍可告慰的是,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民众至今也没有忘记刘铭传对台湾的历史性贡献,如今台湾的铭传公园里有刘铭传塑像,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学、中学、大学以及街路,都怀揣着台湾民众对这位“台湾近代化之父”最美好的纪念。正如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曾经说过的:“刘铭传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对台湾近代化建设贡献很大,我们现在在他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