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吴桃:“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助力凉山彝区精准扶贫(2)

http://www.newdu.com 2019-02-02 中国民族报 吴桃 参加讨论

    (四)电商模式为彝区精准脱贫提供了智力支持
    政府引导、农户参与、校企合作、共学共享的电商模式,为凉山彝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精准脱贫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目前,凉山的西昌、盐源、会理、德昌、冕宁、雷波已建成一市五县的服务中心、25个乡镇服务站、25个村级服务点,盐源县、雷波县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凉山州建成了点面结合的电商扶贫攻坚工作站。首先,在政府引领下,建立电商扶贫专区,把当地的农特产品及彝族工艺品推介到全国;其次,在商务局的支持下,建立电商扶贫小店平台系统,用一站式的模式帮助彝区农户开店,上传、推广、销售农特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品等,解决全州贫困乡镇农特产品上行难的问题;最后,在政府引导下,达成校企合作模式,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五)“消费扶贫”的电商模式为彝区精准脱贫提供了新思路。
    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在《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消费扶贫”,即在人人皆需消费的理念下,调动广大社会力量,激发公众的责任感,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同时,扶贫又要遵循市场规律,转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增强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如凉山彝区用“消费扶贫”的电商模式,助力雷波县用“以购代捐”的方式推介当地彝族乡的脐橙,销售脐橙所得全部用于彝族乡的建设与发展,切实地帮助当地贫困户打通脐橙销路,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凉山彝区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主体的观念与意识较为陈旧
    在凉山,羞于经商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是传统的销售模式都未被当地群众完全接受,新型电商销售模式对不少群众来说更是陌生,因而难以推广。一方面,地处凉山彝区腹地的布拖、美姑、金阳等地,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交通路网时常不能保持畅通,导致生鲜产品积压腐烂,造成滞销的局面。再加之地方电商平台对农业知识的讲授与传播大都使用汉语,使汉语基础不好的彝族农户积极性不高,最终还是选择传统的销售方式,他们用电瓶车把自家的土豆运往县城或离县城不远的乡镇销售,导致农特产品的成交量低、售价不高。另一方面,彝族农户销售的熏制产品大都是在家庭作坊中制作的,没有统一的标识和质量认证,无法借助电商的线上平台统一销售。
    (二)电子商业园、孵化基地、电商销售网点产业配套滞后
    凉山彝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普及率不高,导致已设立的电子商业园、产业园、孵化基地无法常规运作,入驻的商家不多;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受限,农产品运输困难,使电商销售点的农产品收购不力,收购的产品品种单一、不齐全,导致电商销售点无人问津。特别是乡村一级的服务站、服务点,无法向农民提供策划、农业产业培训、美工等服务,使乡村一级的电商服务点很不景气。再者,农村电子商业园缺乏与电商巨头企业、高校的联动合作,呈现出单打独斗的局面,使产业园无法发展壮大。
    (三)电商人才匮乏,物流配送成本高
    凉山属于深度贫困地区,生活条件艰苦,导致“外地人才难引进,本地人才往外走”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在封闭的乡村社区,彝族青壮年男女纷纷离开家园,到外地谋生打工,村子只留下老人、儿童看护。电商培训在“空心村”无从下手,导致电商人才匮乏。另一方面,由于凉山地理条件的限制,一旦遇上雪雨天,山体滑坡导致交通路网中断,使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困难,且物流配送成本一般比城市高出5至6倍以上,农户的农产品也不能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滞留的农产品影响了其新鲜度,电商的盈利空间大大被压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