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嘉庆是怎么从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开始发狠的?

http://www.newdu.com 2019-04-2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乾隆看重老实巴交的嘉庆,其实是想让自己的皇权得以继续。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最终确定了嘉亲王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做自己的接班人。有人会很有质疑,嘉庆是平庸的,为什么乾隆要让位于嘉庆呀?
    
    这个接班人让乾隆满意的有四点:
    嘉庆起居有常,举止有度,极为自律的性格与品行让十全老人很欣赏;
    嘉庆品质“端淳”,待人十分真挚,乾隆觉得嘉庆很会很好平衡将相之才;
    从学业上看,嘉庆念了二十多年的“大学”。而让满人引以为豪的骑射方面,嘉庆虽然不如乾隆和康熙,但在众多皇子中却是最厉害的;
    从外表看,嘉庆皇帝是清朝历代皇帝中长得最端正、最上相的一位。
    其实来说,嘉庆也是优秀的,只是他更稳健。对于乾隆来说,他想要传位的人,肯定是要选择一位老实巴交、能够听从于自己的人,毕竟自己是提前退位。
    所以,乾隆传位于嘉庆,更多的是为了自身能够让皇权得以继续。
    说嘉庆“稳健”,最大的亮点就是乾隆归天后才赐死和珅!
    其实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通常我们看到那些闷不吭声、老实巴交的人,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说嘉庆老实巴交或乾隆心中的稳健,更恰当的评价应该是隐忍。从扯淡的角度讲,可能是给老爹送个基友相伴黄泉。
    试着正经回答一下:直接原因是和珅在乾隆当太上皇期间,权力直接威胁了嘉庆。
    
    上朝的时候,和珅站在乾隆和嘉庆边上当乾隆的翻译。退朝的时候,嘉庆身边有和珅的亲信吴省兰等监视。连外国人马戛尔尼都知道,“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想想看见到霍光就如芒刺在背的汉宣帝,就知道嘉庆的心情。
    据说嘉庆韬光养晦,到了免和珅私下的三拜九叩之礼的地步。
    和珅是乾隆留给嘉庆最大的一笔遗产。一上位,赐死和珅,给百姓一个交代,得到大笔财富,充盈国库,一箭三雕啊!
    如今您还认为嘉庆是个老实人吗?
    然而,嘉庆刚刚赐死和珅便后悔了。
    嘉庆皇帝之所以赐死和珅,是因为大臣说和珅准备谋反,弹劾和珅的大臣将和珅比作王莽、曹操。
    嘉庆在赐死和珅之后也为此事询问大臣吴熊光,吴熊光却告诉皇帝没有这回事,如果和珅想要谋反,那么他定然会收取人心,可是和珅的人缘非常的差,大臣们都不依附他。在听了吴熊光的话后嘉庆皇帝后悔说:“我是不是处理和珅太急了”。
    在清朝公布的二十条罪状之中,涉及到和珅贪腐问题的只有六条。而且在赐死和珅之后,大臣上奏皇帝说,和珅的财产还有很多被藏起来,请皇帝派人去查抄,但是嘉庆皇帝却对此没有过问。
    嘉庆皇帝并不在意和珅的贪污问题,他真正在意的是和珅是否打算篡权谋反。那么,和珅为何不反?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和珅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当时处于康乾盛世,经济实力、政治势力、外交实力,都是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的,这一侧面反映了全国上下大趋势还是拥护清朝正统皇室统治的,这从政治层面就输了。
    从经济层面,和珅再有钱也是在京城,很难囤积兵马粮草,即使朝中权重也很难办到。更重要,和珅应该说自己没有太大反心,没那么蠢要去想反叛。
    所以,应该说重点还在于历史选择上。
    在建立和珅陵墓时,护陵河被挖到第99道时让嘉庆下定决心赐死!
    和珅为了给自己百年之后做准备,背着乾隆,最终选中了距蓟州城东二十里的一个地方。
    于是开始起土堆山建造,享殿、宫门、宝顶等样样俱全。而且陵前排列的石翁仲比皇陵前的还高大,和珅为了掩盖这一点,在石像下面埋上沙子,等将来使用时再将沙子扒开,可见其野心是很大的。
    和珅听信风水先生的建议,命人挖一条100道弯儿的护陵河,而且该河必须从东向西流。当时流传一首民谣:“老和珅,万民恨。想篡位,修大坟。糟万金,倾黎民。沙河深,杀和珅。”
    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和陵”的护陵河在挖到99道弯的时候出现了沙子,于是刘墉向嘉庆皇帝进谏“此乃天意,沙(杀)和珅”。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