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尤瓦尔·赫拉利:“互为主体”编织出的虚构想象 尤瓦尔·赫拉利在想象方面走得更远,他在《未来简史》中说,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16]人类历史正是围绕各种虚构故事展开的,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虚构想象的历史图景。 1.虚构故事 人与动植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赫拉利提出了颠覆性的回答,即是否拥有大规模协作的能力。他进而提出一个“互为主体”[17]概念,比如金钱、神、国家和公司等虚构故事,而人类历史正是围绕各种虚构故事而展开的。[18]虚构故事使人类大规模合作成为现实,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 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智人开始谈论只存在于人类想象之中的事情。那时,某个部落里编织的先祖精神,到了隔壁部落可能就不灵光了;某个地方能用作流通货币的贝壳,翻过一座山可能就毫无价值了,这个时期的虚构故事影响有限。后来发展出了影响范围更大的苏美尔神、埃及法老等,但即使农业革命已发生了数千年,人类的合作网络还是迟迟无法大幅扩张。文字与货币的出现使人类突破了大脑的数据处理限制,人类有可能组成网络。纸张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的合作规模,书面文字的力量随着各种经文的出现而达到巅峰。正是各种虚构故事的力量不断增强,推动了人类更大规模的历史合作,让我们从石器时代走到了硅时代。[19] 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这种“互为主体的现实,并不是因为个人的信念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类的沟通互动而存在。”[20]但是一旦人类不再相信它,这种“互为主体”就不复存在了。比如上帝,如果对中世纪的人说上帝不存在,他们可能会无所适从;再比如中国的皇帝,在古代如果说没了皇帝,整个社会也会出现一片恐慌,但对现在的人来说,上帝和皇帝只是已远逝的某种历史符号而已。 因此,现在的“意义的网可能会忽然解体,而由一张新的网取而代之。”[21]读历史就是在看这些网的编织和解体,“这正是历史展开的方式。人类编制出一张意义之网,并全然相信他,但这张网迟早都会拆散,直到我们回头一看,实在无法想象当时怎么可能有人真心相信这样的事。”[22] 2.人文主义、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 在“上帝已死”的时代,是什么赋予了人类以意义?人类又编织了怎样的虚构故事? 现代契约给了人类力量,收回了原来的意义,但我们仍然相信自己生活有意义。上帝已死,但社会并未崩溃。正是人文主义这一新宗教给人来重新带来了生活的意义,即“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23]:政治上,选民能作出最好的选择;经济上,顾客永远是对的;美学上,觉得美就是美;伦理上,感觉对了就行;教育上,要学会自己思考。 赫拉利预测,未来随着生物科技对人类自身了解越来越多,认为“‘自我’也像国家、神和金钱一样,只是虚构的故事。”[24]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人将越来越成为无用阶级,民族国家也将不复存在,社会将形成一个人数极少的精英阶层,即“智神”,它将统治整个世界。届时,与“智神”相对应的新宗教也将产生: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赫拉利甚至将人类历史看作是数据处理的过程。 赫拉利的“虚构故事”遭到很多人非难。其实,“虚构故事”并非虚构,简单说来就是人类所创造的世界。在赫拉利看来,正是人类有意识的大规模合作和虚构故事的相互张力,促使人类社会从部落采集发展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进而智人有可能发展成为“智神”,当然他对未来的预测也不断遭到质疑。赫拉利的“虚构想象”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史学家也不认同他,认为他的著作不属于历史范畴,不符合历史研究方法和范式。但是,他的《未来简史》系列丛书却备受推崇,阅读量不断创出新高。所以,还是很有必要阅读他的作品,从中借鉴可取之处,比如大胆的想象和抓取大众感兴趣的话题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