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朝大力经营开发黔中道(3)

http://www.newdu.com 2019-02-19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付艳丽 参加讨论

    促进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唐朝在黔中开发中能够取得重要突破,也与其推重文化交流不无关系。唐人诗文提及黔中时,不乏“荒陬”“蛮夷徼外”的描述,称其地“远僻”“不生五谷”。黔中观察使吕颂称:“溪洞蛮夷,性本生梗,木石为伍,鸟兽同群。”韦建《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云:“言语之所不通,抚柔之化风靡。”黔中道的治所黔州亦是“杂居溪洞,多是蛮獠,其性犷悍,其风淫祀,礼法之道,固不知之”。这些表述反映了华夏士人对边远族群有着强烈的“异己感”,也表明黔中与内地存在严重的文化隔阂。
    对此,唐朝除加强制度建设外,还非常注重在黔中推行儒释道以及风俗教化。唐高宗时,在辰州置景星寺,此寺至明代犹存。唐朝在黔中还置有浦峰寺、三峿寺、同天寺、普明寺、金锭山寺、玄凤寺、紫极宫、千福院、开元观等,广布于辰、黔、播、涪、珍、思、施各州。庄州都督李敬博于经史,除任黔中后,“缘使部人写书”。武则天时期,牂牁建安丞牛腾“口不妄谈,目不妄视,言无伪,行无颇,以是夷獠渐渍其化”,同时笃信佛道的他“布释教于牂牁中”“置道场数处”。开元十八年,南州刺史唐虞景在当地造卢舍那石像,并刻立石像颂并序碑。晚唐宣宗时,黔中经略使南卓在任期间“大更风俗”,使得“凡是溪坞,呼吸文字,皆同秦汉之音,甚有声光”。唐朝还特别注重边疆与内地的物质文化交流。黔中诸州每年在赋税之外,还会将本地特产作为“岁贡”输入内地,包括纺织品、矿产、药物、手工品、食品等。各部族朝贡时,亦会将黔中出产的隔织、熊皮、狐狸皮、麝香等土产带至内地。唐朝则回赐这些部族以锦彩、器皿等物品。另外,唐朝还安排这些部族首领朝对于宣政殿、麟徳殿,并赐食于内亭子,向他们展现中朝的礼仪与权威。
    在古代西南各地发展进程中,边远民族地区与王朝国家始终在依据变化的形势做着选择和调整,彼此有博弈,有交流,也有融汇,因而产生的影响也是相互的。钱穆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展扩,同时是文化的展扩,也是一种向心凝结。随着文化交流的推进,黔中的土著居民平时着以“椎髻皮服”的传统民族服饰,但到都督府集会时则“衣冠如华人”。同时,华夏人士对黔中的印象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诗人刘禹锡在《送义舟师却还黔南并引》中称黔中“近世人多过言其幽荒”,僧人义舟在熟悉黔中的山川、风俗后亦称“至黔而不知其远”,这与此前唐人对黔中的描述形成鲜明的对比。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南诏频繁侵扰黔中边境,并通过政治和武力进行双重威胁,欲将这些部族从唐朝的地方体系中分立出去,但这种企图并未成功,当地部族“共献表章而达于阙下”,朝贡始终络绎不绝。可见,华夏文化与黔中地方文化出现了更深入的融汇,作为统一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亦呈现出强大生命力。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唐朝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略和开发,成效亦非常显著。岑仲勉曾评价说:“唐对于我国西南之开发,实有先路之功。”唐朝对黔中近三百年的开发与治理,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为唐以后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对推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逐步形成具有历史性意义。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