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王丹]“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的宝物类型与意涵(4)

http://www.newdu.com 2019-01-20 中国民俗学网 王丹 参加讨论

    三、“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的意涵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在交互往来中携带着各自的文化,因为宝物,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习惯,由此构成了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甘肃汉族故事《神火盆》讲,“早先,他就听老人们说过,当年唐僧取经路过这里,正是天寒地冻时节,唐僧借了一个穷老汉的火盆烤火取暖,走后,那火盆就变成来一个聚宝盆,老汉依着它发了财,日子越过越富足。”(1)“神火盆”就是“聚宝盆”,它是财富的标志,中国各地流传有以“聚宝盆”为核心母题的民间故事。这则《神火盆》故事发生在唐僧取经的路上,“神火盆”变成的“聚宝盆”就非同一般了。《神火盆》不仅彰显了“丝绸之路”沿线民族民众具有共同的财富价值观,而且将以财富为核心传统作用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民众形成的生活共同性和差异性表现出来。这种兼具共同与差异的价值观念成为“丝绸之路”沿线民族相互交流、彼此理解的基础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涉及宝物、与宝物相关的人、宝物与人的关系,宝物故事记录了宝物的发现过程、宝物的价值,记录了中国“丝绸之路”沿线民众的生活。从这个角度上说,“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就不仅是讲述人情感的表达,而是多民族民众生活的历史记忆。“丝绸之路”宝物故事流传千年不衰,每个时代的宝物故事带有时代特征,宝物故事到了唐代发展到高峰时期。当时西域诸国先后与唐王朝建立起依附性关系,每年向唐朝进奉贡品,其中主要是“宝物”类的珍珠、玛瑙、宝石、翡翠以及香料、药物、奇禽异兽等。当时与唐通商最勤的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在中国施展其商业才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因此,唐代的西域胡人成为“丝绸之路”沿线民族“找宝”“识宝”的主角。更为重要的是,“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中的“宝物”往往超越了商品的价值。《纪闻》中记载的“水珠”、《宣室志》中记载的“清水珠”等,均是“国宝”,因为某种原因流落海外,国王召集胡人“寻宝”“赎宝”,这时“宝物”就不是简单的商品了,而是承载了国家的历史。这些传承在“丝绸之路”沿线民族的宝物故事从讲述人和听众的生活出发,记录了不同民族持宝者、识宝者认识世界、理解社会、记录国家历史发展的印记。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识宝故事的识宝者来自西域或是外地人,故事讲述他们来到异地发现宝物,或者在异地无意间发现宝山、宝物,这些都包含了西域人或者外地人对于异域生活的想象,包含了好奇、惊异和差异化的生活体验。《太平广记》卷464《南海大蟹》中记载人们乘船无意间飘到一个海岛,岛中大山上“悉是车渠、玛瑙、玻璃等诸宝,不可胜数”。这种描写是想象性的,是对于异域宝物的期待。“丝绸之路”沿线民族识宝故事体现着讲述人对识宝者生活、性格的认知,比如唐代人认为胡人生活的“波斯”“大食”等地区盛产宝物,胡人来到中国,每个人都是识宝高手。《太平广记》卷403《玉清三宝》韦弇将三件宝物“集于广陵市,有胡人见而拜曰:‘此天下之奇宝也。虽千万年,人无得者’”。《太平广记》卷441《阆州莫徭》中两位胡人为了象牙“往复交争,遂相殴击”。《太平广记》卷403《魏生》中魏生偶然拾到一块奇石,胡商求购,“生遂大言,索百万,众皆怒之:‘何故辱吾此宝’,加至千万乃已”。唐代人眼中的西域胡人为了利益可以“殴击”,为了珍异宝物又主动抬高价格,这些识宝故事中的胡人形象立足于中国农业经济视野背景下,当然不乏讲述人、记录者对于胡人形象的想象性建构。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中的“宝物”来源多样,有来自中土的宝物,如二龙女卫护的宝珠等;有来自西域诸国的宝物,因各种原因流入中土,如清水珠、青泥珠、阳燧珠、诃黎勒等;有来自道家仙界和其他宗教信仰的宝物,如玉清宫三宝、西王母第三女所赠的白玉盒等。这些宝物的承传记录了“丝绸之路”沿线民族生活交流交往的关系,记录了中土文化与西域文化互融共生的关系。“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的传承、传播随着识宝者、采宝者的足迹遍布中国许多地区,识宝者、采宝者的“识宝”“采宝”言行将大量与宝物相关的生活和文化都带到这些地方。因此,宝物故事的传承过程就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宝物故事讲述、接受的过程就是人们相互理解、认识的过程,宝物故事彼此吸收、融合的活动过程成为“丝绸之路”沿线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生活现象的重要内容。
    结语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传续不绝,源于“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对以“宝物”为中心的生活理想的追寻,以及以宝物寄托生活情感、记录民族关系的历史,建立了以“宝物”为核心的“丝绸之路”沿线民族认知世界和理解社会的知识体系。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宝物故事中的“宝物”充满了文学想象和虚构,其创作、讲述承接了中国明清以前的宝物叙事传统,体现了各民族宝物崇拜的延续性。以“宝物”为核心建构的民间故事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创作手法,均渗透着多元文化互动的印记,宝物故事影响着“丝绸之路”沿线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作用于多民族和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本文原载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5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