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人为东北貊人专用词 《逸周书·王会解》记载了东北地区古族、古国到中原参加“成周之会”的史事,所记参加“成周之会”的古族中,有稷慎、濊人、良夷、发人、高夷等。其中,稷慎在史籍中亦写作息慎、肃慎,学界一般认为这是生活于今牡丹江地区的古代民族;良夷即乐浪夷,它是生活于今朝鲜大同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朝鲜族的先人;“濊人”应是夫余、沃沮、东濊等族的先人,生活于今吉林省大部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东北地区;关于发人,《大戴礼记·少闲》记载:“海外有北发,与肃慎并列”,北发,《管子》作“发”,《逸周书·王会解》作“发人”。可见,发人即指史籍所载之“发”“北发”。郭沫若谓:“濊与发分明两族,发与貊声更相近,殆发即是貊也。”可见,“发”与“貊”通,发人即貊人,“发”是东北貊人的专用词。 《大戴礼记·少闲》载:“昔虞舜以天德嗣尧,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来服。成汤卒受天命。”《大戴礼记·五帝德》载:“山戎、发、息慎”;《史记·五帝本纪》亦载:“北山戎、发、息慎”,这个居处山戎与息慎之间的发,就是活动在东北地区的貊人。周初,发人又与山戎、肃慎等一道,向周王朝进贡,贡物为麃。《逸周书·王会解》载:“发人麃麃者,若鹿迅走。”可见,发人在舜、禹、商汤、周文王时,均见于史籍记载。其分布范围当在山戎(今大凌河流域)及肃慎(今松花江以东)之间。孔晃注:“发,亦东夷”;《管子·轻重甲》载:“八千里之发、朝鲜可得而朝也。”这都说明“发”距齐约八千里,与朝鲜相邻,两者与齐的距离相差不远,而“发”较近,故均将“发”置于“朝鲜”之前,此“朝鲜”在今朝鲜半岛西北部,齐在今山东省。故“发”当在今辽宁省东北部,地处中原前往东北腹地和朝鲜半岛通道之上。 再根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貊国在汉水(辽水)东北”,可知发人与《山海经》描述的貊国地望吻合,发人应主要在今沈阳、新民、康平、铁岭、开原、西丰、抚顺、新宾、清原、本溪等一带。这一带也是新乐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新乐上层文化、高台山文化、凉泉文化、马城子文化、顺山屯文化等文化遗址的集中带。辽宁省开原市八棵树镇的团山遗址应为貊族(发人)居住遗存,这里发现的陶器多为豆和壶,在辽北貊族中,这些器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使用。团山遗址内,散落大量的夹砂黑、黑褐、红褐色陶残片。其中,陶器残片有鬲、豆、罐、盆、网坠、纺轮;石器有斧、双孔石刀等。地表遗物中还有陶器的器足、器耳等,这些器耳形制多样,有柱形、鸡冠形、舌形、环形等若干种,尤以环耳、桥状耳居多,其中,鸡冠耳有一种呈窄长条形。器表装饰有之字纹、戳点纹、网格纹、弦纹等。团山遗址附近,还有貂皮屯石棚和李家台石棺墓等遗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