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电商为载体促进凉山彝区农村减贫、脱贫的对策建议 虽然农村电商在市场空间遭遇许多现实瓶颈,但不能抹杀电商给凉山彝区带来的良好效益。在精准脱贫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国家应在有关政策上细化、量化,采取相关的配套措施,推动电商扶持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开创电商扶贫的新局面。 (一)政策层面的建议 用政策引领电商发展需在三方面发力:第一,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人才引进上给予电商优惠政策。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对电商企业在税收上给予支持,整合各项专项扶贫资金,用于电子商务的精准扶贫工作。第二,帮补政策。安排专项资金补贴物流的发展,帮扶开展电商商务培训,改善电商办公环境,加强电商的宣传工作等;对网上促销本地农特产品的平台,依据平台的交易额多少,实行奖补政策。第三,扶持政策。扶持地方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电商企业,对其面向农村的物流要实行减免、补贴等政策。扶持物流企业在农村设立具有当地特色的快递配送站、配送门店、代办点等。第四,监管政策。整合各个行政部门资源,对电商企业的网络交易、服务信用档案的真实性以及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执法监督,建立健全农村电商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和可追溯体系。 (二)措施层面的建议 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首先,要完善电商的信息流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物流服务业,支持物流企业在乡村设立快递服务网点,开展农产品集中收购、监测、配送服务;其次,要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娴熟,不仅有专家,还有农村青年,甚至政府人员都参与其中的懂农业、知农民、爱农村的电商队伍;最后,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做好彝汉双语电商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彝区农民参与到电子商务事业中,为电子产业园区、电商孵化基地服务。 发挥电商的主体能动性。其一,农村电商立足于彝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与旅游、民俗、文化等产业相结合,形成强大的聚合力,促进农村电商形成良好的生态空间。其二,要培育彝区农村电商的品牌意识,注重品牌文化、品牌故事的打造。彝区农特产品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是独一无二的。彝区农村电商要树立民族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引领消费,占领市场资源,从而提升电商的规模和效益。其三,电商企业要引领彝区农民对接市场,及时了解市场信息,促进农特产品增值,助力彝区农户在电商产业中获益。 (三)保障层面的建议 第一,政策扶持,保障电商生产经营稳定发展。凉山彝区应对电商扶贫工作出台一系列优惠、奖补、扶持等政策,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协同配合的联动机制和强大合力。如引导金融机构对电商服务平台予以扶持,实现金融机构资金的优势与电子商务信用数据的优势互补,采取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减少审批环节等措施,为电商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第二,技术指导,保障电商业务水平的提升。一是引进一批高素质、有经验、懂管理兼通彝汉双语的电商人才,并加强电商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二是充分发挥移动、电信、邮政等企事业的先进技术,为电商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第三,实现前、中、后端交易平台的对接,保障电商网络销售的正常运行。依托前端的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第三方电商交易平台与中端的市县电子商业产业园、电子孵化园,以及后端的村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相对接,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为当地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市场提供多方联动的销售渠道。 第四,完善机制,保障电商主体及电商网络良性循环。其一,进一步加强电商网络市场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商标侵权等,建立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督促电商平台的经营者维护平台交易的安全性,保障农户和消费者的权益,实现电子商务网络良性运行。其二,政府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农特产品的安全监督机制,做到农特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公开透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