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唐蕃古道”是唐王朝与吐蕃之间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是民族友好交往的见证。这条道路从古长安出发,经过甘肃、青海,直通吐蕃的逻些,向西通往尼泊尔和印度,全长3000余公里。 在历史上,这条古道更是一条承载了沿线各个民族友好交往、进行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它把青藏高原和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成为我国和印度、尼泊尔等国联系的桥梁。至今在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庙。目前,“文化线路”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广泛共识。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就是最好的范例。在当前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对“唐蕃古道”文化线路进行传承保护,对西部各省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开辟“中国—尼泊尔—印度”贸易通道,拓展“一带一路”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 基于此,建议国家启动“唐蕃古道”申遗工程。国家相关部委和相关沿线地方政府可成立“唐蕃古道”申遗工作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可牵头,组织陕西、甘肃、四川、青海、西藏五省区社科院和考古工作者等相关专家进行“唐蕃古道”的实地考察和前期研究工作,为“唐蕃古道”申遗工程准备相关研究资料和申遗文本,并对“唐蕃古道”沿线的文物进行征集和研究。在国际范围内可联合尼泊尔、印度等国联合申遗,共同推动“唐蕃古道”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记者 朱羿/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