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代永定河及东西淀争地纠纷的类型与实质

http://www.newdu.com 2019-01-25 《河北学刊》2018年第5期 王培华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水、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因其重要,古代中国不乏争地争水矛盾。17—18世纪海河流域气候和环境变化,使永定河下游及东淀和西淀等出现河淀淤地滩地。清初八旗圈占直隶膏腴上地,满汉杂处,这就使直隶社会经济关系和人地关系异常复杂。八旗王公贵族和庄头、汉民多占种偷垦河淀淤地滩地,种植麦、稻和蓝靛等。旗民争夺河淀地淤地,至少产生以下几种类型的争地纠纷:八旗庄头与汉民争地、旗丁与民户争地、八旗庄头侵占官地、八旗王公与官府争夺河淤地、八旗王公与民户争夺河淤地、八旗侍卫护卫与民户争地、民户之间争夺、乡绅豪强与官府争夺河滩地河淀地,等等。在各种类型中,八旗王公的争地,所争夺对象数量大,即争夺淀地的顷亩大。参与争夺淀地的民户数量,可能比八旗王公贵族多。争地的实质,是争夺国有土地资源的使用权。
    关 键 词:清代/永定河淀区/争地纠纷/类型/实质/
    标题注释: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小冰期以来东亚季风气候区极端气候变化及机制研究》(2018YFA0605602)
    作者简介:王培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与环境变化等研究。
    水、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山泽水土,人民衣食之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由于人口增加,农民尽力耕垦,耒耜遍天下,四海无寸土。清代直隶永定河淀区及东淀附近,历次改道,造成下游出现河淀淤地。东淀、西淀(白洋淀),17—18世纪晚期进入偏旱时期,使得河道淤积淀泊涸出,出现新的可耕地。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各方对河淀淤地的争夺纠纷,时有发生。以往学术界对永定河下游和西淀的研究①,较少涉及当时争夺淤地淀地问题。然而,对淤地滩地淀地的争夺纠纷,是清代直隶永定河下游和西淀区的主要社会矛盾之一。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称之。雄安新区核心区所在地白洋淀地区,历史上称西淀。东淀附近的霸州、文安、永清等,也都在雄安新区的辐射区。研究清代永定河下游及东西淀争地矛盾等问题,有助于为今日永定河下游及雄安新区的政治、经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一、清代永定河及东西淀争地纠纷类型
    (一)八旗庄头与汉民争地、旗丁与民户争地
    清初,八旗贵族圈占和接受投充的大量旗地,有分布于永定河淀区,如东、西淀。东淀周边各县,霸州、文安、大城、静海都有八旗庄头、旗民、汉民争夺淀地。例如,文安地势低下如釜底,有火烧淀等四淀,遇水易淤,旗民争夺淀洼地,“文安旗民杂处,争讼日滋”[1](卷35,《人物·韩文》)。畿辅“满汉军民杂处,其黠者假投充,侵夺民田;势豪恣为襄橐,以取奸利。所在盗贼纵横充斥,白昼杀人,莫可穷诘。而八旗庄头,尤多不受理,即民间有讼,庄头辄上堂呼噪,把持之,有司莫敢谁何”。假投充,即名为投充庄头,实为侵夺民田[2](卷65,《于成龙墓志铭》)。争讼,其中不免争夺淀地,既有八旗庄头、旗民与民户争地,也有旗庄民户争夺淀地。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开始,梁缵素为文安令六年,“定旗民租地法”,“令租户亲与地主交关,值既定,不得意为增损”,否则都依盗典田宅罪处罚。此法推行到直隶被圈五府州县一体遵行,“自是五府穷民皆有定业”②。说明文安确有盗田罪。刘宝楠为文安令,令旗丁与民户均资修理堤工,说明旗丁在旗民争地中处强势地位。自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以后,东淀周边霸州、文安、大城、静海四州争占东淀淀地,到清光绪八年(1882年),“占去淀地大半,现存者不及三分之一”[3](卷43,《清理东淀折》)。
    (二)八旗庄头侵占官地
    八旗旗庄不仅侵夺民田,还侵占河淤地亩。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奏称:“永定河旧下口一带,及南北两岸淤出地亩,向为地棍影射,胥役串通,往往占种多项,贫民不沾实惠,并有旗庄人等,冒认老圈业地,纷纷争控。”[4](卷16,《奏议》)地痞占种永定河旧下口及南北两岸淤地,即官地;被退回的旗圈地,政府招民垦种,向国家交税,原八旗又来冒认为圈地。这表面上是八旗与民户间的争夺,因民户向国家交税,其实质是旗庄与国家争夺河淤上地。“纷纷争控”,表明争夺河淤地亩现象激烈和频发。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武清县正黄旗苇户庄头刘元照以差地短少为借口,侵占武清县范瓮口淤滩苇地5顷、东安县河滩官地7顷58亩。内务府派员查勘,反将以上地亩全部拨给刘元照。直隶总督方观承派通州、三角淀、武清、东安等地官员“传谕该处邻佃,各于地内标明界址”,查出刘元照侵夺地78顷多地,有河淤官地,有淤滩苇地,还有新丈量河淤地等。方观承将河淤官地,退回东安县,征收租银,储于永定河道库,补充永定河河工经费[4](卷8,《经费考》);将范瓮口淤滩苇地、新丈量河淤地,归武清县范瓮口,为“河工蓄养苇柳麻筋,并以余租充河神各庙香火之用”。内务府罚刘元照枷号60日,满日,鞭100,革头目[5]。由此案足见庄头与官府间争夺河淤滩地矛盾的程度之激烈,且持续时间较长。此种情况,当不在少数。
    清初,历次分给八旗大量土地,但因地亩薄碱、水冲沙压等因素,八旗可“呈请退交、另换”,州县将八旗退地,招佃征租,民户开垦三五年,或有淤成上地者。这些退地已成官地,与庄头已无关系。农民租种河淤地亩,善加修治,淤地成为好地肥田,庄头子弟反又指认为旗产,并委派庄头勒索佃户增租,否则就夺地增租。直隶土地多被圈占,“民既无恒产,仰租圈地为命,粪治如已业,而旗人以田事委庄头,率无赖子,窥田既治,则勒民益租,不听者,夺之,而豪猾民乘机诱取,或转租以为利,于是穷民尽失业”[6](卷10,《梁明府传》)。这实际是八旗庄头侵占河淤地亩,“夺民之业,而坐收其利”。清乾隆帝看不下去,于三十五年(1770年)十二月谕旨:“嗣后所有退圈地亩,概不准撤回安放庄头,永远交地方官招民承种、征租、解部”;“此内如有淤成膏腴之处,交地方官查明、量增租银征解,如此立定章程,庄与民两无干渉,庶争讼之端不禁自息。”[7](卷65,《土田志四》)庄头争夺河淤地亩,迫使清乾隆帝发话阻止争地。这种庄头与民户争夺河淤地,永清县最为明显。“永清,在畿辅东南,近津淀,常苦涝。又永定河绕邑境北东界,或冲决沙淤,且旗庄错互,民鲜恒产”[8](卷61,《经政志八》)。可见,永清民田或被河水冲决沙淤,或旗庄错互,导致永清民鲜恒产。户部八旗现审处,旗民争控地亩案件不少。刘诏升为官户部八旗现审处,于旗民争控地亩,多所平反,深得于敏中、英廉所知[9](卷184,《人物志二十五》)。户部现审处费某,“掌旗民争地之讼,未尝妄提一案”[10](卷3,《费给谏家传》)。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静海县令史某,于“旗民争地之狱,不徇情、不畏势,追地归民,今书院租田是也”。但这种追地归民的县令,在当时只是少数。
    八旗庄头侵占河淤地亩,直至清末依旧。清同治元年(1862年),顺天知府石赞清勘察永定河下口时,发现“种地户恐地方官查问,赴京寻王公大臣管家门上等,投充庄头,求一执照,以作护符,则地方官不敢过问”[11](卷12,《奏议》)。在庄头与民户争地中,庄头有王公贵族的支持,占尽优势,所以有些狡黠民户才投献王公,充当庄头。清光绪八年(1882年),安州王福祥之弟“私种稻禾,被人割去”,王福祥起意将禁垦淀地投献给王公溥泰。这本是民户间争夺禁垦淀地,当王福祥起意投献官地给王公溥泰时,“希图倚势垦种,充当庄头”[12](卷51、卷53)。一旦得逞,王福祥成为庄头,垦种淀地,庄头与民户争地在所难免,而庄头肯定占优势。溥泰接受民户私献官地时,就成为八旗王公与官府间的争地。
    (三)八旗王公与官府间争夺河滩河淀地
    《大清会典则例·户部·马厂牧厂附畿辅牧场》载,镶黄旗牧马厂地,在武清、宝坻二县,东自唐畦,西至陈林庄70华里,南自张家庄,北至上马台90华里。正黄旗牧马场地,在天津府,西北自俞家庄,东北至小稍子口15华里,西南自孙家庄,东南至秋家庄47华里。正白旗牧马场地,在天津府,东自好家沽,西至白家庄42华里,南自城儿上,北至清沟65华里。正红旗牧马场地,在瓮山者15顷,卢沟桥西髙陵者27顷60亩。镶白旗牧马场地,在通州24顷84亩。镶红旗牧马场地,在顺义天竺马房村35顷28亩,卢沟桥4顷80亩。正蓝旗牧马场地,在丰台王兰等庄东西30华里,南北50华里。镶蓝旗牧马场地在草桥10华里,廊房8华里,静海县旗地计348顷34亩[13](卷28,《考十九经政二》)。八旗马厂地,有些就在水边河边,有时也被八旗贵族侵占。
    八旗王公大臣获罪后,其土地或入内务府,或入官为官地,由当地州县招民佃种收租。入官地中,有被报荒地,即官荒地;有些就是河滩地,成为王公与官府争夺之地。清康熙帝第九子贝子允禟,雍正四年(1726年)被革爵,圈禁并幽死直隶总督府,其在静海县双窑村等处马厂地“入官地亩共193顷”。其中,静海县招民佃种“征租地仅有27顷,其余荒地至165顷之多”[12](卷97,《乾隆四十八年六月甲子》)。荒地果如此之多,允禟如何收租养家?允禟长子弘晸,被圈禁数十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被释放并恢复宗籍,四十七年(1782年)封辅国公[14](卷247,《封建考》)。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正蓝旗都统奏报,“奉恩辅国公弘晸差家人许鸣,持谕往静海县收取马厂地亩一事”。双窑村,位于今团泊洼水库西岸。其西南有梅厂村,疑即马厂地③。养马地或草场地,“疑似旗圈或荒废河滩之属”[15](卷10,《户书》)。后查明,弘晸“贪图微利,尚与授意者有间”,其侄延恒捏造谕帖、令许鸣冒充弘晸家人持伪造谕帖,赴静海县私收地亩[16](卷97,《乾隆四十八年六月壬午》)。于是,革除弘晸爵位,授为散秩大臣,在家闭户闲住,不必当差行走。延恒依拟绞候,交宗人府严行圈禁。许鸣,依拟应绞着监,秋后处决。许鸣私收地亩,涉嫌侵占入官河滩地,乾隆帝说:“静海县双窑村等处,有弘晸之父入官地亩共193顷,迄今征租地仅有27顷,其余荒地至165顷之多,其故殊不可解。此项地亩,既经入官,自应召垦征租。乃直属向来陋习,旗地一经入官,即多报荒。此皆地方官假捏详报,以为影射渔利之地,最为积弊,亦不止此案也。……况此项地亩,当年未入官时,若皆似此抛荒,本人何以取租养赡。可见从前报荒,非地方官规避处分,即系借端捏报。”[16](卷97,《乾隆四十八年六月壬午》)双窑村旗地入官后,本应全部召垦征租,州县官将入官旗地报为官荒地,“以为影射渔利之地”。而官荒地,多被有力之徒招民佃种。弘晸派许鸣持谕收租,目的即是夺佃增租,成为旗民交涉事件,即争夺滩地纠纷。故乾隆帝认为,“不止此案”。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户部令直隶官荒地征收官租,旗荒地给还原主,“令垦地之佃民永远承种,使有力之徒不得从中觊觎,以开增租夺佃之弊”[7](卷65,《土田志四》)。正透露了弘晸派人收取双窑、马厂地亩,就是夺佃增租。入官地成为马厂地,则弘晸派人收取地租,就是八旗王公与官府争夺河滩地。由于弘晸派许鸣收取静海县马厂地租,促使清廷调查静海县河淤地亩,体现了国家对包括河淤地在内官地的管理。此次查办弘晸派许鸣收取静海县马厂地租,成为后来查办此案的依据,即成案。清光绪八年(1882年),直隶总督张树声称,“又查乾隆四十八年六月正蓝旗都统奉恩辅国公差家人许鸣持(谕)往静海县私收马厂地租一案”[12](卷51)。
    清初,国家拨给八旗大量土地,然也有人投献自有土地充当庄头。有些人则因私嫌私仇,指称淀地投献王公府。西淀,宗人府称有郑亲王的圈地,但后查实无圈地,都是官地。清光绪八年(1882年),直隶安州民王福祥因其弟私种稻禾被人割去,起意“将淀地投献公府收租,求充庄头,借势压众,于五月间同赴京城”,向亲王奉恩镇国公溥泰府投献淀地,称安州端村镇辛家庄左近,有涸出淀地48顷,向由清河道叶伯英,于水小之年,计亩征租,上等地则收租至6000之多。今叶伯英升任赴陕,无处纳租,愿将此地投献奉恩镇国公溥泰府。八月,溥泰派护卫萨彬到安州招人认种,因禾稼归仓,地亩又多水浸,未能办成。十一月,淀水冻结,溥泰再派萨彬带同王福祥,持顷亩、佃名、租册至安州端村、辛家庄一带丈地,计亩清查,招人认种,私札安州(知州严祖望,令该州派役照料会勘),并发告示谕帖,派员前来勘丈,招佃收租,导致州民疑惧,几酿事端。王福祥投献淀地,是以禁垦官淀投献亲王溥泰,当即遭到安州知州和直隶总督的反对。安州知州严祖望告以“淀地关系水道,久已禁垦,且未奉各衙门札文,不能办理”。直隶总督张树声奏:“民人带地赴王公处投充,系指该民人自有之地而言,且系远年成案,断无禁垦官淀可任便投献之理。此事核与定例、成案,均相悖谬。”此案,经府、省两审,宗人府和刑部会审,判溥泰革去公爵并圈禁一年,王福祥发往边远充军,孟传金革职并发往军台效力赎罪[17](卷53)。此案情,系由户民间争夺淀地、私垦官地,转为民户向八旗王公投献官淀。因溥泰已接受投献,“蒙认旗地”,又成为八旗王公与官府间的争夺淀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袁世凯说:“光绪八年,镇国公溥泰因蒙认旗地,身罹重谴。宗人府以此处系郑亲王府圈地,备文行查饬据该州,查得确系河淤,并非旗地。”[12](卷181)则说明清光绪八年(1882年)溥泰接受王福祥投献淀地,蒙认旗地,实际上是八旗王公与官府间争夺官地淀地。
    (四)八旗王公与民户争夺河淤地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三皇子胤祉(后改为允祉)晋为和硕诚亲王。他熟悉律吕历法算法,深受康熙帝喜爱,主持编修《律吕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清雍正帝因其与太子关系密切,发到遵化马兰峪为康熙守陵。清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初四,雍正帝喻,“诚亲王允祉,平昔嗜利营私,诈赃累累,经户部及管该旗事务果郡王等秉公清查”[18](卷66)。是年六月乙亥,宗人府议奏,说允祉唯利是视,勒索苏克济银两[19](卷70)。为此,被降为郡王,革去4个佐领,囚禁于景山永安亭。清雍正十年(1732年),幽禁而死。清乾隆二年(1737年),直隶总督李卫奏报,“诚亲王府侍卫库克,于安州民争控淤地案,赴州属托”[20](卷8)。八旗护卫、侍卫等武职品阶不同,在八旗王公侵占官地中,具体执行八旗王公的旨意。侍卫库克在“安州民争控淤地案”中,具体执行诚亲王的嘱托,到安州属托官员办事。安州即今河北安新县。诚亲王允祉系镶蓝旗,镶蓝旗地14000多顷,其中有坐落于安州、大兴、宛平、永清、东安、香河、三河、武清等处的[21](卷34,《户部·田赋》)。清乾隆二年(1737年)李卫奏报,乃追查雍正时诚亲王余案。安州白洋淀地是官地,民种收租。
    (五)八旗护卫、侍卫与民户间的争地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二十八年(1689年),安州白洋淀民户私垦淀地,民种麦其间,收获倍于其他地亩。旧额,每亩官征3升,以备赈。是年淀地小麦长势茂盛,驻保定旗丁恃统兵官显贵,“谋夺之,指为民占马厂地,讦于巡抚,下令清理”④。旗丁指称被农民种麦的淀地,为马厂地,是旗丁争夺民户淀地的常用手段。八旗护卫有争控地亩案者,如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圆明园正白旗满洲护军八十三、成泰、徳泰,争控地亩在香河县,他们私写呈词,封交庄头刘希贤,掷给香河县知县轿内。按惯例,旗人争控地亩,不能在州县具呈,应在佐领、管旗大臣、提督及部院申告,“护卫控告地亩案,牵连民人,由部行文严察办理”[7](卷65,《土田规制》)。亦即八旗护卫争夺地亩牵连民户,须由户部行文办理。直隶各府、州、县多有八旗圈地,以及投充地、马厂地,争地中不可避免有争夺淀地、滩地。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王福祥向溥泰投献禁垦官地淀地中,护卫萨彬替溥泰办事,前往勘丈招佃征租,被革去护卫衔,并徒二年半。可见,八旗护卫在王公争夺淀地事件中,是执行者[21](卷25,《旗人争控户口田房等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